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7-24
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研究(1)-成本管理论文(1)
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系统是指企业在市场调查、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产品规划、设计、供应、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阶段发生的足以影响成本的诸因素进行科学、严格的计算,制定并分解目标成本,对实际发生的耗费进行限制和管理,并将实际耗费与目标成本进行比较,找出差异,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保证完成预定的目标成本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其显著特点在于成本控制的战略性、系统性、科学性、主动性和全面性。
其基本观念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侧重成本源流控制的观念 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应该是企业成本发生的“源流”,即企业设计和产品设计。 企业设计包括对企业规模、生产布局、厂址选择、劳动资料的技术性能、劳动对象的质量标准、劳动者的素质、企业的组织结构、职能分工、制度管理、企业文化等因素的规划和确定。
这些因素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构成了成本产生的基础条件。改变基础条件是成本不断降低的源泉,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企业成本结构,从而改变企业参与竞争的基础条件。
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降低成本所做的努力是在现有的条件下争取更多的成本改善,而不是改变企业的基础条件。其实,改变企业的基础条件是企业成本持续降低的潜力所在,具有战略性。
产品设计一般可分为四个过程:产品规划、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在产品设计阶段,企业在市场预测、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产品的功能设计、原理方案的设计、产品的总体设计、各零部件的详细设计及生产加工工艺的设计等工作。
可以说,一个完成了设计的产品,就等于在图纸上进行了一次“制造”。虽然产品设计在产品的寿命周期中所占时间不多,但对总成本的影响却相当大。
据专家测算,这一阶段所确定的产品成本占全部产品成本的比例高达75% ~ 90%,这意味着产品设计工作完成后,大部分成本已成为约束性成本,后续阶段成本控制的余地就不太大了。
二、重视技术经济一体化的观念 技术代表着产品的差异化优势,经济代表着成本优势(低成本或高收益)。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取决于产品的差异化优势和成本优势的有机结合。
所以,成本控制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技术经济一体化的问题,技术与经济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 1.技术与经济密切相关。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运用一定的生产经营技术,而任何技术的应用都必须耗费和占用一定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力资源),二者不可或缺,是同时存在的。 2.技术与经济相互促进。
经济要发展,必须要有先进的技术,运用先进的技术会促进生产力的提高,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目前,世界上之所以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是因为发达国家拥有比较先进的技术,它们运用其先进的技术进一步促进其经济的发展。
在通常情况下,企业运用先进的技术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经济资源的消耗,能够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企业有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就有条件开发和创造更先进的技术。
这就是技术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3.技术与经济相互对立。
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不能没有较好的技术,利用较好的技术也应该考虑成本与效益问题。例如,某人制造一部能在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接收到信息的手机,并大量投入生产和销售,其经济效益可能并不一定好,因为需要这种高质量手机的人不多,其销售市场不大。
正因为如此,企业在运用技术时应考虑成本与效益问题,不能一味地强调节约而不运用先进技术,也不能单纯地追求先进技术而不考虑成本效益。 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降低成本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
因此,企业成本控制不能割裂技术与经济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存在于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在企业设计和产品设计阶段,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可以避免设计工作的盲目性,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竞争优势。
在设计和生产阶段,各种定额和标准成本的制定和实施、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体现了技术经济一体化的观念。此外,全面质量管理、适时生产系统、弹性制造系统和目标成本管理都是技术经济一体化的产物。
因此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多想
- 我多想
- 秋天的童话
- 我多想
- 我多想
- 我多想
- 那该多好啊
- 假如
- 我爱你——拖鞋
- 我多想
- 爱
- 树林里还有……
- 我多想
- 我多想
- 四季的风
- 浅谈审计日记各要素的编写方法及要求
- 经济责任审计
- 上市公司造假审计十大策略
- 政府责任审计初探
- 关于强化村级经济审计监督的探讨
- 制度创新推动审计现代化
- 信息系统审计——传统审计的一场革命
- 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审计思考
- 浅谈企业不良资产的审计
- 强化企业或有事项审计的思考
- 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探析
- 健全我国审计法制体系的思考
-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如何为企业发展服务
- 由一节课想到──《窃读记》教学随笔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 《窃读记》里的感觉
- 《窍读记》教学反思
- 体会窃读的意义──《窃读记》教学案例
- 《窃读记》教后感
- 《窃读记》教学案例
- 感悟写法──《窃读记》教学案例
- 《窍读记》教学反思
- 《窍读记》教学反思
- 作者张钫简介
- 《窃读记》教学案例
- 教《窃读记》有感
- 我的童年(节选)
- 在心灵表白中倾吐,于举手投足间诉说──《窃读记》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