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
"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素质教育是当前各类学校教改的热门话题之一。文章对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实施素质教育作了探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教育部也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对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了具体的意见,但如何理解素质教育,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是值得每位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认真去探讨的,本文就这方
面作一些粗略的探讨。
一、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素质是能够稳定、长期发生作用的基本能力结构,它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身心素质等。
由于素质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结构体,所以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及定义也是众说纷纭的,但我们可以从中认识到素质教育思想所强调的是,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以学生为本,要注意素质的提高。
二、改革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得明确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目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
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所提出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目标可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个掌握、四种能力和一个健康。
1.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也强调:加强与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树立以德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把德育教育放在各项素质教育工作之首。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重要的。未来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没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是一个庸才,因此,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要把它纳入教学计划和工作计划,并采用有力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切实有效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更好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点,这也是教师要提高的素质之一。
3.“三个掌握”是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是适应专业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创新教育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本条件。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是在于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专业知识、掌握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以胜任某专业技术工作,成为初级专门人才。
4.“四种能力”是中等专业人才的必备能力。
继续学习的能力:社会的不断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不继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就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学习将伴随人生的全过程,学会学习、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职业内容的不断更新和新型的职业的不断产生决定了现代职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次选择职业定终身的传统择业观念已不是新时期的择业观,一个人一生中会面临着职业的多次变化 ,即使是同一个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职员也会有新的要求。如果一个人只能在已习惯的、固定的模式里工作,那是很难成功的,在职业选择面前也会显得束手无策的。因此,作为职前教育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培养学生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立业创业能力:由于国家改变了以前“包分配”的就业制度,一些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的人仍在待业或失业,这现象的主观原因就在于毕业生缺乏立业创业意识和能力,被动地在等待社会提供就业机会,而没有主动的立业创业。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光有文化知识和职业技术是不够的,还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具有创业立业能力和意识,具体内容有:更新观念,实现学生从被动就业到主动创业的思想转变;激发学生创业动机,培养对创业的浓厚兴趣,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调动学生创业的情感,锻炼其创业意志,形成对创业起调节、整合作用的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
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生活的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社会环境的和谐美好等均是这种能力的表现,是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能力。
5.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适应社会的保障。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生活节奏紧凑、工作繁重压力大的环境,一个身体孱弱、心境烦闷、情绪低落的人不可能有勃勃的兴致及充沛的精力去适应激烈竞争的职业世界的。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要有强壮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社会,才能为社会作贡献,才能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2]钟达.论技校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6,
(3).
[3]张奕.浅谈创新教育的实施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06,
(4).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丽的校园
- 杨柳岸
- 我爱
- “最后一次”的感觉
- 我不在胆小
- 让诚信伴我们飞翔
- 珍惜每一滴水
- 生命如此美丽
- 新传说的开始
- 团结就是力量
- 天堂or地狱的声音
- 2008北京奥运会,我为北京奥运做什么?
- 美丽的四季
- 假如我是
- 我想……
- 起来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 关于学习型社会下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研究
- 关于通识教育背景下广西独立学院教师的培养策略
- 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满意度途径探索
- 关于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探索
- 浅谈数学物理综合班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 浅谈基于绿色化学观在化学教学中应用与渗透的研究
- 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 浅谈高校辅导员培养的“唯专业化”和“新专业化”
- 浅谈高额奖助学金增大情势下大学生利益观教育途径探讨
- 试论继续教育的施教特征与创新途径
- 关于高校人才培养创新不足的原因及强化策略
- 浅析我国科学教育问题新论
- 关于高校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 探析中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说理方法
- 丁肇中小传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材分析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疑难问题──王明阳“格”竹一例在文中的作用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简介
- 诺奖得主丁肇中连答三个不知道
- 《四书》简介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论证方法
- 暗物质是一朵很迷人的“乌云”
- 丁肇中与诺贝尔物理学奖
- 科学大师的赤子情怀──丁肇中做客山东大学,两小时报告不夹一个英文词
- J粒子和丁肇中
- 我的自白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备课指要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