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教育的三大法宝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教育的三大法宝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7-21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教育的三大法宝

"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因材施教 考评改革 就业市场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教育必须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正确认识教育对象和中职教育的任务,改革教育手段和考评方式。因材施教,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科学地进行岗位设计,细分和量化岗位技能,强化职业能力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适销对路的初、中级技术人才.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普遍感到学校难办,课程难教,教师难当,学生难管。尤其是中小型规模的中等职业学校更是不知所措,使尽浑身解数也难找到一条合适的答案。我认为困惑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有的学校一方面在办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仍然沿袭照搬普通教育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一方面在抓教改课改,另一方面仍然着力于“备教改导考”的各个环节,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结果是劳而无功,收效甚微,原地打转。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教育要有所突破,必须跳出普教模式思维惯性的圈子,在三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的任务:二是因材施就革新教育手段和考评方式:三是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将学生就业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我认为这是中职学校教学理念的三大法宝。

一、正确认识教育的对象和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办好中职教育的前提

农民懂得水田里种水稻,不能种花生,这叫因地制宜。裁缝用布料加工衣服,不可能用钢筋水泥去做衣帽,这叫物尽其用。搞教育必须因材施教。中等职业教育者必须从灵魂深处懂得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道理,而不只是在口头上懂得这个道理。

其次,要明确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国家规定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初、中级实用型技术人才。它承担着两项任务:一是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大批社会各行各业需要的初、中级技术人才,同时也社会稳定服务,让大批不能继续接受高中教育的学生有学可上、有知识可学。二是为学生将来就业服务,让学生在中职学校学到一技之长,掌握某个工作岗位的操作和应用技能,能够胜任某个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能够充当好一个“螺丝钉”或者是“一块砖”,顺利实现就业。实质上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谋生教育。"

二、转变教育观念、革新教育手段和考评方式

中职教育要转变两个观念,研究两个方法。转变两个观念:一是教学观念。将过去的“学服从于教”,我教什么你学什么,我怎么教你怎么学的教学观念转变为教服从于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想学什么就教授什么,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训什么人才,学生怎么学得会、学得好,就怎么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学生的.兴趣及接受能力来因材施教。二是要转变人才观念。综合素质高的复合人才是人才;有一技之长,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也是人才。

世界是由各行各业的专才、偏才创造的。中等学校大可不必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的全才而背上沉重的包袱。培养出了各个技术岗位的业务骨干、技术能手、技术专才,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基层劳动者就是培养出了适用型人才。若干个个体技术人才、构成了中职教育培育出了复合型的人才群体,这就是我们要树立的人才观。研究两个方法:一是研究教学方法、二是研究考评方法。根据中职生的特点,我认为教学方法上要重点研究情感投入法、直观训练法、两低两高法。情感投入法是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更多地投入情感因素,去影响他们、亲近他们、诱导他们。使他们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学习、热爱专业、钻研技能。要把校园文化活动,建立师生情感纳入教学计划和管理计划。使之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加大投入力度,千万不要误认为这不是教育、这不是教学、这不是正业。相反,这方面极其重要。

直观训练法:是在具体教学方式上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嘴去体验教学内容。多采用一些模拟、模型、实物等直观的教学手段,投入更多的实训教学设备来实施教学。科学严密组织到企业项岗实习。把“一枝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降低到最低限度,把老师讲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做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上来。

两低两高法:是低速度推进、低目标任务、高频率训练、高质量要求。低速度推进是指教学进度要慢,稳扎稳打。让学生能够完全接受消化,不似懂非懂,不做夹生饭。确实搞清楚了,学会了一个内容再进行下一个内容。低目标任务就是内容不可定得太多,标准不能太高太难,深度广变把握恰当。有的中职学校学生在校三年学习29门课程,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不要指望学生一下子达到多高水平,不要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圈子里不能自拔。要让学生容易过关,建立起他们的自信心,给予他们成功的感觉,培养起他们学习的欲望。高频率训练法是每进行一个内容,要反复多次地进行练习复习,让他们高频率地反复接受相同信号刺激,巩固学习成果。学一点练一点,懂一点巩固一点,聚少成多。高质量要求是对于关键技术问题,操作规程基本知识要点,务必按规范要求完成,不可马虎迁就,反复多次,直到达标为止。保证每个重点细节的教学质量,一个个细节做好了,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二是研究考评方法。逐步将普教模式的单元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学习成绩”考试过渡到“职业能力”达标考核。将学习成绩评定改为职业能力评定,将不同的专业岗位应该具备的知识、技术、身体、心理素质进行分类细化,明确达标条件,分阶段实施考核评定等级。让学生看得到自己通过学习训练已经掌握了哪些专业技能,达到什么程度,还有哪些知识内容、专业技术没有学完、没有练好。身体品德心理素质上是否达标,离上岗要求还有多远。让学生从“学生心理”调整为“职业心理”,为踏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三、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科学地进行职业岗位设计与训练是中职教育的核心

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就是要使自己培养训练出来的学生有就业的本事,能够顺利体面地找到工作,在岗位上能够胜任。中等职业学校必须以此为核心,找准自己的方向和着力点。

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具有三层含义:其

一、是以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其

二、是以职业岗位对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技术含量标准为导向;其

三、是以就业市场供需信息渠道为导向。以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就是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以及对技术型人才的需要状况,结合自己的办学能力,开发、开设相应的专业。把办学的眼光始终放在学以致用上面。脱离了社会需求,盲目办学校、办专业是办不好职业教育的。

以职业岗位对人员需求的技术标准为导向,就是要深入到实际用工的各类企业,对自己所开办的专业所涉及到的不同岗位进行剖析研究,对技能进行细化量化。搞清楚相关岗位上有哪些主要技术、哪些常用技术、哪些必备技术、哪些相关技术、哪些硬性指标技术、哪些软性指标技术。上岗的基本标准是什么、熟练的标准达到什么程度。技术的发展方向如何、有哪些技术会逐步淘汰、新兴的技术如何训练等等。科学地进行岗位设计,严密地组织教学和训练,使培训出来的学生符合相关岗位的技术要求。

以就业市场供需信息渠道为导向,就是要广泛地又有针对性地开展用工信息调查,充分地掌握用工市场动态,开辟尽可能宽泛的学生就业渠道,确保毕业生流向的通畅。建设一批稳定的长期用工企业基地,开发定单定向培养项目,掌握用工信息主动权,减少盲目性。一手抓人才培训质量和专业建设,一手抓人才输出。主动为企业实施人才服务。要学习企业进行产品营销的策略,建立一支专门队伍,实施人才营销。不断地长期地与企业建立联系,适时掌握信息,了解掌握自己培养人才质量与企业要求的差距,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人才输送计划,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要把每年各个学校招生竞争的劲头放在以就业为导向上,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走出一条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健康之路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最关心的事
美丽的婺州之夜
我去王府井书店
天空中的风筝
蜘蛛展
车上的笑话
闹海
一次激烈的比赛
一件新鲜事
发生在早晨的一件事
丢手绢
第一次炒菜
停电了
第一次坐飞机
冬运会
教育良心与教师职业道德价值的实现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建构
浅谈如何利用争吵行为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项目教学法”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
现代班级学生自律行为的生成机制及其操作实践
特殊结构家庭子女的社会性发展问题及策略
论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论规范办公管理 提供优质服务
浅析多媒体翻译教学中译者能力的培养
基于涉外企业行业特征的商务英语教学设想
如何有效实施课堂教学中的自由与控制
论对新时期高职高专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思考
论大学生应加强动物福利观念教育
加强毕业论文管理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
高校学生社团的规范管理与科学引导
夯实基础知识 提高感悟能力──《桥》教后反思
《桥》教学课例
整合,依存,聚焦──《桥》一课“阅读感悟策略有效性”研究课例⑵
实实在在 真真切切──《桥》赏析
阅读教学中感悟策略的灵活运用──《桥》教学案例
体验情感与生命──《桥》新课程公开课第二轮教学反思
有效的朗读预约课堂的精彩──听俞老师的《桥》有感
请换一种评价──《桥》教学案例
《桥》课例反思
体验、情感、生命──《桥》教学案例
读出精彩──《桥》教学案例
《桥》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谈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桥》一课教学反思
整合,依存,聚焦──《桥》一课“阅读感悟策略有效性”研究课例⑴
《桥》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