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有效的审计案例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有效的审计案例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08

有效的审计案例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有效的审计案例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目前的多数审计案例课堂教学中,基本模式表现为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考,学生背。由于所用审计案例设计得不到位、审计线索过分明朗,以及案例的趣味性不强、学生参与的能动性不够等原因,整个审计案例教学过程缺乏师生互动,重理论,轻实践,不能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不能提高审计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为了进一步深化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审计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创新审计案例课堂教学模式。

一、有效的审计案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一)明晰审计案例及该课程的特点

审计案例一般描述的是现实的审计经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或是情况诊断,或是决策研究,或是二者结合,涉及的知识面较宽,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审计专业的理论和方法,熟悉相关的政策和财经法规,还要拥有会计、税收、财务管理、经济法等相关知识,并且要将已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灵活运用。另外,审计案例的答案具有不确定性,也就是说答案多种多样,或者说,只有最优答案,没有唯一答案。

(二)师生间协调配合

审计案例课堂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师生必须相互配合、双向互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对审计案例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全面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激活他们的思维和想 象,激励他们的创造性;另一方面,教师应尽可能地了解学生,与他们沟通,要做到知己知彼,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三)积极创新教学形式

审计案例课程可以尝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小组讨论式、辩论式、角色扮演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审计界专业人士就参与的审计项目作专题讲座,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而且可以把以往那种由教师一言堂学习教材的过程,改变为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案例的过程,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计把案例的核心问题带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去思考、讨论、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答案所在,使得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质疑、交流、解惑的探索发现过程,有效地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些创新的教学形式会实现由“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师和案例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导、主体相结合”优化。

(四)课内课外均应精心设计和引导

在上课前,教师要按照课程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做好全面的设计与安排,包括精心选择典型业务案例、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安排好授课程序、设计好讨论题等。教师用在案例设计上的时间和精力通常要比传统的一言堂讲授法多很多,因为精心设计是审计案例教学的充分必要条件。有时,考虑教学进度和信息含量等因素,老师可以将案例资料和适当的思考题提前发给学生或者让学生上网搜集,让学生先了解案例概况,引导学生提前阅读分析,以寻求发现问题的基本思路,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发挥审计案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有效的审计案例课堂教学模式的运作程序

(一)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是指运用承上启下的引导和典型案例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进入课程。比如,当教师在该课程的授课时讲到“库存现金审计案例”时,让学生回忆“货币资金的规范”,经过承上启下的引导,让学生了解教材的体系和审计活动的进程。同时,教师再借助典型的“库存现金审计案例”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从典型案例中悟出库存现金审计的知识内涵。

(二)课中设疑

设疑着眼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为“设疑提问——探究分析——发现关键——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设疑提问就是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创设一种“问题情景”,是正式开展课堂教学的前奏;探究分析是教师将与所提问题相关的背景材料、涉及的知识点、相关的审计准则等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在看、想、论中主动思考;发现关键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发现关键因素,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形式,可以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问题的解决又让学生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不断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

(三)课后延伸

课后延伸重点是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巩固和反馈总结。经过讨论,学生知道了结论,但这仅仅是开始,为了强化课堂学习效果,课后还要进行案例反思、作业交流等工作。案例反思是让学生回顾整个案例探究的过程,总结出自己是怎样取得探究成功的等等,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由表及里、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这是实现课堂教学升华的关键环节。作业交流是要求学生完成有关案例思考题

并进行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进一步交流,这样才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落实审计案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的保障措施

(一)准备丰富的网上资源

现在,一般学校的网络课堂都已经普及,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讨论的审计案例,老师还要对每个案例制作电子教案,上传到网络课堂。电子教案的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基础知识——该案例中涉及的会计、税法、财务和审计知识等。各知识点在教案中可以只以标题的形式列出,具体内容则布置学生去查阅相关参考书;二是案例简介——介绍案例基本内容,即审计的过程与方法。审计工作经验需要积累,通过各案例的“角色模拟”,学生将自己虚拟为审计小组成员融入审计过程,可以体验到各审计项目的审计方法与技巧;三是案例剖析与启示。通过案例总结出该审计项目的舞弊手段有哪些,又该如何制订针对性的审计策略等,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升华。

审计案例课程中涉及的法律法规特别多,为了方便学生查阅,在课程网页上可以推荐网站,作新闻链接,连线专家讲座等。

(二)开展高度仿真的审计模拟实验

目前,各高校会计学专业的《会计模拟实验》已比较成熟,可以考虑在会计模拟的基础上,开展高度仿真的审计模拟实验。审计模拟实验可以以会计模拟实验的数据资料为基础,进一步设计审计相关背景资料,设置典型的审计问题,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分别模拟不同的审计关系人,按照审计准则规定的审计程序进行实际操作,最终形成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并提交审计报告。

(三)组织开展审计案例分析报告竞赛

在审计案例课程讲授与讨论结束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全面剖析某一个审计案例,组织一场审计案例分析报告竞赛。分析报告要全面梳理会计师事务所从评估审计风险、计划审计工作,再到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和对各个会计报表项目等进行实质性审查的程序,最后到确定审计意见类型、出具审计报告的各个审计阶段中的问题,提出避免审计失败的程序和方法,并撰写审计案例分析报告,对审计案例的经验教训进行全面总结。通过审计案例分析报告竞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专业判断能力。

(四)将案例教学延伸到课堂外

把案例教学延伸于课堂之外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比如,取得地方审计机关、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企业单位的支持,安排学生到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等观摩学习,听取实际审计工作情况的经验介绍,与从事审计业务工作的专业人员进行沟通交流等。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发现理论知识与业务实践之间的差异,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寻找、发现和总结被审计单位的薄弱环节以及审计专业人员的工作亮点,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发现问题的实践能力。

(五)鼓励审计专业教师与社会对接

审计案例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渗透性特征,对教师的理论研究能力、实务操作能力和对相关学科的融会贯通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审计专业教师应该主动地走出去,到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等实践单位进修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实现与社会的对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秋天的落叶
不要太爱一个人
朋友
澳门回归
可爱的四季
1度的温暖
雨中漫步
我等了很久,还是没有飞雪
原来这也是一种美
无奈成长
一生中遇到的四个人
秋天音乐会
丰收的季节
送老师一份乐,体老师一片情
小雪花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作业布置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变革研究
激发高一后进生学习英语兴趣初探
马克思自由观的生态伦理意蕴及其启示
“学习习惯”是课堂教学重要培养目标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拓展有法 迁移有度
中职汽车专业班级管理心得
浅谈信息技术与国学经典的有效整合
关于医用化学渗透现象的讲解探讨
从小学英语教学看中国基础教育的负向功能
浅谈新课标下体育反思性教学和实践的意义
提高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思考
小学低年级英语单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父亲、树林和鸟》教材简析
《植物之间的“爱”和“恨”》教材简析
《购买上帝的男孩》教案之二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案之一
《三峡情》教学建议
《父亲、树林和鸟》教案之二
《父亲、树林和鸟》探究感悟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探究感悟
《父亲、树林和鸟》教案之一
《三峡情》教案之一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材简析
《购买上帝的男孩》教学建议
《三峡情》教案之二
《购买上帝的男孩》教案之一
《三峡情》评课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