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01
探析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公共政策论文
摘要:在应对公共危机中,政府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是大势所趋,但非政府组织有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必要性和优势,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现实中存在着多种制约因素影响着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对此,应在从政府层次、非政府组织自身角度以及社会层次三方面努力推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使其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词:公共危机治理;政府;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作为日渐崛起的重要社会力量,在多次公共危机事件中已凸显其独特优势。
因此,加强对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探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依据
(一)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社会必要性 非政府组织作为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具有非营利性、公益性等特点。这与政府公共机构的公共价值目标相同。
两者在为社会提供高质量、多样化、高水平的公共服务方面,是不冲突的。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具有非常明显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属于典型的公共产品。
市场在提供公共产品时会出现“市场失灵” 的问题,因此,公共产品主要提供者应该是政府。但是政府也存在“政府失灵”,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时可能出现低效与寻租的情况。
所以,在公共危机治理的过程中,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可以进行互动合作,实现政府危机治理能力的提高。非政府组织的生存空间正是以市场缺陷和政府失灵的存在为前提。
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过程中,非政府组织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同时还能极大减轻社会管理的成本。
(二)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特有优势 1.行动灵活。当出现公共危机时,政府组织往往由于严格的层级体系或某些政治原因、价值因素使得其反应缓慢。
与政府体系相比,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社会自治机制,决策是分散而独立的,它可以即时作出反应,迅速渗入事件的各个环节,并根据各种既定的条件来确定自己的战略、策略和计划,灵活调整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 2.专业性。
虽然中国的非政府组织现在专业性还很不足,但是非政府组织的专业性是它的一个特点。大多数非政府组织在成立之初就将自己的目标定得非常具体明确。
例如,关注某类社会问题或救助某些弱势群体,然后根据自己的目标设定标准来吸纳组织成员,最后形成了专业特色鲜明的人员组合, 并长期从事社会或科研最前沿的工作。 3.民间性。
政府在处置一些危机事件时,往往是从自上而下的角度作为外部角色去对待,而非政府组织是以水平的角度、平等的眼光在与群众的交融中去对待,其工作手法特别注重通过有效沟通来引导社会公众的参与,与社会成员打成一片从而为问题的解决做好铺垫。它们上接政府,下联基层群众,社会触角和成员基础十分广泛,具有很强的民间性。
二、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现实困境
(一)非政府组织官办色彩较浓 现实中,中国大多数的非政府组织是由政府的职能部门转变过来的,或者是由政府部门直接建立的,它们在组织、职能、人事、活动方式和管理体制等多方面严重依赖政府,甚至仍然作为政府的附属机构发挥作用。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过分依赖,一方面助长了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直接干预,削弱了组织的自主性,另一方面也严重束缚了非政府组织的活力,妨碍了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治理中优势的发挥。
(二)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法律体系不健全 一是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中国还没有一部统一的、完整的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法律,非政府组织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明确法律规定。
二是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权利和途径尚未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据统计,中国目前已经制定涉及突发危机事件主要是针对整个国家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步对应急管理体系进行了完善。
但是在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各级应急预案中对突发事件中非政府组织权责的规定并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的配套规定。
(三)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公信力不够 据统计,目前中国非政府组织中的职员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专职工作人员;二是兼职工作人员;三是志愿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上海看病
- 吹泡泡
- 骑自行车的故事
- 武昌江滩
- 妈妈生病了
- 洗澡
- 成语大比拼
- 赶鸡
- 爷爷的笑话
- 玫瑰花
- 忙干事儿
- 雾娃娃
- 我进步了
- 有人敲门怎么办
- 永远的小白兔
- 论加强电算化审计的几个问题
- 中外政府绩效审计比较与启示
- 论提高邮电基建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式
- 审计监督应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
- 审计工作质量初探
- 论现代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协调整合
- 会计电算化审计的风险及防范
- 审计质量控制:缺陷分析与对策思考
- 行政机关绩效审计研究
- 运用询问方式开展审计调查时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 论企业内部的审计职能
- 浅论分析性复核在审计中的应用
- 浅谈“实质重于形式”会计核算原则
- 试论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责任与审计独立性
- 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制度的三大悖论
- 《槐乡的孩子》教学后记
- 让孩子在快乐中自读──《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 猫捉老鼠
- 用昔日的童年触动学生──《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 快乐原来如此简单──《槐乡的孩子》教学案例
- 炎热的天气──仿写《槐乡的孩子》第3段第2句
- 我与槐乡的孩子作对比
- 《槐乡的孩子》教学片断赏析
-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 《槐乡的孩子》教学后记
- 《槐乡的孩子》教学杂谈
- 给槐乡孩子的一封信
- 略读课文,我们应放手让学生自读──《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 茶乡的孩子──学《槐乡的孩子》
- 采槐米──扩写《槐乡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