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简析讲解与示范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
论文摘要: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讲解示范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结合作者有关中小学生体育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就体育技能形成的各个阶段如何运用讲解与示范进行了初步的论述。为今后中小学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体育;讲解;示范
任何体育技术的教学,是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教学大纲的内容,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必须通过“信息”的传导才能进行。
一、讲解与示范对学生心理效应
(一)生理因素。从运动生理方面来看,学习和掌握一个技术动作过程是运动条件反射建立和巩固的过程,是条件刺激(示范、讲解和练习过程中的语言强化等)和无条件刺激物(做动作过程中的肌肉感觉)多次结合的结果。因为中小学生第二信号系统发育不完全,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能力差的缘故,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做到准确无误,讲解必须简练、清晰。
正确的示范和精练的讲解可使学生脑皮层神经中枢产生强烈兴奋,在兴奋扩散的基础上,两者建立暂时性的联系,继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按正确的要领不断强化练习,从而参与动作的肌肉就会在学习动作的过程按一定的时间、空间顺序收缩拉长。接着肌肉的肌腱本体感受器官将肌肉的兴奋或抑制的冲动传入大脑皮层,引起运动中枢兴奋,并与听觉、视觉建立暂时性联系,从而形成条件反射。
(二)心理因素。我们经常听到学生的议论,喜欢上某一教师的课而不喜欢上另一教师的课,这与教师的授课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教师精练的讲解和准确的示范,从而引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趣味性,提高上课质量。
为此,本文根据讲解和示范对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影响,结合作者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体会,总结出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理解和运用讲解、示范并加以实施。
二、形成体育技能各阶段的讲解与示范
(一)泛化阶段有用技能的讲解示范
泛化阶段,也就是学习体育的开始,学生生理特点是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呈现扩散状态,使条件反射暂时联系不稳定。此时学生做动作紧张,不协调、僵化,还会出现多余的动作。这时要求教师要以正确的语言表达掌握技术的要领,同时要做好体育动作示范,给学生规范一个正确的印象。与此同时,讲解要和示范有机结合,这样可抓住主要矛盾,把关键的地方讲清楚,并尽量与以往所学的知识技能联系起来,启发学生认识体育之间的内在关系。
(二)分化阶段体育技能的讲解与示范
此阶段学生的生理特点在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中,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化日趋完善和精确,分化抑制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上要进一步消除紧张心理,让学生体会和进一步掌握体育的细节,在此阶段运用讲解示范主要是为更好地揭示体育的内在规律,进行分析对比,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改进的办法。
(三)巩固提高阶段的讲解与示范
此阶段学生的生理特点是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体育技能更为精确、熟练、协调省力,属巩固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在技术理论方面进行探讨,加深对体育内在规律的认识,使体育技术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在教学中,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定型的体育技术,并在各种条件下灵活自如地运用。教师在此阶段要进行细节地示范讲解,强调动作的质量。
三、讲解与示范的教法技巧
(一)讲解的教法技巧
1、讲解的形象技巧。讲解形象技巧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身的仪表、风度、姿态、手势等各种变化,在向学生讲解教学内容时形象演示。它是一种教学信息的传递方式。良好的形象演示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情绪,反之,则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和疑惑。为了充分发挥教师讲解的形象演示感染作用,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认真备课,对自己的仪表、语言等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构思;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要有一定的了解。做到一开始讲解,就给学生展示出高雅、干练的形象,从而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2、讲解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不仅具有传递知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功能,同时也是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判断和组织精密、完整的语言程序,使讲解具有思辨性、逻辑性,富有说服力。
3、讲解的表达技巧。由于体育教学的特点,讲解的表达技巧应该是语言表达和形象表达方式的综合穿插和灵活搭配。它的技巧表现,就在于二者配合默契程度和时机的把握。配合应该做到语言和形象的巧妙搭配,讲解时话中有形,形中有话。形象的非语言表达,是教师用面部表情和手势来传授教学内容的手段。 "
(二)示范的教法技巧
鉴于体育教学实践性强的特点,体育示范也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手段,从示范的整体过程看,它应包括教师的示范形体效应,示范方法运用、示范速度选择和示范方位确定等几个方面:
1、发挥形体效应的技巧。这里所指的形体效应就是教师凭借自己的姿态、表情展示给学生的印象,也称作非语言,它对示范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课堂上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该重视塑造自己的良好体形,使其能更好地增强教学效果。在这方面,除了教师长期的心理素质修养外,还必须根据体育教师的职业需要,加强体形的训练,练就一副匀称的体育教师职业体形,让形体发挥应有的效果。
3、示范速度的选择。不同速度的示范,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不同的示范速度,也是示范的技巧。正常速度的示范由于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相适应,学生能感知体育技术的完整形象,形成完整的体育技术概念,因此需要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这也是常用的示范方法,适合于初学阶段。在收尾阶段,常用快速示范,比正常速度稍快些。其快慢程度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师的示范意图而定。它能使学生产生快速和熟练的感觉,可用于学生缺乏快速意识和体育不连贯的教学,是常速示范的补充。慢速示范,能让学生对体育技术的细节看得真切,帮助学生了解运动的各个环节和用力情况,也是教体育技术学中常用的方法,主要用于技术的改进和提高阶段。
四、结论
(一)在中小学体育技术的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对学生的心理效应综合起来有主观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方面。
(二)在体育技能形成的各阶段讲解与示范有不同的要求,在体育技能学习的泛化阶段,讲解要和示范有机结合,这样可抓住主要矛盾;在分化阶段运用讲解示范能更好地揭示体育的内在规律;在巩固提高阶段运用讲解示范能改正学生的动作细节使体育技术达到自动化。
(三)在中小学体育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掌握好讲解的形象技巧、讲解的语言技巧、讲解的表达技巧;示范的教法技巧、发挥形体效应的技巧、示范方法的运用、示范速度的选择以及示范方位的确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有人敲门怎么办
- 和妈妈上班去
- 一朵小红花
- 神奇的“魔豆”
- 我们自己的节日
- 聪明的小青蛙
- 小时候的趣事
- 拍照片
- 夏令营日记
- 做小天平
- 我家的小狗
- 有趣的游戏
- 梦一场
- 春夏秋冬
- 我的画写板
- 浅论最高法“民事证据规则”审前程序设计存在的问题
- 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联探讨
- 圆柱齿轮减速器噪音浅析
- “白噪音”帮你对抗声音干扰
- 歌唱发声咽喉机能及嗓音声学原理分析
- 高速噪音严重扰民 十年未果群众闹心
- 上海科技京城策划方案(1)论文
- 从堕胎幼女的隐私权看权利的冲突与平衡
- 浅析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
- 人人皆语音控,手机浏览器语音功能比拼
- 从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视阈谈初中生品德发展与培养
- 北京市商业物流发展规划 (2002
- 浅谈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
- 钢琴演奏音色的多层面因素探究
- 电梯水平震动及噪音控制研究
- 我用残损的手掌
- 戴望舒的文学道路
- 浅析诗歌《再别康桥》的意境及其构成
- 依依惜别的深情──读《再别康桥》
- 追悼志摩
- 徐志摩简介
- 凄美的孤独──《雨巷》的情感特征
- 《再别康桥》的女性情结
- 挥别昨日的梦幻──读徐志摩《再别康桥》
- 《雨巷》: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
- 轻盈飘逸 情景交融──解析《再别康桥》的意境美
- 诗性的启迪──以《再别康桥》为例浅谈诗歌教学
- 《再别康桥》意象解读
- 承续而不拘泥,出新更见才气──《雨巷》中的意象探微
- 徐志摩和他的“康桥情结”──《再别康桥》的延展美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