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地方应用型本科《审计学》课程教学探讨

地方应用型本科《审计学》课程教学探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地方应用型本科《审计学》课程教学探讨

地方应用型本科《审计学》课程教学探讨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特征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以培养本科生为主,以教学为主要任务,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全日制大学,主要履行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研究的职能,以知识传授与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地方性本科院校绝大部分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兼顾理论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研究型大学以理论研究、科技创新为主。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科研并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主要是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具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但自我学习能力,专业提升能力相对差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人力物力等方面的限制,在科研、理论创新方面无法与研究型院校相比,但与职业型高职院校相比,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兼顾理论学习,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能力。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教学中需要考虑就业结构的特点

地方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进入一般的大中型企业,能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或上市公司的学生很少。从五邑大学会计学专业近几年本科生就业情况来看,进入上市公司的很少,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进入珠三角地区的外资企业、民营企业。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审计学》教学中的困惑

《审计学》是财会类专 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工商管理等非财会专业也可能开设《审计学》这门课程,但其重要性相对而言低一些,本文重点探讨高校财会类专业中《审计学》的教学问题。

(一)专业术语难懂,学生难以对审计过程形成整体认识

《审计学》课程专业术语多,审计理论比较复杂,我们的教学对象大多没有实践经验,他们在接触审计课程之前,对审计业务缺少感性和理性方面的认识。审计准则中给出的审计术语定义或含义多数来自于西方的审计理论,沿用英文的表达习惯,其语言表达和逻辑关系不太好理解。

(二)难以找到合适的案例

审计案例是联系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的桥梁和纽带,审计案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然而,站在地方应用型本科教学的角度来看,笔者发现,公开出版的审计案例教材不太令人满意。

1.来自国外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案例,这些案例知名度高,但是与我国国情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太适合直接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案例。我国同欧美国家的会计、审计制度包括司法制度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2.来自国内的审计案例,主要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来自证券市场上影响广泛的经典审计案例,基本上所有的上市公司审计失败事件都会出现在审计案例的教材中。第二部分是非上市公司案例,通常是先介绍公司基本情况,再介绍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然后对案例进行评析。这两种案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案例的高度浓缩,案例没有附相关的报表、账簿资料等。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吸取到相关的教训,对审计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但可操作性差,不能指导学生如何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

来自国内的案例中,有部分小案例或小例题附有相关资料,具有业务上的可操作性,缺点是业务数量太少,经常是编者有意设置几条错误的会计账务处理,然后让学生进行审计调整,结果审计业务变成了会计差错更正业务。如针对销售收入的确认设计一个小的审计案例,一般是给出几笔销售业务,要求学生站在注册会计师的角度检查各项业务的处理是否正确。因为只有几笔业务,学生就逐字逐词地去推敲案例的文义,很容易解决问题。但学生完成的其实只是会计差错更正方面的工作,真正的审计工作面对的是大量的业务,不可能对每笔业务逐字逐词地进行推敲。

(三)学生感觉所学知识难以有效运用

许多学生在《审计学》课程学习结束后,觉得审计理论有“假、大、空”之嫌,所学知识可操作性差,甚至翻书都找不到明确的答案。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审计业务需要用到特别多的职业判断。

学习审计学时,学生一般已经完成初级会计、中级会计、高级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的学习。会计业务也讲职业判断,但使用程度比审计业务少很多。审计业务从头至尾都涉及职业判断,接受审计业务之初,需要判断是否具备所需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等;审计过程中,重要性水平大小、可接受的审计风险的高低等都会影响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审计完成阶段,应从整体上把握审计证据是否足够支撑审计意见。以重要性水平为例,课本介绍了重要性水平判断的影响因素,但面对一个具体的企业,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完全依赖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

三、地方应用型本科《审计学》教学探讨

(一)情景模拟法在审计课堂的应用

情景模拟法就是让学生围绕研究的中心问题,模拟问题的场景,然后展开讨论,并以此来引导学生共同探求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问题解决策略,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处理问题的恰当方法与技巧。现代审计理论主体源于西方,我国审计实务与西方审计实务之间存在一些差异,审计过程充满职业判断,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在学习审计时的困惑。为了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审计理论知识和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审计执业能力,可以创设情景,提供相关的审计背景资料,让学生自主地独立判断。

(二)精心挑选审计案例组织教学

实行审计案例教学的基础是要有适合教学的审计案例,这就需要审计教师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审计教学的特点,有选择地收集和设计编制审计案例。

1.根据上市公司数据,证监会的资料公告或其他人员已经撰写的相关资料等,进行提炼或扩充。这类案例的优点是案例真实,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缺点是很难获取详细的具体资料,比较适合作为背景性案例或分析讨论案例。如以科龙公司案例来分析货币资金业务的审计,以东方电子案例来探讨风险评估的过程。这类案例不是特别强调具体的操作,可以使用旧准则时期的案例,也可以适当使用国外的案例。

2.结合教师的审计工作实践或从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取得的资料编写详细的案例。这类案例的特点是实务性强,具有原始凭证、账簿等具体的支撑材料,适合作为操作性案例或综合性案例;缺点是案例的收集工作量大。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应以此类案例作为审计教学案例的重点。

自行编写的案例要求以真实的审计业务为基础,具有完备的支撑材料,相关的业务数量必须足够多,案例必须紧跟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税法、经济法等制度的变化。另外,地方院校学生毕业后接触到的大部分是非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这些案例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很有实际意义。

3. 教研室建立审计教学案例库。案例的丰富程度关系到教学效果和质量,单个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需要教研室教师的精诚协作,一起努力,建立审计教学案例库。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教研室原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教学案例库,新的会计、审计准则变化后,原有的案例不能使用或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新的案例库建设正在稳步进行中。

(三)加强实践教学工作

前面谈到的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都强调学生的参与,但学生还没有真正的动手去完成审计工作,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纠正“眼高手低”的问题。五邑大学会计学专业在后续还有专门的审计模拟实训的基础上,在2011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审计学》课程专门安排了8个学时的实践。为了配合实践教学工作的需要,学校购置了相应的审计实践教学软件。

实践教学课时的增加,会压缩理论教学课时,这要求我们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做出取舍,选取重要的理论知识点,并将理论内容有效地融合到实践教学环节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如何完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广大教师教学工作的目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把工作的重点向教学方面倾斜,《审计学》课程教师,可以利用假期等时间到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或实习。教师自身水平提高了,教学方法运用得当,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那节课外活动课
美丽的状元洲公园
我的梦想
我的牙齿
那节数学课
海底之旅
骄傲的小鹿
未来的梦
妈妈的爱
丰收的秋天
游洛迦山
激烈的抢凳子比赛
我是“小才女”
未来的学校
自由活动课
大学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爱岗敬业师德学习体会
关于教师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师德师风整顿心得体会(最新)
师德体会
师德培训专题发言稿
师德建设有感
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剖析材料
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参考
2009年教师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师德学习体会
谈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师德教育心得体会
师德师风学习心得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广西经济增长的均衡性分析(1)论文
债务担保、第三人代为履行与债务承担之辩析
浅析利用课堂把语文学的有滋有味
一纸“忠诚协议”所引发的法律思考
关于概念转变教学理论刍议
“概念”在体育理论研究中的应用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论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
论学校教育价值实现的现实困境
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探讨(1)论文
简述旅游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
郑州会展旅游业发展探讨(1)论文
复利应否予以保护
中间结论(三)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静夜思》综合资料
《静夜思》教学设计之一
《葡萄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阴房风光
《我要一本书》教学设计之一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二
燕子的精神——谈《燕子过海》的德育渗透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三
盛产葡萄的吐鲁番盆地
语言互动:师生课堂交流的窗口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为学生而教——古诗《静夜思》教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