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8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的心理障碍思考(1)论文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的心理障碍思考
(1)1 电子政务的内涵美国作为电子政务的开创者,对电子政务的定义是,政府利用技术手段(特别是以Web为基础的互联网技术)更有效地为市民、 企业 、政府机关以及其他 社会 团体和政府部门提供信息和服务。同时,也使得这些个人和团体能更便捷地取得政府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
实施电子政务的最终目的就是打破传统的物理工作方式带来的信息沟通障碍,利用电子化的手段建立起更好的信息共享渠道,从而更有利于为大众服务。电子政务的实施,电子是手段,政务是 内容 ,服务是目的。
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出现的重电子、轻政务的现象,就是对实施电子政务的真正目的缺乏比较明确的认识,在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2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的心理障碍分析从以上对电子政务内涵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与上述分析的电子政务的实现目标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若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一现状进行深入 研究 ,从中可得到一些启示。在电子政务建设从认识到实施再到效益实现这一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障碍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政府的认知心理障碍,行政人员的行政心理障碍、以及公众的从众心理障碍。
2.1 建设电子政务前的认知心理障碍认知是一种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作用的心理活动。 现代 认知心理学以狭义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为主,即以信息加工心理学研究为主,该 理论 把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即信息的获得、存储、加工、提取和运用的过程。
在建设电子政务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存在着一定的认知偏差。一些政府受声誉的 影响 把能否建设电子政务当作政府的一种工作能力的标志来抓,一些政府虽然也认识到实施电子政务可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但是他们也只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与政府上网,甚至等同于办公自动化,认为办电子政务就是把政府的公文、资料等搬到网上就行了。
这些问题的出现,就是因为我国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认知电子政务这一环节上出了问题。“ 中国 人一般重直觉、内省,重先验理性与伦理精神。
这是一种理性与实践相脱离的思维方式,它导致了中国人重整体、轻个别,重系统、轻局部,重形象、轻抽象,重混沌、轻精细,喜欢做定性研究。”这种心态反映在电子政务的具体工作方式和习惯上,就形成了先务虚,即先重视外部的电子化建设,再务实,才去思考究竟应该如何去做好具体政务的问题。
可是当硬件上去的时候,有些政府却停止了思考,认识还停留在只是提高工作效率,甚至只是表征政府优势的一种标志的层面,而忽视了利用电子政务真正向群众公开信息、公开政策、提供服务等实质性的工作。认知心理的偏差和认知活动的停步,就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出现“重电子、轻政务”这一问题的心理根源。
因此,要发挥建设电子政务的实际效益,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地 学习 ,积累电子政务的相关知识,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只有真正明白了电子政务是什么,究竟为何而建,才会使政府工作真正做到有的放矢。2.2 电子政务实施中的行政心理障碍行政心理是指作为行政主体的人在行政活动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政府工作人员的行政心理,决定了他们如何进行工作。2.2.1 我国行政个体的行政心理障碍在实施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受传统的“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政府始终代表人民的约定成俗的心理观念,致使一些行政人员认为自己就是人民的代表,自己作为官员就理应享受应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剑鸟》有感
- 越来越好
- 假如我是兽医
- 放风筝
- 校园里的“火炬雕塑”
- 我发现蚂蚁的秘密
- 春天的声音
- 我的爸爸
- 冬天比夏天好
- 给谢宇锋同学的一封信
- 参观海安县博物馆
- 3月,我们去植树
- 假如我会七十二变
- 梅花
- 柳
- CAI课件的设计
- 当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状况调查报告
- 对当前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的考察
- 关于死刑存废的犯罪学思考
- 对民族与时代的超越--鲁迅与普希金之比较分析
- 私立学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质疑
- 加入世贸后,中国电信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 论大平正芳的“椭圆哲学”
- 发展民间金融推动金融改革
- 当前我国失业的成因分析
- 寻找新的市民生存形态--论池莉作品的转向
- MBO遭遇“险恶”
- 文风方面的毛病
- 未来计算机与计算机技术
- 经济学卷序言
-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案
-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案
- 《詹天佑》教案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 《赵州桥》教学设计示例一
- 《威尼斯的小艇》课后反思
- 《草原》教学设计
- 《花钟》教学案例
-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案
- 《草船借箭》之教案
- 《少年闰土》教案
-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案
- 《杨氏之子》 教材解读
-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案
- 《赵州桥》教学设计示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