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研究

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研究

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研究

003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颁布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 28号——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强调前后任审计师的沟通,并要求后任审计师关注审计师变更的潜在风险;2004年,中注协更是把审计师变更列为年度监管的重点。审计师变更之所以引起监管机构的广泛关注且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领域,原因在于其可能会造成一系列经济后果,表现为:财务舞弊、审计师独立性受到威胁等,进而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本文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视角出发,借助南开大学推出的公司治理结构评价体系实证研究了审计师变更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及影响。

一、文献综述

国外的关于审计师变更的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在上市公司变更审计师的动机及其经济后果方面取得不少成果,为监管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和理论依据。为此,国内不少学者对此展开研究,孙铮(2004)实证分析了股权结构与审计需求的关系,研究表明国有股、法人股股东促进上市公司选择高质量审计的动力较小。庞靖麒、吴国强(2005)认为,公司治理结构优劣决定着审计质量的高低,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是提高独立审计质量的根本途径。蔡春、杨麟(2005)从审计意见的形成过程研究了影响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的因素,研究发现公司内部管理的质量和事务所规模是影响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的主要因素。陈樱(2007)的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大股东的比例越大越倾向于保持与现任审计师的合作关系,即“审计合谋现象”。夏文贤(2006)的研究结果与王跃堂等(2006)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前者认为审计委员会的设立降低了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概率,后者的研究发现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与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相比并没有降低事务所变更的可能性。范婷婷(2009)的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越小公司越有可能变更审计师;董事长和总经理存 在二重性时,公司更有可能变更审计师。

笔者通过研读相关文献发现,公司治理对审计师变更影响的研究多集中于审计意见、审计委员会、第一大股东持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二重性等方面。仅少数文献试图全面剖析公司治理结构,从全局的角度提出对上市公司变更审计师行为的解释。

二、审计师变更及公司治理结构研究背景

(一)A股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情况概述

审计师的变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上市公司发起的变更,称为审计师解聘;一种是由审计师发起的变更,称为审计师辞聘。我国由于审计市场的竞争状况致使鲜有审计师主动提出解除审计合约,因此审计师的变更特指审计师的解聘。 (二)公司治理结构概述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联系并规范股东(财产所有者)、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权利和义务分配,以及与此有关的聘选、监督等问题的制度框架。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是采用“三权分立”制度,即决策权、经营管理权、监督权分属于股东会、董事会或执行董事、监事会。通过权力的制衡,使三大机关各司其职,又相互制约,保证公司顺利运行。将此公司治理结构量化,即可转换为一系列指标;如:独立董事所占比例、董事会规模、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所持股比例等。在本文中,用来量化公司治理结构的指标是选自南开大学2004年提出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CCGI),共选取了其中10个指标作为自变量,将在模型设定中作详细说明。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以下三个假设:

假设1:公司的治理结构对审计师变更有着显著影响。

假设2: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审计师变更呈反向关系。

假设3:股权属性、监事会持股比例、管理者持股比例、二重性及充分披露情况和诉讼情况与审计师变更有着正向关系。

(二)变量选择

在本文研究中,审计师变更是被解释变量,公司治理一系列指标是解释变量。为衡量股东行为选择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股权属性;为衡量董事会的治理选择了董事会会议次数、董事会规模以及独立董事所占比例;为衡量监事会和经理治理分别选取了监事会持股比例和管理者持股比例、二重性指标;为了说明相关利益者的关联选择了充分披露和诉讼仲裁事项作为衡量指标。同时,根据其他文献的研究,财务状况与公司规模也是影响审计师变更的主要因素,为避免这两个非公司治理因素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将之作为控制变量加以控制。变量解释见表1。

(三)模型设定

根据假设,采用Logistic模型,建立模型如下:

AS=C+a×FSR+b×EP+c×BM+d×BS+e×DR+f×SSR+g×MANA+h×DU+i×FD+j×LA+k×STPT+l×SIZE+ε 四、实证分析与结果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以及巨潮咨讯网的部分信息、中国股票市场研究(CSMAR)交易数据库查询系统、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库以及中注协公布的2011审计快报。对于年报中没有直接给出及有疑问的数据,本文均采取人工收集财务报表数据的方式整理计算获得。实证分析全部选用SPSS分析软件完成。

(二)变量数据的统计性描述 在上述描述性统计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董事会会议次数、管理者持股比例、充分披露、诉讼仲裁事项和财务困境、资产规模这7个自变量的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发生审计师变更的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董事会会议次数较少,管理者持股比例较高,信息披露的真实可靠性较差,较易发生诉讼仲裁等事件,财务状况较差,公司规模较小。其余5个解释变量特征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1.实证结果。鉴于 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多元共线性敏感,当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提高时,系数估计的标准误差将会急剧增加,故先对变量进行相关分析。本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察各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于0.5有3组解释变量,经过多次检验,最终剔除控制变量SIZE,解释变量BS、MANA。

本文选择“向后”逐步回归法进行Logistic回归检验,又依次剔除了DU、EP、STPT、SSR这4个变量;将剩下的5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回归结果显示:充分披露和诉讼、仲裁事项在1%水平上显著,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董事会会议次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独立董事比例在10%水平上显著。 2.实证分析。由以上结果分析可得:

(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审计师变更的可能性越小。其原因可能在于大股东的存在能够更好地协调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代理冲突,能够有效监督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以达到保护股东投资的作用。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继续增大,其监督和保护的欲望也继续增强。这样,审计过程就成为大股东监督管理者、保护股东投资的一种重要的机制或者手段,进而稳定的审计师(事务所)就成为不可或缺的要素。

(2)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审计师变更的可能性越小。独立董事由于能够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与公司或公司经营管理者没有重要的业务联系,因此能够对公司事务做出独立判断。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决定了其能保证董事会决策的公正性,进而有效地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提高审计过程的规范性和审计师的稳定性。

(3)董事会会议次数越多,审计师变更的可能性越小。如果说股东大会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董事会就是重要组成部分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董事会能直接影响公司治理的质量。董事会会议次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董事会对公司实际的控制能力。公司法规定董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而董事会活动越频繁,董事们越有时间进行意见交换、战略设置和管理层监督等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进而减小审计师变更的可能性。

(4)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的上市公司比会计信息未充分披露的上市公司发生审计师变更的可能性要小。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的一个维度,信息披露质量低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信息披露不全的上市公司必定存在着某些问题,所以自愿、及时、可靠、充分的信息披露机制是良好的公司治理水平的体现,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审计师变更发生的可能性。

(5)发生诉讼、仲裁事项的上市公司发生审计师变更的可能性更大。公司诉讼、仲裁事项是衡量公司与股东、供应商、客户、消费者、债权人、员工、社区、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和谐程度的指标。一般来讲,与利益相关者关系越融洽的公司治理水平越高,发生审计师变更的可能性越小。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分析了2011年公司治理因素对其审计师变更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司治理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的确显著,其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审计师变更显著负相关,是否发生诉讼、仲裁事项及信息披露是否充分与审计师变更显著正相关。依据以上研究结论,上市公司可以科学判断其在公司治理机制方面存在的影响审计稳定的因素,进而可以有意识地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同时,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上市公司审计情况,有效改善其投资决策;而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加强对其客户的认识,有效降低审计风险,规范自身执业道德和执业行为,维护自身形象和公信力;监管机构可以规范和引导与审计师变更有关的政策的制定,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扫墓
我的烦恼
下棋
别忘了,自己是龙的传人
立秋
蚂蚁搬家
草,我不喜欢你
我和麻雀的故事
第一次升国旗
铅笔刨刀
游航天奇观
买书
新时代的中国龙
第一次包饺子
下象棋
浅论面向市场建立国有企业现代教育制度
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教育质量保障措施
试论就业导向职教模式增强学生谋生创业能力
论析就业导向下的高职服装设计教学改革
试论“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论析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
有关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策略选择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路径探讨
就业导向的两年制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讨
突出就业导向的中职校园文化特色构建
浅论就业导向下的大学生知识能力现状调查
关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研究
关于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技能培养模式构建
浅析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竞争力培养模式研究
赤壁之谜
《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
苏轼《定风波》赏鉴
《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
《定风波》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小议
再谈解读作品的深层结构──苏轼之《念奴娇·赤壁怀古》
豪杰知多少──谈《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时多少豪杰
名人点评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苏轼生平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赏析
也无风雨也无晴──从《定风波》看苏轼词的旷达风格
知识分子心灵挣扎的轨迹──从暴露美学重读苏词《赤壁怀古》
痛并快乐着:苏轼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