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1
分析电影未来发展与出路
分析电影未来发展与出路 分析电影未来发展与出路
显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差距,中国电影正如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一样,是在一种不对等的状态下被放置于全球处境的,因而,我们不可能逃脱“后殖民”的基本现实,不可能脱离边缘化的处境。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不可能也不应该与世隔绝,中国电影需要走向世界、走向国际、走向全球。因为中国大陆电影需要一个国际化的交流环境,使之能够与世界电影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保持一种互动关系,从而成为世界电影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大陆电影也需要一个国际化的经济舞台,利用跨国资本加强电影生产的投资规模,走向境外市场获取电影生产的经济效益,促成中国大陆电影的再生产机制。国际化语境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更多的参照和更多的机遇,成为一种动力因素推进着中国大陆电影的步伐。
但是,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它毕竟不是象可口可乐、麦当劳一样的简单功能的消费品,而是负载了一种民族形象、文化精神和意识形态图景的文化载体,特别是在中国,乃至所有发展中国家,电影文化除了其视觉、心理的娱乐功能以外;不可避免地还担负着“再现”民族生活处境、激活民众的现实主义热情、塑造人生理想和民族理想的使命。 中国电影的未来之路
对于一个电影制作机构或者一个导演个体来说,无论是创作“艺术电影”或者“商业电影”,似乎都无可厚非。而对于一个国家,尤其是对于正处在艰难发展时期的中国电影来说,单一的张艺谋或者冯小刚,单一的《英雄》或者《天下无贼》,无论它们取得如何辉煌的票房,都无法完成中国电影文化的整体建构,无法在整体上具备与好莱坞电影抗衡的能力,尽管它们对中国电影文化产业的发展实际上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全球化语境中,在实施横向区域电影文化合作的同时,只有在纵向上完成多元形态的电影文化建构,才能够促进中国电影良性、有序的发展。
多元形态的电影文化建构,首先体现在多层次的电影创作上。所谓多层次,就是既需要作为电影文化产业主体的、以商业票房为创作主旨的类型电影,也需要以探索电影语言、追求个人表达为主导的艺术电影,还需要在艺术个性和商业需求之间寻求平衡的电影。在中国内地,当然还有在创作数量上占据相当份额的主旋律电影。事实上,近年来的主旋律电影已经越来越显示出超越单一教化层面的类型化趋势。任何单一形态的电影类型,都无法建构起完备、有序的电影文化产业,久盛不衰的美国好莱坞电影、全盛时期的香港电影都证明了这一点。只有形成电影类型的多元化、多层次建构,才能形成一个电影文化的有序结构。
对于多元化,中国如今正处在一个绝好的时机,一个能够迸发多元化的时机,因为中国有自己特殊的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不一样,中国正在经历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任何过渡时代都是本土电影的黄金时代。急剧的社会变迁使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家庭关系都处在不断的变动和调整中,人的命运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心理状态都在转型中动荡、变化,几乎所有人都在这个翻云覆雨的社会动荡中丢失和寻找自己的人生位置,现实的生活本身已经提供了比任何戏剧都更加富于戏剧性的素材,也提供了比任何故事都更加鲜活的人生传奇。因而,中国本土电影可以比好莱坞电影更加直接地连通中国观众对现实的体验。应该说,90年代以来,像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有话好好说》、《一个也不能少》,黄亚洲的《没事偷着乐》,黄建新的《站直了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埋伏》、《红灯停绿灯行》等系列影片,以及政治电影《生死抉择》、战争影片《黄河绝恋》、中西文化冲突的影片《刮痧》,还有9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些新生代青年导演拍摄的影片如《美丽新世界》、《爱情麻辣烫》等,都充分利用了本土现实文化资源,都善于将风云变幻的社会图景和对离合悲欢的普通平民命运与通俗电影模式相结合,不仅表达对转型期现实的体验,而且也表达人们的生存渴望、意志、智慧和希冀,从而赢得了中国观众的喜爱。特别是冯小刚的的电影将本土的文化资源与类型剧的商业策略相结合,创造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电影模式,并且一直成为国产影片的票房中坚。这些都表明,本土现实是好莱坞电影目前还不可能替代的中国电影的文化优势。
中国民族电影根深叶茂的基础则在于中国电影业必须成为能够适应文化消费市场需要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电影产业,尽管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业,不是所有的市场规则都适应于电影,但是如果中国电影不能走向市场,那么它不仅在以产业化为支撑的好莱坞电影的冲击面前没有还手之力,而且也因为没有被观众消费而失去任何再生产的条件。市场从根本上来说将成为中国电影的一种试金石,而一切试图通过电影来传达的人文理想和意识形态观念也必须借助于市场才能成为现实。因此,适应市场需要进行产业化改革,应该成为新世纪中国电影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学主题。
我们应该致力于探索中国作为一个特殊的发展中国家的电影政治、经济、文化规律,建立一种具有符合全球发展和国情现实的电影产业和电影市场。只有这样,中国电影才能够创造与好莱坞电影不同的更现实、更人性、更关怀、更丰富的电影文化,成为世界性多元电影思潮的组成部分,为全球化提供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格局。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石林揽胜
- 我故乡的杏啊
- 窗
- 我心中的校园
- 关于留学的利弊
- 蓝色的窗户
- 校园,我心中的乐园
- 巴国城揽胜
- 天上的星星
- 心中的校园
- 打开心窗
- 同学眼中的我
- 我故乡的春啊
- 小波同学二三事
- 我心中的平安校园
- 新教师三年成长规划
- 市中医院近三年发展规划
- 邮电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 2011-2012体育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 语文教师三年成长规划:为人师,圆我梦
- 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 新体育教师三年发展规划
- 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
- 小学英语新教师三年发展规划
- 幼儿园教师三年发展规划
- 幼儿教师三年发展规划书
- 2011教师三年发展目标
- 幼儿教师个人发展三年规划
- 幼儿教师三年发展计划
- 市机关幼儿园教师三年发展规划
- 分析美国影视剧区域化消费现象
- 从组织战略角度思考“服务型工会’’
- 大众影视文化的伦理审视
- 浅论孙中山的“主权在民”思想
- 电佣《刮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分析
- 略论九成宫与隋唐政治的关系
- 论影视传记片的叙事伦理
- 分析好莱坞对当代影视的作用
- 电影名的翻译策略
- 春晚 顶级营销宴
- 对影视作品中价值观问题的思索
- 分析李准电影文学创作的总体特色
- 女性导演为中国影视带来的艺术视角拓新
- 理顺立法与行政关系推进人大制度创新
- 儿童影视作品译介的规范运作
- 《画家乡》第一课时教案
- 《少年闰土》教案
- 《四季》第二课时教案
-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案
- 《两只小狮子》教案
- 《借生日》教案
-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 《松鼠和松果》教案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
- 《棉花姑娘》教案
- 《爷爷和小树》教案
-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案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 《快乐的节日》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