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8-08
简述非正式学习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教育技术;非正式学习;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论文摘要:主要探讨非正式学习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以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这种方式来实现,并提出非正式学习的实施模式以及非正式学习实施与促进的几点意见。
信息化的教育现状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掌握坚实的专业知识,还有更多专业技能。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包含大量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比如广博的教育学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学习能力等。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时代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持续不断、逐渐深化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所以,培训只是为教师提供一个引子,要想真正达到最终目标,培训之后的后续工作才是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重点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与正规的学校教育或持续教育相对应的一种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讨论的就是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WPBL)在这种非正式学习中的应用。
1非正式学习
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说,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他在社会生活逐渐习得的。这与非正式学习的思想如出一辙。所谓非正式学习是相对于正规学校教育或继续教育而言的,是指在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场所发生的、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传递和渗透知识,如打球、读书、聚会等。研究表明,非正式学习广泛地存在着,笔者认为这种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一种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它满足了大部分学习需要,达到个体在工作中学习需要的70%左右。"
2非正式学习的实现模式——WPBL
非正式学习的实现形式是多样化的,不同的实现形式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特点,这里的WPBL应属于一种网络学习形式。下面在传统的PBL实现模式的基础之上,探讨一下如何将这种网络环境下的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应用于一种非正式学习当中去。
2.2组织学习小组 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要解决好一个创设好的问题通常需要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合作,小组学习是PBL主要的学习形式。分组有2种途径,一种是依据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认知水平进行分组,一种依据学习者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本文涉及的分组应该属于后者。在小组学习中小组成员的个数影响小组学习的学习效果,通常情况下小组成员最好在5~7名之间。在确定分组之后,要选取1名小组长,以便后面的学习能够顺利进行。
2.3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过程中,首先小组成员要在小组长的领导下对问题情境进行讨论,找到问题中隐含的信息、概念以及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和假设,确定小组的学习目标和每个成员自己的学习目标。其次,小组成员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自主学习。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小组成员可以随时将自己的学习进度、遇到的问题发布到平台上,供其他小组成员借鉴和学习。
2.5总结评价 这是PBL模式的最后一个阶段,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到此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每个学习者不仅仅得到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最后的总结与评价,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激发和支持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
3非正式学习的实施与促进
根据上述特点,为了确保WPBL的实施和提高学习效率,对教育技术培训的组织者提出2点建议。
1)加强组织引导力度。虽然非正式学习是自发性的、灵活的学习方式,但必要的组织引导是不可或缺的。
2)为WPBL的实施提供支持服务系统。在远程教育中,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可以为远程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在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过程中完全可以借鉴。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提供有效的支持服务系统,是学习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动物运动会
- 我的太空我的梦
- 未来的日记
- 2050年的时候
- 假如放我365天假
- 20年后的世界
- 二十年后的一天
- 车的自述
- 一亩地的命运
- 剑神
- 我的梦想
- 打
- 足球飞出墙以后
- 假如我有的是时间
- 那年,我重返校园……
- 试论中职学校教学量化考核工作
- 浅谈中职学校中药鉴定技术实验教学探讨
- 试论完善卫生类中职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 社会工作:论中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探索
- 浅谈中职学校“和谐班级”建设之浅见
- 简析中职学校德育的现状及对策
- 关于中职校计算机教学探讨
- 试论在中职学校应用网络教学和实训
- 浅谈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评教活动的作用
- 关于职业学校数学多元化评价探究
- 关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纺织类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
- 试析经济转型视角下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五个关系
- 关于对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
- 关于提高中职学校工程力学教学质量之我见
- 试析中职学校实行弹性学制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 《木兰诗》课堂实录
- 杨振宁和邓稼先
- 《木兰诗》学法指导
- 关于原子弹
- 《木兰诗》教学实录
- 《邓稼先》有关资料
- 钱三强──中国的原子之父
- 发现 讨论 探究 质疑──从《木兰诗》的教学谈研究性学习在语文中的运用
- 《木兰诗》教学实录
- 奥本海默
- 谈《木兰诗》教学中游戏原则的运用──《木兰诗》教学反思
- 邓稼先生平简介
- 让生命课堂从这里起航──《木兰诗》教学案例
- 杨振宁简介
- 《木兰诗》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