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历史教学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

关于历史教学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04

关于历史教学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

"

论文摘要:要适应当前推进课改、规范办学、提升质量、全面育人的时代要求,中学历史课堂就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思维定势,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论文关键词:历史教学;动机激发;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要搞好历史教学,就应该了解学情。为此,我曾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动机不强,学业成绩差。原因主要有:教师很多还是照本宣科,没有凸显历史学科的独特性;多样化和开放式教学环境营造不够;学生还是被动地接受教材中的现成结论,忽视知识的生成过程;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知识储备不足。要解决中学历史课堂存在的问题,如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抗日战争”专题教学就一些尝试性探索进行阐述。

一、从现实生活入境,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课堂要改变学生课上兴味索然的现象,首先设法在上课伊始就要紧扣学生心弦。所以新课导入的引线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抗日战争”专题开始,就用课后“学习延伸”内容引入:“2003年8月4日上午,中国公民李贵珍在齐齐哈尔市一个工地上发现五个铁桶,其中四个整体完好,一个在挖出来时被弄破,里面的“油”溅得到处都是。李贵珍和同伴将这几个铁桶切割开,送到废品收购站,并将桶内的油状物倒在水坑里。当天晚上,李贵珍等人先后出现头痛、眼痛、呕吐症状,被送到医院,确诊为芥子气中毒。在十几天里,就有四十多人中毒,李贵珍等人经抢救无效死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起芥子气中毒事件,毒源就是当年侵华日军遗留下来的化学武器。芥子气是一种糜烂性毒剂,曾有“毒剂王”之称。1937年,日军在齐齐哈尔设化学武器部,后称“五一六部队”,进行毒气研究。日本投降前夕,“五一六部队”将大量化学武器就近掩埋或遗弃。目前,中国已有十多个省发现过日本遗弃的化学武器,约有两千名中国公民在和平年代受到伤害。中国的土地上仍然有两百万枚侵华日军遗弃的化学炮弹。”这样从日军遗留的化学武器伤害中国人民入手,通过图片展示和内容表述,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激情,进而上升到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的高度。

二、触动学生心灵,唤醒生命意识

历史课堂不单单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培养,还必须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体验与升华。“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国情,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理解。”①在实际教学中因缺乏内化的强大情感动力导致学生缺少学习热情,甚至麻木不仁的现象是存在的。若要改变或避免这种状况,教师要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去培养学生积极的生命情感,展示真实而鲜活的历史课堂,真实的历史才会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进而,把学生对生命的追思引向深处,焕发其对生命的珍爱和同情。历史学科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迹等,教师课堂上就要充分挖掘这些可利用的来自于课堂内外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在 “抗日战争”专题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反映战争惨烈和日本法西斯大肆杀戮场景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如《淞沪会战》、《血战台儿庄》、《屠城血证》等。从而激发学生对日本法西斯残暴行径的愤恨以及珍惜和平和珍爱生命的情感;也可以在课堂上模拟场景,让学生扮演死者、伤者、孤儿等不同角色,去亲身体验与死亡相关的情景,那么学生就不会面对3500万同胞伤亡的数字而无动于衷,从而触动了学生心灵,唤醒了学生的悲情意识,弘扬和培育了民族精神,培养热爱祖国、发奋读书的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

三、设置历史场景,体验感悟动情

按照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创设形式多样的历史情景,再现一个个鲜活的历史生活场景,以此去感染和震撼学生,让学生从现实中走进历史,置身其中去体验和感悟历史,形成自主学习的活水源头。在 “抗日战争”专题中,可以设置下列历史场景:

四、精讲点拨方法,感染并激发需求

五、依托乡土资源,强化学习动机

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就包含当地乡土历史,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在 “抗日战争”专题中,我们充分利用我市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山烈士陵园”这一乡土历史资源——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材料,并且分组展示,了解“抗日山烈士陵园”的由来。进而让学生走近历史感受硝烟,如“小沙东海战”战况:1943年3月17日拂晓,新四军团以上干部、战士共51人赴延安学习,途经赣榆县小沙东黄海海面时,与日军巡逻艇遭遇,于是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木船对铁艇的海战。新四军的将士们用手榴弹和驳壳枪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从凌晨一直坚持到黄昏。在这场战斗中,新四军三师参谋长彭雄、八旅旅长田守尧等16名干部光荣殉国。还可以在清明节前后让学生身临其境前去陵园瞻仰烈士,向长眠在这里的英烈们敬献鲜花,以祭奠英灵。以此激发学生的崇敬之情和爱国之心。

总之,适应当前规范办学和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形势的要求,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教师应力图通过构建生命鲜活的历史课堂,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最大限度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动机,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打造优质高效的历史课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可爱条金鱼
我的爸爸
暑假趣事
妈妈的生日
六一儿童节
称猫
卖报
说大话的狮子
开心的六一儿童节
可怜的小鸡
日记一则
小兔过河
后悔的一件事
拔萝卜
吃饺子
试析职教语文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法
高职特色英语教学探析
试论职校生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与培养
关于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特色
关于新形势下警察院校学员素质教育的特色性分析
试论艺术类高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试论信息管理在高职高专教学管理中的运用与创新
关于提升高职专业内涵建设的思考
试析教师风度的培养
关于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因素的应对策略
试论教育中职学生如何做人
关于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信息导入
关于数学课堂提问技巧例谈
关于农业类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试析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现状
笑解千愁,江月知我心──《赤壁赋》
《赤壁赋》中的“明月”意象略析
重读苏轼的前后《赤壁赋》
古今品评《赤壁赋》
“乌台诗案”和《赤壁赋》
苏东坡突围
悦目、会心、畅神和超越──苏轼《赤壁赋》自然美审美心理过程管窥
《赤壁赋》历代名家汇评
从赤壁时文看苏轼儒、释、道思想
《前赤壁赋》赏析
轮回思想──解读《赤壁赋》的一把钥匙
巧用经典 化工无痕──对《赤壁赋》中一段歌词的解析
清风凌波,流光千古──苏轼《赤壁赋》赏析
饮酒诵诗传真情──深入解读《赤壁赋》
《赤壁赋》上下文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