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感悟国际理解教育在我国历史课程中的实施

论感悟国际理解教育在我国历史课程中的实施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08

论感悟国际理解教育在我国历史课程中的实施

"

[论文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 历史课程 日本侵华史

[论文摘 要]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之后在教育国际化潮流中得以迅速展开。本文分述了中、美、英三国学者对日本文化的独道见解,从国际理解教育视角,审视现今历史课程在中国的实施,以期对历史课程建设有所增益。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教育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种国际教育思潮,在加强和推进各民族的理解、合作和发展上功不可没。就本国利益而言,国际理解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而且,可以立足于本国国情,以史为鉴、后发制人。

根据新一轮的历史课改,初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目的分别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和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然而,事与愿违,正是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我们当代青少年却分化出“仇日”和“媚日”的民族倾向,与课程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戴季陶先生的《日本论》、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和肯尼斯·韩歇尔的《日本小史》三本书中日本文化的阐述,并将其作为日本侵华的背景,从国际理解教育的角度,反思我国历史课程的实施。

一、简析日本侵华之历史背景

当历史学家或学者们在编写或谈论历史时,难免在客观事实中有意或无意穿插一些主观因素,使历史观念遭到扭曲。下面笔者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作者口中,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作一个简要背景的分析,以期还原历史本色。 《菊与刀》是讲述日本人性格和日本文化最负盛名的一部著作。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通过对日本文化的研究,为战后美国对日政策提供重要参考。在书中提到,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理由是建立一个“国际等级秩序”,做到“各得其所,各安其分”,而日本则处在这个等级秩序的最高层。书中进一步分析,日本之所以产生这一“雄心壮志”源于本国特有国情。本尼迪克特曾这样描述到:“日本人对秩序和等级制的信仰如同美国人对自由和平等的依赖一样,虽然这两个事物看上去如同南北两极一般对立。”的确,自公元前

六、七世纪来,伴随着中国的佛教、儒教传入日本,“三纲五常”就植根于日本人民的心中,随处可见,上至朝野,下至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礼仪中。但是,当日本当权者将这种模式套用到中国身上时,却水土不服,他们被视为“侵略者”、“强盗”。由此可见,日本在盲目转嫁外部矛盾的同时,由于缺乏对跨国文化的理解,结果惨败而归。

《日本小史》主要讲述了日本从石器时代到世界强权的蜕变过程,检视日本历史上所造成的“奇迹”外表下的不同切面。每个国家都有它的神话史,肯尼斯·韩歇尔也在书的第一章讲述了天皇神祗的故事——男神伊壮诺尊和女神伊壮冉尊及诸神。随着国家的建立,这些神祗故事被统治阶级利用,以确保地位合法化。于是,天皇是神的化身,是天照大神的直接后裔,由此推出,尊重他、服侍他是理所当然的事,不是责任,也不是权威。二战其间,天皇掌握有限的权利,是国家“天人合一”的象征,而政权真正掌握在政阀军阀手中。所以说,日本侵华战争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法西斯军政统治者,而广大民众只是怀着对天皇的“自然表现”做了他们该做的事情,成了政治家的玩偶。因此,在分析任何一场战争时,应该区别对待不同人的立场,不能“一棒子打死一群人”。 "

二、国际理解教育对我国历史课程教学实施的启示

从上面提供的史料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部历史、一个历史事件,并非仅有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还涉及到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其它史实,或作为背景,或作为原因,或作为结果存在。因此,在课程编写和教学中,教育者不能简单的描述史实,应该对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前因后果有所陈述。然而,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下,高考成为教育的指挥棒,课堂教学一切都围绕着高考的重点进行,历史课本只对历史事实进行简单叙述,而对别国的历史文化背景简单提及,且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当学生学完一遍侵华史后,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景象历历在目,他们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人既弱又懦,日本人既强又狠。再加上“韩日流”冲击,不言而喻,对于民族自尊心过强的学生,自然产生了“仇日”的情绪;而对中国略有不满的学生,自然产生了“媚日”倾向。

盲目“仇日”与积极“媚外”,试想,我们如何放心将祖国的建设交给“21世纪初升的太阳”呢?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理解教育的视角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坚持以历史课程培养目标为宗旨,教育者在帮助学生掌握中外史基础上,要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历史的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其成为有责任感的国民、有责任感的地球公民。

第二,在历史教材的编写上,要尽量做到客观,符合史实,避免使用含政治色彩的词语、产生“潘多拉效应”。简言之,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对历史事件做出判断和思考。

第三,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拥有广博的知识基础和教学技能;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日本侵华史,还须知道日本这个国家的地理人文环境;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教师可以采用道德体谅模式,对换角色,培养学生的辨别和思考能力。

第四,闭门造车是不行的,我们要不断地推进教育的国际化,保证国家或地区间教师与教师,学生和学生,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跨国对话。

“历史不再是针对过去的事实陈述,而是一个为人们提供标准和目标的经验宝库。历史指引当下和未来的行动,具有重要的规范和证成意义。”历史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我们不可以忘记,因为血的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现今我们要做的就是,立足于本国国情,去审视过去与现在、本国和他国,掩耳盗铃是不行的,“媚日”更不可取。

参考文献 [2]戴季陶.日本论[M].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5:1-9,90-97.

[3][美]鲁思·本尼迪克特,廖源译.菊与刀[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4] [英]肯尼斯·韩歇尔,李忠晋等译.日本小史:从石器时代到超级强权的崛起[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7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令我敬佩的“天使”老爸
我很奇怪
老师您真好
老妈―减肥进行时
给爸爸的一封信
丰富的生活
难忘的人
亲情三部曲
难忘的教练
内向 外向=我
我的霸道朋友
我老爸的“酷“头型
我的可爱型外婆
you给老猪打几分?
人民的交警
关于影响美国贸易逆差的非价格竞争因素分析(1)论文
略论进出口贸易管制与WTO规则论文
论国际贸易价值的新取向(1)论文
FCA在内陆出口贸易中的优势(1)论文
浅谈中国国际贸易摩擦问题及其应对措施(1)论文
论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1)论文
浅谈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的WTO视角(1)论文
浅析美国轮胎特保案(1)论文
如何解决中美贸易的摩擦(1)论文
中印制成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和竞争性分析论文
论循环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1)论文
关于企业要利用好区域性互惠国贸易政策(1)论文
浅谈我国对外贸易中技术引进的问题与对策(1)论文
浅谈如何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1)论文
“后危机时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应对(1)论文
19 月亮上的足迹
《童趣》教学设计4
21风筝
《春》教案(2)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4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5
第六课《理想》第七课《行道树》合
18 绿色蝈蝈
20 山市
22 羚羊木雕(方案A)
《第一次真好》《人生寓言》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7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6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3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