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19
浅谈如何利用情境教学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
论文关键词:情境教学 高中化学 学习效率 课堂
论文摘要:开展情境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基于情境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笔者在高中化学情境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激活化学课堂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1引言
通过有目的的引入或者创设适当的情境进行教学称之为情境教学。目前,随着高中化学课堂改革的实施以及高效课堂的进一步发展推行,情境教学已经成了高中化学教师进行化学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有利于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转移到实际生活中,也有利于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运用情境教学,为课堂添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成为目前高中化学教师的重要任务。
2创设教学情境的措施
2.1设计情境问题,强化化学概念 2.2设计教学情境,让实验教学充满乐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具有生动性、直观性的特点,是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对学生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化学实验本身就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适当的化学情境的引导,就更有利于学生对化学这门科学建立深厚的兴趣和学习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将要演示的实验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思考去看演示实验。在做完演示实验后要让学生总结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向学生提问,将化学理念带入生活当中,学生通过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更有于化学知识的掌握与消化。例如在做喷泉实验的时候,老师可以以生活中的喷泉为引导,问大家喷泉产生的原因,然后因此喷泉实验的原理,进而因此喷泉实验。
2.3重视情境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与生活紧密相连是化学教学的教育目标之一。学再多的知识也是为了能够在生活中好好的利用,为社会创造价值。高中的化学课程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去帮助学生染上和感知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的一门学科。关注社会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很大的关系。化学和我们的社会、生产、生活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情境教学应该发挥这个优势。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客观真实的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思索,以情境驱动学生解决真实的问题。
2.4深化知识认识和体验,创设实践情境 3结束语
教学实践证明,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还有助于激活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广大教师要重视情境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完善和发展情境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为新课程改革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2]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2.
[3]齐艳丽.情境创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信息,2009,
(18).
[4]王祖浩.高中化学新教材教学情境设计[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150.
[5]王攀蜂.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35.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假期里的一件开心事
- 校园的傍晚
- 一堂有趣的课
- 调皮的童年
- 包汤圆
- 打羽毛球
- 扫地比赛
- 爱搞恶作剧的我
- 欢欢喜喜过大年
- 友情不怕风雨
- 半熟的苹果
- 有趣的农忙假
- 放风筝
- 玩泥土
- 我家的
- 关于多媒体教学的好处
- 研究经济法与民法相关问题(1)论文
- 关于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模式对比分析
- 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产权法问题(1)论文
- 关于幼儿教学中的多媒体使用
- 论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1)论文
- 中国琴学与美学(1)
- 浅论体育市场合同行为与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1)论文
- 小说美赏析(1)
- 从自由到选择(1)
- 谈如何认识经济法与相关法律的关系(1)论文
- 论美学的现代发生(1)
- 探析我国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问题与对策
- 关于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原则和策略
- 近代法律体系的局限性与经济法的生成(1)论文
- 后羿射日
- 太阳概述
- 享受阳光、感受自然 ──《阳光》教学案例及反思
- 偷懒的太阳
- 《阳光》教学杂谈
- 《阳光》教后反思
- 《宇宙与人》解说词:太阳部分
- 宝贵的是什么──《阳光》教学反思
- 《阳光》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
- 太阳活动与人类生存环境
- 阳光为什么比金子更宝贵?──《阳光》教学后记
- 冬天的太阳
- 与太阳赛跑
- 营造对话互动的课堂──《阳光》教学案例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