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山西省农村基础教育投资问题初探

试论山西省农村基础教育投资问题初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23

试论山西省农村基础教育投资问题初探

"

论文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 教育投资体制 问题

论文摘要:山西省自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财政投入总量不足,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在推行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对山西省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旨在更好的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使农村基础教育更加公平,更加和谐的发展。

一、山西省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制度在推行中面临的问题

1.“以县为主”的投资体制导致各县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存在较大的差距 2.农村税费改革使基础教育投资经济薄弱县教育公用经费紧张,办学条件差

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主体提升到县级财政,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进行,即取消农村教育集资和农村基础教育费附加,这两项教育经费来源的取消,使本已严重不足的教育经费更加短缺。对于经济薄弱县,教育公用经费更是捉襟见肘,办学条件无法保障。

3.教师收入经费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山西省各市县中小学不仅实行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而且实现了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工资的统一标准,并把教师工资全额纳入了县级财政预算,建立了较为稳定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实力相对落后地区教师的基本工资与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存在很大的差异。市际、县际教师由于津补贴及福利不同而造成的收入差异较大,教师工资收入的巨大悬殊给全省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山西省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国家财政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总量不足 2.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教育投入的比例不合理 由此可见,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教育投入结构不合理,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将政府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责任过分集中在县,但县财政薄弱,这种事权与财权不统一是造成农村基础教育资金紧张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3.各县区由于资源条件和地理条件制约,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教育投入存在较大差距

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后,教育投入的多少除了受领导重视与否等人为因素影响外,还直接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挂钩。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制约教育的经费投入。经济发展滞后、总量不足、资源短缺是山西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资源条件和地理条件的制约,导致山西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均衡。山西全省可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部地区煤、铁、铝、盐等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科技文化集中,是发展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西部也有一定的煤、畜牧和水资源,但因历史社会原因和较差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科技文化相对落后,其中的西山二十八县是山西最贫困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极低。自然的、历史的原因导致山西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差距较大。 "

三、山西省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对策

1.提高政府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加用于教育的公用经费总量,以保证农村基础教育顺利健康的发展

政府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正树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先进理念。要保证农村基础教育顺利健康发展,就要加大政府用于基础教育的公用经费总量。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无论是相对量还是绝对量都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其相对量更是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人均基础教育费用更是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因此,应增加政府用于教育的公用经费比重,以保证我国农村基础教育顺利健康的发展。

2.合理确定各级政府教育费用分担比例

农村基础教育是关乎整个国家的振兴与发展的基础事业,各级政府都有责任对农村基础教育进行投入。应坚持“以县为主”的投资体制的前提下,加大中央、省、市政府在基础教育投入中的职责,建立中央、省、市、县四级基础教育分担体制。《义务教育法》中对于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做出了具体规定,主要强调义务教育投入要由中央、省、地(市)、县四级政府共同承担责任,不再强调“以县为主”,而今后所谓“以县为主”,更多地指一种管理责任。这就要求今后在义务教育投资体制上逐步建立中央、省、市、县四级分担体制。

为了明确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在义务教育投入中的职责,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通过法律形式确定各级政府在义务教育投资中的分担比例,并逐步加大中央、省、市(地)级政府的分担比例。山西省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将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主体上移到以中央、省、地市级财政为主,以县为辅,并在中央、省、地方和县之间规定一个具体的投资比例。2005年《山西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中规定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含县城所在地学生),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免学杂费资金由中央和地方6:4分担,地方分担部分由省、市、县按5:2:3分担,其中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由省、市、县按7:2:1分担,免费提供教科书资金由中央承担。对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资金由中央分担50%,地方分担50%,地方分担的部分由省、市、县按4:3:3比例分担。省级对“两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给予重点补助,两项资金统筹使用。通过建立中央、省、市、县四级投资分担体制,确定农村教育的投资比例,来保证农村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3.健全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法制化建设,完善依法筹措和分配教育资源的体制

要依法实现教育预算的单列,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在预算中适当强化义务教育财政的相对独立性。要依据义务教育法,尽快制定义务教育投资条例,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在义务教育投入上的责任,经费负担比例和具体的财政措施。

4.发展地方经济,为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只能取决于各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的发展为教育投资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山西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各县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层次和不平衡性,因此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地方经济,以保证教育的投入。

5.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不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

除了要保障各级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持续投资以外,还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办学。教育事业是一项公共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发展教育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我们社会的职责。针对当前山西省农村办学的实际,政府应该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发展教育,解决不同收入阶层的不同需求。要完善企业及公民个人向教育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发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性教育基金和信托基金,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发展校办产业。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企业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出资和投资办学。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还要大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2]侯怀银,焦佩婵.山西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

(7).

[3]李建萍.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的思考[J].山西财税,2006,

(8).

[4]何玉静,高国普.河南省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2,

(8).

[5]田贤国.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J].理论界,2006,

(9).

[6]杨玲等.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初探.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J],2007,

(2).

[7]侯晋虎,肖军虎.山西省农村基础教育投入调查报告——对山西省5个税费点改革试点县的调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少先队大队长竞选
互爱
生姜
记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祸”从口出
第一次玩“过山车”
一张不及格的考卷
我们是朋友
我失去了朋友
买鞭炮
仙人掌
读书让我收益匪浅
难忘的运动会
祖国建设者
一件感人的事(命题)
论美国的宪法文化(1)论文
对宪法经济功能的认识(1)论文
论刑法的宪法性界限(1)论文
论我国宪法诉讼制度的构建(1)论文
浅析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基本义务的必要性(1)论文
论西方宪政史劝独国宪政发展的启示(1)论文
浅析我国解放前的《中华民国宪法》(1)论文
浅析宪法基本权利(1)论文
论我国国家机构的完善规定及完善(1)论文
论私有对严权的宪法保护的一点思考(1)论文
试论美国宪法的稳定性及对我启示(1)论文
试论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1)论文
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政策调整后的宪法学教学改革(1)论文
道路通行权内涵初探(1)论文
论中国宪法私法化-兼论宪法解释体制改革(1)论文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草虫的村落》教学反思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预习提纲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
《草虫的村落》教学片段与反思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奶茶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
《穷人》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的教学想到的 水榭情杉
《怀念母亲》教学片段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