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高职审计专业《审计从业基础》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高职审计专业《审计从业基础》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高职审计专业《审计从业基础》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高职审计专业《审计从业基础》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审计从业基础》是高职院校审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理论内容多,教学难度大。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如何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成为困扰审计专业教学的难题。通过《审计从业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我们作了初步的改革与探索。

一、课程定位

通过到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调研,我们确定审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能胜任企业内部审计助理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助理工作的高技能人才。根据毕业生就业岗位,我们对审计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本专业核心课程:会计从业基础、财务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审计从业基础、企业财务审计、会计审计信息化。

《审计从业基础》是其中的一门核心课程。我们将其定位为:以培养学生审计基本技能为目标,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职业素质养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该领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基本审计技能;为学生全面掌握审计专业打下坚实基础,从而使学生能快速适应审计助理的工作。

二、课程设计理念——校企合作,能力本位

传统审计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造成教师难教、学生难懂的局面。《审计从业基础》课程紧贴职业岗位,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在理论教学中引入实践能力案例、同步进行实践能力训练,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增强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技能,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使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同时,我们重视校企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和会计师事务所专家参与职业能力分析、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实施方案的设计。专家给课程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使得课程不断完善和优化。此外,我们每年都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并指导实践教学。

三、课程实施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课程内容

通过企业调研,我们对审计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工作领域和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课程内容。在设计课程内容时,我们注重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实现了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同时兼顾初级审计职称、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内容,做到课证深度融合。整个课程由8个学习情境组成,分别为:初步认识审计、审计职业规范、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审计方法、接受业务委托与计划审计、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学习情境1-4是审计准备阶段;学习情境5-7是审计实施阶段;学习情境8是审计报告阶段。学习情境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思想的要求,符合《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针对每个学习情境,我们搜集了经典案例,设计了实践操作,编写了能力训练手册;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可操作化,便于学生理解,易于教师讲授。

总之,通过该课程教学,使学生能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审计法规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制定审计目标、编制审计计划;进行风险评估、采取风险应对的措施;编制审计报告。

(二)改革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

1.任务引导,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后,我们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针对这一基本理念,在教学程序上,摒弃先教后学的程序,而是依据每一教学任务的特点,有机地进行“教与学”、“学与做”的结合,真正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教等工学结合的教学观。例如“明细表”工作底稿的编制,教师讲解工作底稿的格式和编制要求,然后给定企业账簿等会计资料,要求学生利用所学审计方法进行操作得出结论,然后老师进行点评,并和学生一起根据实务操作总结该工作底稿编制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2.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小组自我评相结合。我们构建了以能力为本的课程考核

方案。该方案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小组自我评相结合,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新的考核方案分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过程考核占总成绩40%,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能力训练情况,包括出勤、课堂表现、课下基本技能的操作、小组共同学习情况等。结果考核占总成绩60%,采取卷面考核和操作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反映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和主要审计技能的掌握情况。

3.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针对审计专业学生,我们设计了阶梯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审计基本技能实训——审计模拟实训——顶岗实习。

第一阶段是审计基本技能实训。在这个阶段学生学习的方式是通过给定的基本技能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审计。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整个审计工作流程,熟悉审计方法。

第二阶段是审计模拟实训。在这个阶段学生进入到校内的实训中心,分小组展开对××公司审计。每小组设项目经理一名,采取分工协作的方式开展工作,各小组独立完成整套报表审计。学生拿到的账、证、表是根据企业真实资料改编的,具有极强的仿真性。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真正上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第三阶段是顶岗实习。学生走出校门在会计师事务所或企业内部审计岗位上进行半年顶岗实习,这时学生完成的都是真实的工作项目。学生开阔了眼界,对所学所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三)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工学结合的实战教学法。《审计从业基础》课程积极依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教学中融入企业现场教学、顶岗实习等形式多样的工学结合实战教学方法,深入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感受职业氛围,强化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2.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通过校内实训中心,利用仿真性较强的业务资料,按照“接受业务委托——计划审计——实施风险评估——采取风险应对措施——出具审计报告”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为载体,开展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方法,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要求。

3.网络同步的巩固教学法。依托学校的网络化教学平台,将课程标准、课程实施方案、电子课件、习题、试题、案例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上网。打破了传统教学受时间、空间等限制,实现了课堂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由教室向自习室的延伸。

4.引导型的案例教学法。每一个学习情景都安排了相应的教学案例,案例的表现形式有文字、视频等。通过案例演示能较好的引导课程内容的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同时可以拓展学生眼界和思路。

5.分小组共同学习法。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将学习班级划分为若干小组,分小组共同学习。同时我们设计了九个学习任务,其中四个学习任务由学生根据给定题目自行搜集资料,自行制作PPT,以演讲的方式进行讲解与分析,让学生了解并参与讨论最新审计热点或对经典审计案例进行分析评价。另外五个学习任务为审计能力训练,由学生自行操作后分小组讨论,然后将讨论的疑点、难点上报教师解决。通过小组共同学习法,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参考文献: 2.李素萍,高校审计实践教学多维模式的优化整合[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1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家乡的柏油马路
牛小皮其人
班干部竞选演讲稿
新型小灵通
电磁炉
文章能手
文明,我们不该丢弃
珍惜资源,崇尚节约
节约资源,保护地球
竞选五年级中队委演讲稿
我家的电视机
我很丑,但我很快乐
牛脾气牛小皮
令我敬佩的人
博客
浅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浅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构建
基于构建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组织运作机理的思考
浅议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推动
关于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美国、日本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讨比较
试论如何开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浅析高职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和“四动”法
浅谈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模式探讨
试析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
浅论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建设
试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浅析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浅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