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01
知识管理:目标与策略(1)-传播学论文(1)
[摘 要] 知识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提高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其基本内容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本文旨在界定知识经济的概念,探讨知识管理的目标,比较分析知识管理的两种策略之异同,以促进我国管理的创新,有利于引导我国企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论文关键词】 管理;组织;创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可以说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两个基本动力源。
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知识将成为核心和具有柔性特点的生产要素,而对知识的管理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提高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组织而言,知识和信息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最主要的资源,知识经济迫切要求管理创新。
适应此要求,近几年来,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念——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正在国外一些大公司中形成并不断完善。其中心内容便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雇员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立知识总监,培养组织创新和集体创造力。总结和研究知识管理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将有利于我国企业管理的创新,有利于引导我国企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一、概念的界定什么是知识管理?一个定义说:“知识管理是当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着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及组织的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嵌涵了组织的发展过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这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
” 笔者认为,知识管理虽然广泛运用于企业管理的实践,但作为具有一般管理的共同性质的公共管理同样也面临着知识管理的问题。对于公共部门而言,知识管理的目标与核心就是通过提高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来实现组织创新。
知识管理为组织实现显性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了新的途径。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进行计算机存储,而隐性知识是则难以掌握,它集中存储在雇员的脑海里,是雇员所取得经验的体现。
知识型组织能够对外部需求作出快速反应、明智地运用内部资源并预测外部环境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虽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组织的发展方向和领导方式,但是其潜在回报是巨大的。
要了解知识管理,首先要把它同信息管理区分开来。制定一个有效的信息管理战略并不意味着实现了知识管理,这正如不能单纯从一个组织的设备硬件层面来衡量其办公自动化水平一样。
要想在知识经济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进行大量创新。库珀认为:“正是由于信息与人类认知能力的结合才导致了知识的产生。
它是一个运用信息创造某种行为对象的过程。这正是知识管理的目标。
” 实行有效知识管理所要求的远不止仅仅拥有合适的软件系统和充分的培训。它要求组织的领导层把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
如果组织中的雇员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而隐瞒信息,如果组织里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常常是为了鼓励保密而非信息公开共享,那么这将对组织构成巨大的挑战。相比之下,知识管理要求雇员共同分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并且要求管理层对那些做到这一点的人予以鼓励。
许多成功的知识型组织都建立了对积极参与知识链的雇员进行奖励的激励机制。库珀解释说:“雇员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某些秘密知识,而是因为他们具有不断创新和创造新的有用知识的能力。
”以此观点来分析现在某些猎头公司的做法,他们追寻的目标往往是人才的固有能力,即“已经掌握的某些秘密知识”,而不看重其创新能力。这是一种短视行为。
任何组织要在知识经济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进行大量创新。但决不能将知识管理简单等同于信息管理。
二者的关系体现在: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 信息管理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它把信息作为资源从技术、组织、人力三种因素的结合中进行管理,则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第一次战胜恐惧
- 喝药,喝药,在喝药
- 我最看不惯的一种现象
- 我是导游(黄弋)
- 我的五官
- 我做合格小公民
- 那个男孩
-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你们是最可爱的人
- 探索家乡的名人
- 我正在走近,我正在感受
- 向陋习告别
- 爸爸的脾气
- 一束鲜花一份心意
- 让温馨充满教师节
- 战火
-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大众化问题的双重反思
- 试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施案例教学法初探
-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繁荣
- 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高校实践教育模式研究
- 关于高校政治理论课应对消费主义思潮影响的策略思考
-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创新的若干思考
-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再审视
- 试析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
-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问题探析
- 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
- 浅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转向
- 浅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新观点、新途径的探索
-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教育
- 《范进中举》与《孔乙己》异曲同工
- 《范进中举》提问设计的“选点”
- 吴敬梓的恋乡情结
- 《范进中举》课本剧
- 《范进中举》的艺术特点
- 以《范进中举》为例谈怎样精讲
- 《范进中举》胡屠户的“四骂”
- 敢于绝望、为个性和创造性而斗争的吴敬梓
- 吴敬梓父子至性诗
-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 谈《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
-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 从《范进中举》谈明清科举制度名称
-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原生态
- 虽谓微未技艺,却是顶上功夫──试析《范进中举》细节描写的语言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