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谈第五代导演对文学作品的电影化改编
谈第五代导演对文学作品的电影化改编 谈第五代导演对文学作品的电影化改编
摘要:第五代导演长久以来被视作中国电影界的一个辉煌传奇。他们的出现为中国电影史和中国文化史留下了最美丽的章节。创造性改编是他们影片的突出特征,文学改编后的电影因为思想深刻、艺术精湛而引发了观众对人类自我关怀和终极关怀的关注,给观众以独特的审美感受。本文具体从蒙太奇与文学结构、电影造型与文学意象、电影与文学相同的人文精神三个方面来谈一下第五代导演对文学作品的电影化探索。
关键词:文学结构和意象;电影造型;影视化改编 纵观中国电影史,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就文学与改编的关系方面,形成几种不同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理论一,“忠实派”,着重突出文学的中心地位。这派观点认为:在文学改编成电影这一过程中,应强调电影忠实的再现原着。在改编中应当尽可能地再现原着精神内涵。理论二,“创造派”,这派观点认为:导演在进行电影创作时,要逃出戏剧和原着的束缚直接再现生活。理论三,“神似说”,这一理论融合了“忠实”与“创造”,主张在忠实原着的思想内涵、美学风格的基础之上,对其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再创造。当关于文学改编理论的各种观点相持不下时,第五代导演却以丰硕的艺术成果引起了全国上下的注意。将第五代导演的艺术创作套用上述三种理论,可以说“神似说”更符合第五代导演的创作原则。
文学与电影是不同门类的艺术,文学的基本构成要素是语言文字,而电影却是靠画面的组接连缀构成;二者的传播媒介就更相差甚远,文学的载体是纸质媒介,电影的则是电子媒介。二者之所以有相互转换的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叙事思维、叙事方法和叙事结构方面有相通之处。
一、蒙太奇与文学结构
蒙太奇——电影的基本要素之一,正是它构成了文学转化成电影的基本要素。在第五代导演的电影创作中,文学对其电影作品蒙太奇地影响也颇深。第五代导演的作品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善于借助色彩、音乐、光线、构图、剪接等电影语言,使影片表现出极大的感情力量。蒙太奇作为电影艺术的特殊构成要素同样成为第五代导演借助文学传达其独特审美感受并转化成影视语言的重要手段。
第五代在影视创作中注重电影的观赏性,在某些情景设置和镜头处理上求新求异,在蒙太奇的设置方面追求创造性。这样恰恰促生了其电影作品叙事风格和镜头语言的独创性。同样启发了文学作品与电影艺术的融合。
二、电影造型与文学意象
文学意象在转换成电影造型的过程中,导演的解读方式和主观感受起到了关键作用。文学作品中存在大量的反映深层次内涵的意象,电影作品中同样存在被寄寓了深层次意蕴的造型,它包括人物形象、场景、道具等。电影造型对展开剧情、传达主题内蕴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影片的艺术价值。比如将旧时代的深宅大院通过特定的构图方式呈现出类似于棺材的形状,以此来表现封建礼教和父权主义对女性的压抑与摧残。把黄土地当作中华民族传统的符号,把浓密的高粱象征旺盛的生命力。
强调影像的暗示性,淡化人物性格成为第五代导演突出的艺术追求。一般的小说创作,强调创造饱满鲜明的人物性格,故事的情节安排、环境描摹以及细节处理都可以运用到塑造生动人物形象上。而第五代导演将人物形象放在次席,将影像放到突出位置。第五代导演认为“影像对于电影来说是最重要的,视听元素构成的视听影像是更具有表现力的”第五代导演电影中的影像指包括人物在内的一切自然影像和人类创造的社会影像。例如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少女颂莲内心纯净是用一身素净学生服表现的,而随后颂莲屋内压抑的红色调子和俗丽的衣裙则用来表现被欲望所吞噬的内心。
三、电影与文学相同的人文精神
第五代的导演的电影的特点之一就是表达人的感受,所以他们所选择的文学作品以及他们的改编方向都带有深厚的人文精神。作家通过文字符号来传递而电影导演就通过视像、画面和影音传递。用以传递感受的载体虽然有所差异,但是二者所传达出人类情感的效果是相同的,在传达方式上也具有相通之处。霍建起导演曾经说过:“每一次拍片都要经历一种心灵上的触动,每次我都会在黑屋里感动一遍,在特别黑的环境很能表达这种感情,要是在平时人们会很含蓄,不愿流露。我的电影,每一部都是自己最先受到触动,我想我感动的地方也就是观众容易感动的地方。”
在许多导演看来,电影艺术在充分发挥其作为独特艺术门类的技巧魅力的同时,表现人类情感,传达感动被视作重要的内容。不管第五代导演在文学改编中将原着做了多大的改动,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再现了原着的人文关怀主题。陈凯歌继承了作家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关注,展示了传统艺人和知识分子的内心;张艺谋继承了作家对女性命运的剖析与思考,展示了特定时代下女性的命运和心理感受。这种相通的人文关怀精神促成了电影艺术同文学艺术合作的内蕴基础。
参考文献:
[1]魏韶华,毛雪源,宋祖华.从小说到电影——1980年代以来现代文学名着电影改编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反思[I].东方论坛,2005.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丽的安阳实小
- 爸爸的呼噜声
- 春雨
- 不会湿的纸团
- 走进秋天
- 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
- 游西湾
- 愚笨的蚊子
- 我做错了一件事
- 难忘的一件事
- 手指被卡住之后
- “红娘”
- 我的爸爸
- 龟兔赛跑新编
- 万能房屋
- 深圳地铁给排水投资概算分析
- 津滨轻轨预应力连续箱梁快速施工技术
- 论关于建设优良政治生态问题的思考
- 论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困境及化解
-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公路隧道安全监控的研究
- 关于诺齐克权利视角下的国家理论
- 浅谈中国城市交通与社会文化
- 谈协商民主的价值及其局限
- 试论党章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 论领土属性之转型与东方国家的认同危机
-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1)详细内容(1)
- 西安地铁一号线通过地裂缝对策研究
- 基于社会和谐心理构建中非政府组织的功能机制及发展分析
- 地铁运营隧道灌浆堵漏材料的选用
- 径向转向架及其在地铁、轻轨车辆中的应用
- 《黄山奇石》课堂实录
- 《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建议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材简说
- 《黄山奇石》教学实录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1
- 《一株紫丁香》教材简说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3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6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1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5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2
- 《一株紫丁香》教学建议
- 《黄山奇石》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