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浅析当前中学体育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论文关键词】 体育教育 人才素质
【论文摘 要】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中学的体育教育改革,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加大体育教育投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将体育教育的功能不断完善、深化。文章分析了当前中学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选择。
体育教育影响着21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中学的体育教育承载着强健体格、培养健全人格的重任。然而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育却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制约着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强健体格的塑造。在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10年前有下降的趋势。针对这一状况,专家分析是由于学生体育锻炼不够,体育锻炼在时间和强度上均达不到体锻达标要求。为此,本文研究并分析了当前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进行相关研究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水平、转变体育教育观念、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观念陈旧
“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要围绕这一中心思想来展开。虽然新课改提出了“健康第一”的理论,但如何将其进行落实实施,很多学校研究的还不够,并没有在实质形成以“健康第一”为主线的素质教育模式。许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过于侧重“技能教育”,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体育学科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未能落实。
(二)传统教学方法单一刻板
多年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跟随练习,基本上是“教师———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体育教学的需要。教学方法单一刻板,学生缺乏主动,体育课缺乏生机,使教学显得机械、呆板,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难以得到发展和尝试。此外,还存在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设备老化、简陋、现代信息技术很少使用等现象。
(三)体育场地不足,体育设施落后
体育课程对于场地和设施的要求,是这门课程良好开展的基础。然而,当前很多学校体育运动场地不足,遇到风雨天则不能使用;有些学校田径场设置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不符合田径场规范要求,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很多学校的体育运动设施缺乏维护管理,很少进行相应的更新,甚至出于应付的目的,只是配备简单的设施以应付检查,而在广大农村中学,体育器材一直以来严重不足。
(四)体育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教师作为整个体育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师的职业道德及教学能力在整个体育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中学体育教学改革难以将素质教育理论与方法付诸实践的主要原因,便是是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滞后、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偏低、理论功底较薄、教学和科研经验不足、对教育思想、观念的理解跟不上时代步伐等等。因此,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
二、完善中学体育教学的对策
(一)转变体育教育观念
中学体育教育方法的转变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指要求广大体育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观念和模式,转移到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的教育观念和模式上来。单纯的体能训练不能代替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宗旨和总体目标。要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改变以“增强体质”和“技能教育”为主的传统观念,树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全面发展的新观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现代中学体育的根本目标。
(二)创新教学方法,活跃体育课堂
创新体育教学方法,首先要打破传统框架的束缚,变体育教学过程的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营造轻松、活泼、欢乐的学习氛围,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趣味性与情景性相结合,多运用电化教学,把声、光、像融入教学当中,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身体运动感觉充分融为一体,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
此外,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应由“单向”转向“多向”,即“学生—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社会”,“课堂—课外活动—家庭—社会”,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综合性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三)加强体育重视度,加大投入,完善体育设施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应将体育提到一个能得到学校、教师和学生重视的层次上来。只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于体育课程的资金支持才能达到应有的层次和规模。加大对学校体育教学事业的投入,不仅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大选择空间,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四)加强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养,首先要完善队伍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使之成为趋于适应工作需要的合理的学术集体,同时做好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加强体育教学业务研究,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学术活动。制定激励和竞争机制,切实落实体育教师的各种待遇制,加速培养一批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促进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质量、高素质的体育教师群体迅速成长壮大,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使中学体育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2]蔡敬贤.浅谈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学园,2012
(3). <>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学画画
- 我的好朋友——刘彦鹏
- 记一次跳绳比赛
- 壁虎日记
- 难忘的植树节
- 刺激的游戏——击鼓传花
- 春天的美景
- 神秘的画
- 修路
- 小明智斗三神
- 第一次炒菜
- 路灯下的故事
- 老顽童爸爸
- 太阳系行星会——神州杯
- 心中乐园
- 关于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与分析
- 浅谈提高中职学校教育质量
- 论析职教管理中如何有效地实现教师激励
- 浅谈加强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建议
- 关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及思考
- 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 从医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论析职业规划指导
-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升高职教育质量
-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分析与探讨
- 职院校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思考
- 从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管窥当前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 浅谈关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 论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
- 浅谈“学会做事”导向下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 论析职业学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
- 中年周朴园虔诚的感情世界──语文教学中《雷雨》人物周朴园感情世界的人文诠释
- 话剧艺术的瑰宝──简谈《雷雨》
- 《雷雨》“窗”意象的文化解读
- 《雷雨》中心意思
- 《雷雨》中生存的悲剧
- 《雷雨》学习目标
- 《雷雨》语言艺术微探
- 《雷雨》导读
- 《雷雨》中的岔说
- 人性的生存悲剧──谈《雷雨》
- 《雷雨》(节选)的“发现”艺术
- 谈谈《雷雨》中的周朴园
- 名剧《雷雨》重读
- 对于神秘诱惑的憧憬──试析《雷雨》的主题
- 曲折引人的相认场面──《雷雨》(节选)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