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29
论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探索与挑战(1)-行政管理论文
摘 要:党的十七大闭幕之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思路进一步理清,中央政府部门设置“大部制”,它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次大动作。通过贯彻实施大部门行政管理体制,为人民群众打造一个更加高效廉洁、办事得力、服务到位的人民政府。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进程入手,探讨了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根源及意义,分析了“大部制”改革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改革措施。
相信我们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积极稳妥、坚定不移地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向前进,国家的体制机制必将更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必将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制度保障。论文关键词:行政机构改革;大部制;政府职能;“三定” 1 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进程 中国“大部制”改革,是与我国经济、社会体制发展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的,计划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部门设置多,实行条条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管理部门的改革也不断深入。从1982年至今,我国先后进行过5次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如今进行了第六次国务院机构改革,通过了实行“大部制”。具体内容包括:
(1)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
(2)加强能源管理机构。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3)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
(4)组建交通运输部;
(5)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6)组建环境保护部。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7)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再保留建设部;
(8)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 此次改革相比在整体思路上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强调建立起行政管理体制框架,建立一个决策、执行、监督三者相互协调、制约的权力机构。
改革的目标明确定位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更强调反映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理念和宗旨。 2 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意义 2.1 较好解决职能交叉和职责不清问题 “大部门制”改革中加入了“决策、执行、监督” 的分立,使“三权”进行分立归属,而不仅仅是把职能相近部门合并。
这种“三权”分立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政府整个部门设置中进行专门分工。即部门分别行使三权。
二是在大部门内部也有专门分工,分别行使三权。“大部门制”将能解决政出多门,政府之间职能交叉、权责不清的状况。
它能真正带来政府公共管理质的飞跃,并成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先声。 2.2 能够从体制上和资源上进行必要的整合 “大部门制”将根据政府职能业务的共性和重合性合并一些部门,但权力相互监督的部门不会融合到一个部门里。
目前政府行政体系当中突出的问题是政府行政机构偏多,行政效率低下。近年来不论是宏观调控还是各类专项行动,决策部门在行政管理上十多个部门联合下文、联合行动已成常态,但最后往往互相推诿责任,权责不明,导致问责无门。
大部门制将会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2.3 较快地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塑造公共服务型政府 过去政府机构改革的重点在政府职能转变,而“大部门制”则是侧重改变政府职能机构繁多、职能交叉的现象。
可使政府运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角色定位,彻底塑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春天到了
- 消除牛皮癣
- 小记者的第一次聚会
- 我的一天
- 学打羽毛球
- 要不是妈妈
- 妈妈,我想对您说
- 老鼠,你好
- 我长大了
- 祖国的花朵
- 狗
- 妈妈,我想对您说
- 小燕获救
- 一次有意义的课
- 变化多端的云
- 向左转, 向右转? – 选择国企产权改革的制度路径的标准
- 企业产权、产权制度创新与结构演变
- 关于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理论的研究
- 构建核心竞争力:我国中小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
- “债转股”与国有企业改革
- 国企改革:困惑、反思与转向——以经济法为视角的分析
- 中国企业产权改革的理论失误
- 第三种视角看企业政府所有制: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
- 水平战略——企业竞争新模式
- 中国国有企业的性质与改革逻辑
- 国企产权制度改革问题
- 自生能力和国企改革
- 国企治理新论:下级监督与监管机构改革
- 突出重围是三洋
- 转型时期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失效分析
- 《草原》教学设计1
- 《丝绸之路》课文简说
-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2
- 《草原》教学设计7
- 《草原》教学设计
- 《白杨》教学建议
- 《白杨》课文简说
- 《草原》教学设计6
-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6
-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
- 《草原》教学设计3
- 《草原》教学设计5
- 《丝绸之路》教学建议
- 《草原》课文简说
-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