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探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探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07

探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论文关键词】自主学习 兴趣习惯 教学模式

【论文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今天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教学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素质教育已成为今天课堂教学的一个主导因素。而学生自主学习又是素质教育最好的体现。可以说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我们只有让自己的课堂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改变以前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逐渐转变为知识建构的主体,那我们的课堂才会真正焕发新的生命力。诚然,讲授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其特有的优点,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创造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日益呈现,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了教学的首要任务。

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就要清楚什么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即:“学习主体有明显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的学习方式。”

针对这个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工作者可以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参与到课堂中来,其兴趣是最大的动力。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一,让学生认识到该科目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在生活当中的重要性及其趣味性。

第二,教师讲究授课艺术也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充满激情的讲授形式与沉闷无味的讲授形式相比,前者无疑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许多施教者并未能完全明白这一点,其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强调自己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此以往,学生只是接受器、盲从者,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介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注意讲授方法和语言艺术,打破课堂如死水般的寂静,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第三,因材施教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一部分学生基础差,因此对学习不感兴趣,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要因材施教,引导、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一步步地学,一点点地提高,同时对这一类学生要降低评价标准,让学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而这势必会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圣人将“乐”提到如此高的地位,足见兴趣对获取知识的重要性,而我们的每一个学科都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学科特点又决定了其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教学工作者就更应利用这些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习惯成自然,习惯决定一切,有良好的习惯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必备条件。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而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求慢、求稳,让学生逐步适应,同时要从学生刚入中学开始,就把它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起点,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怎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协助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学习计划是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和时间的统筹安排。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落到实处。在新学期开始,教师就应指导学生拟定一学期的学习计划,“科”学习计划,甚至可以细化到“单元”学习计划。在确定学习计划应实现的目标时,要切合学生个人实际,同时教师还要督促学生严格按计划执行。随时关注学生的计划落实情况。 "

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讲课前学生先行自学的一个阶段。将学生的预习任务落到实处,既有利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早在明代就有人提出:“与初学讲书,教弟子先将该讲之处理会一遍,方与讲解。”叶圣陶先生也曾强调:“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由此可见,预习的作用不可小视。但许多教学工作者却没有意识到预习的作用。对待预习也是不重视、不落实。长此以往,必然使课前预习工作成为一句空话。从而使学生丧失了一个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好机会。要将预习任务落到实处,那我们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就要注意将任务细化。叶圣陶先生说:“预习事项无非翻查、分析、综合、体会、审度之类。”具体地说就是布置预习任务应包括让学生翻查工具书,老师提出几个预习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同时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还应读出自己的疑惑。为了方便检查预习落实情况,教师还应让学生将这些预习所得都记录在作业本上或旁批在书上。如果能坚持每堂课都落实这样的预习任务,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得到培养和加强。

第三,培养学生阶段性自我复习、自我检测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复习、自我检测能力的做法是:让学生学习完一课或一单元后,想一想这一课或这一单元,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些完全掌握了,哪些还不懂,哪些知识可以彼此联系,重点是什么,通过这种“回忆”再现的方法巩固学过的知识,并针对性的查漏补缺,使知识掌握的更全面、更系统。但在实施过程中,一开始,部分学生可能缺乏自觉性,这时老师可以以一课一结或单元总结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习惯,并对坚持完成自我检测的同学予以鼓励,树立榜样作用,从而带动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在阶段性自我复习、自我检测能力形成的同时,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过程。

三 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是老师备课、讲课,学生听课。课堂上的主动权多被教师掌握,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整个课堂的主要内容,但这种模式却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将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转变传统的备课方式。传统的备课方式多是教师针对课文、教参,拟定本课应涉及的知识点、问题等,甚至拟定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却没有考虑到学生对这篇课文感兴趣的是什么,想了解什么?因此,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就已将学生拒之门外了。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在备课之前,应先翻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并根据学生预习作业中反映出来的学生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备课,当课堂上老师涉及的东西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时,学生自然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第二,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质疑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老师几乎都形成了一种话语霸权,这样的形势其实极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因为教师话语霸权形成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丧失的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但传统教学使学生在“无疑”状态下被动接受,思维被束缚在教学的圈子里,个性受到压抑,因此,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有所疑,才有所思,才有所得,在“疑”中产生兴趣,在“思”中迸溅创新的火花。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能轻易地否定,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机会和动力。

总之,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转变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的素养一定会得到提高,学生也一定能带着课堂的收获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2]龚春燕、郎天燕编著.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第四卷).教书育人[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4:120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见到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惭愧
想不到
第一次看海
春游
音乐会
雨中情
青椒炒蛋
抓猫
盲丐
词语接龙
我们是女生
一次有趣的活动
做书签
讨厌的蚊子
探讨提高政府效率:理论、困境与出路(1)-行政管理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转变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下工程审计的难点与对策分析
建筑安装工程结算审计中的问题与对策
探析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行政管理论文
试析新课改教学中思想品德课堂教法的转变
探讨开发和利用英语学习中的非智力性因素
清单计价对工程造价审计的影响分析
论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探索与挑战(1)-行政管理论文
浅谈基层央行信息技术审计
论国家实物储备的若干理论(1)-行政管理论文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之渗透
浅谈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探讨
对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问题探讨(1)-行政管理论文
探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