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在中小学生阅读中教师引导、控制的思路与设计

试析在中小学生阅读中教师引导、控制的思路与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析在中小学生阅读中教师引导、控制的思路与设计

"

论文摘要:面对中小学生还不成熟的心智和阅读媒体鱼龙混杂的现实,对于中小学生阅读的引导和控制是很必要的。这是教师必须执行的教学任务。教师要进行有计划、有方法、有趣味的阅读设计,通过多种形式进行阅读训练,达到对学生阅读的有效引导和控制,使学生在阅读中少走弯路,增加有效阅读,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

论文关键词:学生阅读;阅读误区;引导和控制;思路与设计;有效阅读

很多有识之士不断提倡甚至大声呼吁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但收效甚微。当各种媒体以时尚、诱人的面目或形态纷纷呈现到学生面前的时候,一切的提倡和呼吁都显得无力与无奈,对于越来越严重的存在于学生阅读中的误区一直无法进行有效的消除。面对中小学生不成熟的心智,面对阅读媒体的鱼龙混杂,对于青少年阅读的引导和控制显得非常必要,因此,我认为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和控制是教师必须执行的教学任务。当然,引导和控制不是戒备森严的清规戒律的约束,而是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之下,根据学生的成长心理和阅读特点预先进行有计划、有方法、有趣味的阅读设计,通过多种形式的设定性、计划性阅读训练达到对青少年阅读的有效引导和控制,使学生在阅读中少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阅读损耗,使他们在阅读中吸取更多有益的知识能量,促进青少年健康全面的发展。

在中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阅读,阅读是中小学生最好的老师。在以往的书本阅读时代(上世纪90年代电脑普及之前),中学生的阅读就存在一些问题,即娱乐性的、与青少年心智健康无关的通俗读物对中小学生的长期困扰。进入网络时代后,老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又接踵而至,中小学生的阅读现状更加令人忧虑。中国的网络时代和市场经济的成熟阶段几乎是同时来到世人面前的,上世纪90年代以后,纸质图书和网络信息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即抢占市场份额,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此二者不约而同地在追求销量(或浏览量)的最大化。于是媚俗,迎合青少年的贪玩、好奇心、追求时尚、跟风赶潮、盲从等心理,投其所好,大量炒作,让图书和网络变得五花八门,花样翻新。利用青少年辨别力、自制力差的成长期缺陷,有的出版商和网络公司甚至不惜昧着良心制作不良或媚俗读物、图片等,如在孩子中间流行的口袋书和网络上大量出现的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暧昧、黄色的信息、图片、视频、游戏等,不断地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正常学业和身心健康。因此,在学生的阅读中有效的阅读引导和阅读控制是十分必要的。综合以上问题和现状,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和措施进行中小学生的阅读引导和控制。

一、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随意性进行引导和控制

由于教学计划的限制,学生课堂阅读的范围和时间安排往往是十分有限的,相比之下他们的课外阅读在时间和范围上都显得极其宽松。据我了解,年级越低的学生课余的阅读时间越多,自我控制能力也越差,我们必须看到这种阅读时间与阅读能力之间的反差,如不采取有效的引导、控制措施,会造成很大的时间浪费和阅读误区。另外,随着多种媒体的出现,学生的阅读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起来。学生的课余时间除做作业、玩耍之外主要用于看电视、电影、上网、读书等,我通常把这些都看作不同形式的阅读。在这些阅读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随意性的问题,比如凭着兴趣随机更换电视频道,根据广告宣传的内容观看电影,被网络上充满魅惑力的文字、图画、视频、游戏等吸引,毫无目的的转换页面,被出版商的极具诱惑力的广告吸引去阅读相关的图书等。在这些无目的的阅读中,学生很容易迷失自我意愿,无谓的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沉迷其中成瘾成患,不能自拔。针对这些学生经常出现的阅读随意性,我认为在学生的阅读引导中虽然学生家长也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学生家长的工作性质和知识水平的不一致,必然会导致时间上的难以保证和指导上的良莠不齐。还因为大多数学生家长缺乏系统的教育理念以及对新课标的一无所知,因此,我认为学生的阅读必须在课堂上通过各科具有专业知识教师的具体的阅读任务的布置和个性化的引导来实现。就书本阅读来说,前提是学校图书馆在图书购置上与学生的阅读需求要有一定的同步配合,一定要到位。比如语文教师必须负责学生的文学类阅读书目的提供和一系列的阅读辅导,诸如开具书目,提供相应的书籍,预设阅读问题,布置读后写作或口头讨论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讲评和精神鼓励。历史、政治、音乐、美术教师则应该对学生的文化、艺术类阅读负起责任。理科教师应该对那些对自然科学表现出特殊兴趣和天赋的学生格外关注,及时发现科学领域的好苗子,通过引导鼓励的方法让他们更多的阅读科技类的读物,并在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自然科学的发明和创造,使其天赋和个人兴趣得到发掘和光大。只要教师用心设计系统的阅读计划,方法得当,安排合理,选择图书符合学生的兴趣和成长求知的需要,阅读就不会是随意性的无谓的阅读,学生的阅读就在不知不觉间实现了有意识的引导和控制。就网络阅读来看,中学生的阅读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和普遍,网络作为时尚又便捷的阅读媒体,对于学生的诱惑几乎是不可阻挡的,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对上网的渴望。我们必须面对这一现实,并积极采取措施,避免学生在网络上无谓的消耗。问题是只要让学生上网,就无法避免让学生看到鱼龙混杂的信息。因此减少学生对网络不良信息的关注度,集中学生对有益信息的注意力,变得十分重要。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家长的作用就显得同等重要了(在学校里可控制的统一的上网课程不在此论述的范围之内,这里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家庭中的上网),具体来说就是教师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和及时沟通。由于学生的自制力、辨别力相对较差,所以我认为不应提倡学生在没有人监护的情况下自行上网。事实上惨痛的教训让大多数的中小学生家长也是这么做的——他们一般不允许孩子随便上网。但是又有新问题出来,那就是不让在家里上网,有的孩子就会偷偷地到网吧里去上网,因此更增加了孩子上网的危险性。那么教师与家长如何配合和沟通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呢?我认为学生网上阅读的前提是教师应把网络的特点和它的优势与危害性充分地告诉学生和学生家长,让二者都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戒备心理,然后,教师在配合教学的前提下有目的的为学生专门安排特定内容的网上阅读,并将阅读内容通过网络、字条、群发短信等方式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主动为孩子提供网络服务,而不是在孩子的苦苦哀求下,或者隐瞒家长的情况下上网,这样既减少了家长与孩子在上网这件事情上惯常的摩擦,同时满足了学生渴望上网、追求新事物的心理需求,还可以通过网络阅读使学生旺盛的精力得到有益的消耗,也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 "

二、有组织、有形式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只有长期的培养才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受益终生。这在养成教育理论中已经是早有定论的事情。但是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组织方法和形式来吸引学生的阅读,达到实施的目的。我认为对于中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中小学教师不但责任重大,而且责无旁贷。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对于中小学生的阅读应该有科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但惯常的写读后感、叙述故事梗概等一些已经“格式化”的阅读措施在教学中已经提不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好多学生对这些形式已相当厌烦,所以常常事倍功半。我认为教师应该在每个学年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不同内容的读书计划,利用活泼多样的形式和方法贯彻到每学年的教学中去。

<> 方法之一,利用带有游戏性质的读书问答比赛,来比赛谁读书速度快、理解正确。这项活动可以通过教师选择一些较短的文章采取课堂限时阅读抢答来实现。教师先预设问题,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读完,时间一到教师马上进行有关内容的提问,让学生抢答,比赛的紧张刺激既可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又可以让学生阅读思考的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阅读上来,对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养成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措施。

方法之二,以班为单位,开办读书笔记专栏,保存阅读成果。阅读后的动脑、动笔很重要,这是促成学生理性思维,巩固阅读成果的有效措施。这一措施可以避免学生一时的兴趣和凑热闹。因为兴趣的培养是一个不断地有效参与的过程性行为。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阅读了一个文本之后,总想发表对这一文本的内心感受,总会对它做出口头的或书面的评价,即有一种与人交流的迫切愿望。利用这一心理开办读书专栏,可以更好的保存学生的阅读成果。这个专栏的范围应限定在班级内。因为在班级内开办读书专栏比在整个校园内或校园网上发动读书活动更有效。具体办法是在教室墙壁上给每一个学生留一个张贴读书笔记的位置,让孩子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撰写读书笔记或评论等,不限制写作的范围和题目,只要求学生将自己喜爱读这本书(或这篇文章)的理由写出来就行,张贴后让全班学生互相观摩。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书及理由等有关这本书(或文章)的内容依次不断地在专栏上属于自己的位置累加张贴上去,读书评论的多少,内容的精彩程度直接说明了一个学生的读书热情和能力,教师可以不断地对表现积极和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精神鼓励。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圈子中得到最大限度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长期张贴的这些读书笔记就像是读书广告,可以让全班学生在相互的观摩中,互相获得更多的阅读信息,互相激发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

方法之三,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前提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编自演与语文、历史、政治等课程内容有关的校园剧,以形象生动的艺术形式加深课业记忆,巩固学习内容。在学生的课程内容中有很多内容非常适合编排校园剧,语文中的叙事类作品、历史课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尤其适合,把政治课中的政治理论和政令政策与历史故事或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编成片段的校园剧演出,比僵死枯燥的理论讲述更能起到让学生深刻理解的作用。而且学生通过编排校园剧的过程,除了可以不断加强对人物精神心理和事件性质内涵的深层理解之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以及组织协调的能力,对学生内在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高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不失为一种真正体现寓教于乐的阅读方法。

方法之四,实物阅读,增加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每一个地方都有足以让家乡人自豪的历史人物、自然风物和社会习俗等。围绕着这些地方名人、地方风物、社会习俗又往往会留下大量的“实物”等,如名人故居和遗物、生平事迹,或名山、古刹等自然风物,或当地的传统习俗在现实生活中的遗迹与演变等,围绕着这些“实物”又往往形成大量的历史传说故事。在节假日布置一定的实物参观、社会调查活动性质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接近地方文化,促进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地方文化的深刻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推荐地方文化书籍给孩子们看,就会很好的达到从形象阅读到理性感悟、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

因此我认为,艺术的、有目的的对中小学生的阅读引导和控制十分必要。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件感人的事
回忆煎蛋
把我的快乐告诉你
英雄本色——读《水浒传》有感
《三个虎仔的故事》的读后感
我心爱的小黑兔
美丽的小溪受伤了
《连载童话小说》狗狗历险记
网络博客
我爱春天
关于崔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后悔
我班的新三十六计(之一)
父母的爱
点评我的家庭
关于学科发展下高校图书馆建设指标体系的研究
简述文武兼备的佟国维
陕西省本科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调查分析
哈萨克斯坦民族政策
试论如何构建公共图书馆的和谐阅读
探究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不足及其建议
浅析东北抗日联军对人民军队的历史贡献
应用型本科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评价和利用
图书管理现代化的路径探讨
浅谈地方行政学院图书管理员专业素养的培养
浅谈图书馆员职业素质提高与发展
关于图书馆库存危机的解决方案的建议
试论元代“四等人”制
社会阅读的发展与图书馆的阅读推广
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整合策略分析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朱鹮飞回来了》教学设计
《朱鹮飞回来了》相关知识
《朱鹮飞回来了》教学设计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欲速则不达》课文
《朱鹮飞回来了》相关知识
《七子之歌》相关知识
《朱鹮飞回来了》教学设计
《朱鹮飞回来了》相关知识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七子之歌》相关知识
《七子之歌》教学札记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