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荒原与人》对奥尼尔剧作的借鉴和悖离

《荒原与人》对奥尼尔剧作的借鉴和悖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荒原与人》对奥尼尔剧作的借鉴和悖离

《荒原与人》对奥尼尔剧作的借鉴和悖离 《荒原与人》对奥尼尔剧作的借鉴和悖离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

《荒原与人》对奥尼尔剧作的借鉴和悖离 精品源自语文科

摘要:《荒原与人》被看作是李龙云创作手法上的新突破,《荒原与人》对美国剧作家奥尼尔的剧作既有借鉴也有悖离,这种悖离来源于李龙云独特的思考和其自身的怀旧气质。

关键词:《荒原与人》;李龙云;奥尼尔;寻找 1985年冬,李龙云以其在北大荒知青插队的经历为题材,创作了大型话剧《荒原与人》,在这部剧中,李龙云放弃了熟悉的典型人物的塑造手法,打破了封闭式的情节和时空的限制,把人物抽象出来,运用大量的叙述性独白,以十五年后的马兆新重回落马湖知青点为切入点,打通了虚幻与真实、现在与回忆,生者和逝者的隔膜,重演了插队知青马兆新、苏家琪、刑福林、细草、宁珊珊、李天甜和落马湖的“国王”于长顺的“那一个秋天”。《荒原与人》承载了太多的思索和考量:宗教、亲情、人与大自然、自我的寻找、扭曲和罪恶、坚韧和美德,给人一种沉重的唯美。

李龙云曾多次表达对奥尼尔的钦慕与喜爱①。如果仅从外部形式来看,《荒原与人》的确运用了一些奥尼尔剧作中的常见手法:转化成钟声的鼓声、幻觉、大量的独白和跨越时空的内心对话。从舞台设计来看,李龙云模糊了具体的地域性,将故事发生的背景置于原始神秘的荒原之中,不禁让人想起《琼斯皇帝》中黑压压的阴森可怖的原始森林。在《荒原与人》中,李龙云还两次运用到了幻觉和枪声。第三节中,于大个子在毛毛的泪水中重新回到了那些“苦蒿蒿”的记忆:于大个子(喊叫着、挣脱着)他妈的!他妈的!(慌忙之中拔出手枪对着那张记忆的大网撸动了扳机。)【枪声响了,舞台上的一切都消失了。②少年时屈辱的回忆,是于大个子永远不愿碰触的禁地,童年过分的压抑导致他成年后疯狂的报复和纵欲。于长顺和《琼斯皇帝》中的琼斯有几分相像之处,他们都经历了苦难和屈辱,在内心深处都背负着难以面对的回忆,他们用自己的机智和狠毒精心打造起了一座自己的王国。不同的是,琼斯的回忆隐形于记忆深处,他注重的是能到手的金钱,皇位只是捞钱的一种方式。而于长顺的回忆一直潜伏脑海中,以至他时不时会被那些记忆狠狠地折磨一次,这也使他更加拼命地维护他夺得的权力。在第十二节中,于大个子因马兆新叛国过江事件被上级问责:【恍惚之间,眼前的信纸似乎立了起来,变成了马兆新那张脸。马兆新怒目金刚似的立在那里……

于大个子(后脊梁一阵发凉,呼地站起身,往后退着,对着幻影)干什么?你们要干什么?(突然窜到床头抓起**,哗啦推上枪栓,用力晃了晃脑袋)③

人会在极度快乐或惧怕下产生幻觉,于大个子害怕马兆新的报复,担心上级会因此免了他的职,归根到底,他还是害怕失去他可以滥发威权的王国。而大量的叙述性的内心独白和跨越时空限制的心理对话在整部剧中更是比比皆是,例如第七节中细草和马兆新相互独立又互为应答内心独白:细草:(脱口而出)那要是……要是我和别人结过婚,你还要我吗?

马兆新:要!当然要!细草,我喜欢你,可我也疼你。我不但是你的丈夫,我还得象个大哥哥似的护着你。有了我,说也不敢再欺负你……

细草:(感动得热泪夺眶而出)小马!真不知该怎么感激你!

(奋力向板壁扑去)

马兆新:(似乎有第六感观,迎着板壁张开双臂)细草!④

这种区隔式的表演和心有灵犀的心灵对话,在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奇异的插曲》中都可以发现。在这里,李龙云将此手法和剧情融合在一起,细致入微地刻画出马兆新和细草内心的挣扎和犹豫,形成了《荒原与人》诗一般的美感,为马兆新和细草的命运涂上了悲剧的色彩。

除却李龙云对奥尼尔表现手法的运用,《荒原与人》与奥尼尔剧作联系最紧密的还是它有关寻找的主题。在奥尼尔的创作中,对自我的寻找一直伴随着他对人性的挖掘。《天边外》中罗伯特和安德鲁两兄弟寻找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马撒和埃莉诺寻找自己的生活和妻子的位置;直到后期《诗人的气质》和《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奥尼尔笔下的人物仍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们甚至放弃了对亲情、爱情和宗教的暂时尝试。而在《荒原与人》这部剧作中,每个人也都在寻找自己。十五年后的马兆新重回落马湖找回原因,年青的马兆新觉得“我们好像自个儿把自个儿丢了”⑤,于大个子寻找童年记忆的安放之所,李天甜寻找泰戈尔笔下的花园,李银河寻找自己扭曲心理的发泄途径。只是尽管同为寻找,《荒原与人》带给人们一个更沉重更真实的故事,这种沉重来源于李龙云和我们对自身生活的了解与反思。《荒原与人》被李龙云归入到“写的是那种人本的困境,体现了我在文学上的一点追求”那一类。⑥但它更多涉及到被外部环境扭曲了的人性,是人与自然、人与外部环境的对立和抗争,而非在奥尼尔剧作中正常生活中的人性的偏执。在《荒原与人》中,于长顺面对落马湖覆灭时的惊恐和希望、马兆新接受细草和厌弃细草的挣扎,以及于长顺与知青之间的恩怨纠葛,都是外部环境或者是社会赋予的,不像奥尼尔对人性的挖掘那么深、那么普遍、那么毫无条件地触目惊心。相对于奥尼尔彻底的、没有缘由和结果的悲剧,李龙云的《荒原与人》是个有因有果的悲剧。于大个子对权力的贪婪、李长河肆杀生灵的变态快感、李天甜对泰戈尔《摩柯摩耶》的偏爱都是有因可寻的故事。对马兆新的表现出来的惶惑和懦弱,剧作家也在剧中以“责任”二字进行了解答:十五年后的马兆新:是的,是弱者。你这么走了,是不负责任。……男人带这个世界上是干事业来的,是负责人领来的。⑦在十五年后的马兆新看来,或者说,在剧作家看来,一切行为都是有缘由并且可以改变的,积累的矛盾也是可以借助某种原则或美好的品质解决的。

尽管《荒原与人》承载着剧作家十年沉甸甸的回忆和人生的惶惑与思考,剧中的人物也大多走向死亡,但李龙云的笔下仍是满含着真情和积极向上的情绪。宁珊珊牺牲时是从容的,李天甜赴死时是唯美的,无恶不作的李长河被野狗包围撕咬时都是悲壮的。剧中穿插着于大个子对妹妹和毛毛的疼爱,马兆新对亲情的牵挂和回味,还浸透着宗教、文学、哲思的美。在剧的末尾,于大个子一锤一锤地将自己和落马湖知青的名字偰刻在一起,李天甜把达子香花瓣洒在宁珊珊和苏家琪身上,马兆新终于原谅了细草,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最终走向了和谐。李龙云最终还是给自己的剧作找到了一个出口,找到了一个至少他可以相信的答案,而这个答案,仿佛也是读者需要的。李龙云是怀旧的人,他童年时代的记忆和感情构成了《小院》和《小井胡同》,体现了他对京味文化色彩生活的回味和拥抱。他北大荒插队的知青生涯给了他《洒满月光的荒原》和《这里不远是圆明园》,正是由于这种对回忆和美好情感的眷恋,使李龙云无法像奥尼尔一点深入到人内心最惨烈的一面,揭示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赤裸裸的斗争。李龙云自己说:“生活是公平的,奥尼尔如果没有那样悲惨的家庭遭际——父亲和哥哥酗酒、母亲吸毒、长子早夭、次子和女儿先后与自己绝交——如果没有那样多的精神苦难,他很难写出那样深刻的剧作。……”⑧也许就是这种感恩使李龙云看不到人性中最残忍的那一面,也成就了他剧作中独特的温情和关怀。

注释: ②李龙云.荒原与人——李龙云剧作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194. ④李龙云.荒原与人——李龙云剧作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209. ⑥李龙云.安身立命之本[J].剧本,2007

(10):52. ⑧李龙云.读书,戏剧文学及其他——杂感二十三题[J].北京观察, 2001

(1):58-6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四季联想
读《和时间赛跑》有感
小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细雨蒙蒙
书是我的“好朋友”
想起那件事,我就感到好笑
草原之夜
观《大家》有感
青少年科普园
让我羞愧的一件事
太空奇遇记
老师,对不起
盘龙峡的水车群
我们班的最最最
家长会之后
形中法学论纲法学理论论文(1)
道德的负收益危机(8)法学理论论文(1)
法和正义的发现与程序中的对话(5)法学理论论文(1)
道德的负收益危机(12)法学理论论文(1)
法和正义的发现与程序中的对话(3)法学理论论文(1)
法和正义的发现与程序中的对话法学理论论文(1)
重新解读男女平等的法律含义(3)法学理论论文(1)
论言论自由的保护(4)法学理论论文(1)
从身份到契约(4)法学理论论文(1)
我国法学论文数据库状况的分析(2)法学理论论文(1)
道德的负收益危机(14)法学理论论文(1)
道德的负收益危机(10)法学理论论文(1)
道德的负收益危机(13)法学理论论文(1)
道德的负收益危机(9)法学理论论文(1)
形中法学论纲(2)法学理论论文(1)
《梅花魂》教学设计七
《梅花魂》教学设计六
《桂花雨》教学设计五
《桂花雨》教学设计二
《梅花魂》综合资料
《桂花雨》综合资料
《梅花魂》教学设计三
《梅花魂》教学设计四
《梅花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梅花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梅花魂》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梅花魂》教学设计五
《桂花雨》教学设计四
《桂花雨》教学片段赏与课后启示
《桂花雨》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