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过程与方法”目标

浅谈“过程与方法”目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8

浅谈“过程与方法”目标

"

[论文关键词]“过程与方法”,历史资料,口述史料

论文摘要: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附有“教学活动建议”。这些建议,大部分都和“过程与方法”目标密切相关。笔者试以收集资料和调查访问两种教学活动为例,以初中课标中的建议为典型,谈谈对过程和方法目标的制定与表述的粗浅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例一 采取小组合作方式,收集洋务运动的有关资料,谈谈自己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这个教学活动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三个关键环节:搜集哪些资料、如何搜集资料、如何辨析资料。

按不同标准,资料可分为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艺术作品和历史材料,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口碑资料、实物资料和遗址遗迹,等等。资料不同,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不一样,其证据力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一手资料证据力强于二手资料,历史材料证据力强于文学资料,实物资料证据力强于文字资料,但也有例外。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互相印证,历史资料和文学资料互相印证,实物资料和文字资料互相印证,从而形成证据链。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搜集不同种类的资料,是获取有效信息、辨析资料价值和科学评价洋务运动的重要前提。

不同的资料有不同的搜集方法。图片资料、文字资料要到图书馆或上网搜索,口碑资料要调查访问,实物资料要去博物馆,遗址遗迹要实地考察。一手资料一般要去大型图书馆,或求计于专家学者;二手资料来源比较广泛,途径很多。与洋务运动有关的艺术作品则可在近代诗歌选、近代民谣选、近代文学史中去淘宝。

搜集到各种资料后,评价洋务运动前,还有一项重要工作要做,那就是要辨析资料的价值。首先,我们要究问资料的出处、作者的身份、立场、倾向甚至是学识,因为这些直接关涉到资料的可信度。比如,面对一段顽固派批评洋务运动的材料,我们要考虑其批评中肯不中肯,有无夸大成分。其次,我们要认真分析,这些资料能说明什么问题,能在多大程度上说明问题。这其中,又要区分事实和观点,有意证据还是无意证据,直接证据还是间接证据。还以顽固派批评洋务运动的材料为例,这段材料中,我们应会区分,哪些是对洋务运动的客观描述,哪些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要混为一谈。我们还应知道,这是作者有意为之,如公开奏请停建铁路;还是作者无意为之,如在无意出版的私人日记中袒露忧虑。前者更可能夸大其词,后者反映的则是真实的心路历程。经过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批评,一般不应成为我们否定洋务运动的理由;它从侧面反映出洋务运动触动了一部分守旧的官僚地主的利益,可以作为证明洋务运动功绩的间接证据。

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常见的错误是:对于学生搜集什么资料、如何搜集资料,不作任何指导,任由学生天马行空,结果搜集到的基本上是文字资料、二手资料;拿起材料就用,不用事实说话,不管证据力度如何,而是借后人的此观点驳斥后人的彼观点,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毫无意义,甚至会使学生思维混乱,以为历史评价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口齿伶俐就行。老师对此若放任自流,不给予点拨指导,实徒增学生投机取巧之心,岂能达到“过程与方法”目标?

例二 访问长辈,记录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和感受,学习整理口述史料的方法。

这个教学活动主要涉及到两种学习方法:访问、整理口述史料。 "

访问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确定要了解的问题,拟定访问提纲,并选择合适的访问对象。在访问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可对访问提纲进行调整。

相比之下,整理口述史料是重头戏。口述资料也分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并有真伪之分。口述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仅受制于口述者的态度、倾向,还受制于口述者的年龄、身份和学识。

首先,学生要区分是一手资料还是二手资料,即哪些是口述者亲身经历,哪些是口述者道听途说。一手资料,如“我们有幸参加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第八次接见红卫兵。那天,在北京西郊机场,眼见得一辆辆敞篷汽车从我们面前缓缓驶过,亲身感受到我曾和主席同呼吸在同一百平方米中,我的眼睛模糊了,我拼命地高喊‘毛主席万岁’,声音都嘶哑了。我认为自己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我决心听毛主席的话,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见拙文《近距离观察文革》,下同)二手资料,如“曾听同学说过他爷爷的亲身经历。在文革期间,有一位伟人去世,举国哀悼,并不许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出现鲜艳的颜色。他爷爷迫于生活,去菜市场卖菜。突然,被一伙红卫兵包围起来,砸了他的菜摊并将他抓走,关了一个多月。直到放出来后才知道他的罪名竟是卖胡萝卜,而胡萝卜颜色鲜艳,冒犯了死去的伟人。”

其次,要分析口述者的身份、年龄、态度甚至是学识对口述史料质量的影响。现在初中生的父母在文革期间岁数都很小,记事少;如果后来没怎么上过学,往往会对文革缺乏深刻的认识,甚至会对学生进行偏颇的教育。有的学生就写道:“父辈提起文革时,总显得有些茫然,他们甚至做过红卫兵去批斗过别人,却似乎对文革本身没有太深刻的理解。”另外,即使口述者的年龄足够大,能记忆文革、理解文革,也不能保证口述史料的完全真实。文革是一个民族的集体错误,口述者或多或少、自觉不自觉,大部分都犯过错误。一般而言,他们都倾向于隐瞒自己的错误,甚至有时还会篡改事实。对此,学生也有所察觉:“父亲的文革经历,每次都说到这,而且很明显是拿它当笑话。我觉得很奇怪,‘文革’是个沉重的话题,而我想父母的经历也必定是不顺利的,可他们谈的都是些趣事、趣闻。不知痛苦的那一部分是真的被忘记了,还是小心地滤了过去。反正希望他们是真的忘了吧。”“从祖父的神情,我感觉他似乎并不想多说。我们这一辈人,了解文革的实在太少。老一辈不愿意提,媒体渠道也不提,文革成了见不得人的暗疮。这不是对待历史的正确的态度。难道说不提就等于没发生吗?这样让我们怎样去了解历史?让我们怎样防止历史重演?” 以上是对搜集资料和调查访问两类教学活动中蕴含的过程与方法所做的分析。要将其转化“目标”,还需要综合考虑学生、课时等诸多因素,使目标具体化、系列化。

前文介绍的搜集和辨析资料的方法有很多,不可能在洋务运动一课中全部用到。为此,教师应该有学期培养计划和学年培养计划,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别渗透相应的搜集和辨析资料的具体方法,并使之由浅入深,最终形成一个系列。如在洋务运动一课,可着力培养网络搜索、区分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有意证据和无意证据等方法;而搜集和辨析史料的其他方法,则可在其他教学内容中逐步培养。

赵亚夫在《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中说,现有教学目标的表述常常空大无用,提出要给教学目标消肿。笔者非常赞同,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例一制定目标如下: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会:

利用网络查找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区分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有意证据和无意证据;

在辨析史料的基础上,对洋务运动做出初步的评价。

例二 可制定如下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会:

制定采访提纲,选择合适的采访对象;

分析口述者的年龄、态度、倾向对于口碑史料价值的影响,感受复原历史真实的复杂性;

初步理解文化大革命大历史和小历史的联系和区别。

这样,“过程与方法”目标就具体了,可操作,易检测。如果一个学年的目标能分清层次,课程目标最终才能落实。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爱你
老师,我想对您说
校园的一个角落
我眼中的校园
春天的校园
向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
校园的石子路
妈妈,我想对你说
妈妈我想对你说
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1)
校园的春天
小树,我想对你说
美丽的校园
说说我的心里话
妈妈,我想对你说
基于AutoCAD及ADO的远程设计在电缆布线系统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期政治经济学教学之我见
无跳线主板BIOS高级设置
浅析高校文学教育的问题与思考
基于Web 的远程教育系统的实现
浅析高师声乐教学与基础教育音乐新课标的衔接
在虚拟现实系统构建过程中使用3DS MAX
在Oracle 应用服务器实现Java CORBA的研究
高职院校以人为本的文学教育路径探析
基于ASP的Web数据库访问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发展与研究
浅析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英语听力教学的案例研究
试析计算机实验室常见故障的处理技巧及机器维护
在VB中如何使用 Winsock 控件
Linux在信息家电(IA)上的应用
《美丽的小路》范文习作:争当环保小尖兵
《美丽的小路》美文欣赏:风在轻轻说
《失物招领》重点问题探究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一
《美丽的小路》教学重点
《美丽的小路》写作指导
《我怀念那条河》
《美丽的小路》考点练兵:积累篇
《美丽的小路》训练素材
《美丽的小路》趣闻故事:丝绸之路
《美丽的小路》美文欣赏:灾难来临时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二
《美丽的小路》教学难点
《美丽的小路》随堂练习 提高篇
《失物招领》老师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