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16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乐知者”的培养
"
论文关键词:历史教学;“乐知者”
论文摘要:不仅课上要下功夫,课下更要下功夫,一定要做到内外结合,才能取到良好的效果,也就是说除了课堂内教学活动以外,我们还要有相应的课外历史教育活动,才能真正做到“课堂内外大课堂”。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究某些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而历史学科因其内容的庞大和时间的久远性,长期以来被当作死记硬背的副科,使很多学生对历史课不够重视和失去兴趣。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仍是永恒的话题
孔子说过:“好知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知者。”历史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不管什么方法,如果失去了趣味性,学生肯定不愿意听。这其中有许多技巧需要注意:第一,声音要抑扬顿挫,起伏适当。这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跟着你的声音进入状态,这就像和看电影一样,总比在家看牒片好,这就是“电影院效应”。第二,要加用肢体语言,它能使学生有个形象的记忆,使本来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这对他们的理解很有帮助。第三,适当的将普通话和方言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语音效果,尤其是在学生学习困倦的时候加两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精神,但这种方法不能满堂串,这就容易使历史课失去趣味而变为纯粹的搞笑,如果严重的话甚至将使历史课失去它原本的“理性”。要让学生保持“乐知者”的角色,教法必须改革创新,灵活有乐趣。
一、用讲故事、师生议论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如讲“唐朝的衰落与灭亡”这一课时,让学生讲出各自所知道的有关历史故事。因同学们看过电视《唐明皇》,所以讲得有声有色,滔滔不绝,而后,教师用谈话法讲述本课。讲完课文后引导学生讨论“唐玄宗对唐朝由盛而转衰的历史责任”,通过这样的学习、讨论,学生对本课了解的非常深刻,记忆得非常牢固。 "
二、用编儿歌、顺口溜、做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讲《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0课“杯酒释兵权”这一课时,老师先解释“杯酒释兵权”中“释”就是解除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看课文,这是哪位大臣给宋太祖赵匡胤提出的建议,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几位同学走出座位,指定其中一位扮演宋太祖,其他几位扮演石守信等朝中大将,把课文中小字部分的内容分角色进行对话表演游戏,此时,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本课的“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这个重点内容抓住了,且对后面用同样的手段解除了地方节度使的兵权都轻而易举的记住了。
那光凭课上短短四十分钟就万事大吉了吗?很显然这不是最佳答案,我认为不仅课上要下功夫,课下更要下功夫,一定要做到内外结合,才能取到良好的效果,也就是说除了课堂内教学活动以外,我们还要有相应的课外历史教育活动,才能真正做到“课堂内外大课堂”,那么什么是课外历史教育活动,他又该怎么去做呢?我们接着往下谈。
课外历史教育活动,是学校在历史课堂教学以外,由历史教师主持或指导,学生参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形式多样的历史教育活动。例如组织历史兴趣小组,历史专题讲座、历史主题班会、历史知识竞赛、参观古迹等。历史课外教育活动以历史课堂教学为基础,是历史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它是学校历史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历史课外教育活动,是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以多种形式、有计划地、生动活泼地将课外活动开展起来,让我们的学生站到历史的瞭望台上,不仅了解世界的昨天,还要清楚地认识世界的今天,并迎接世界的明天。
当然,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学生充满爱心,去追寻更多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可爱的小蝌蚪
- 《格林童话》读后感
- 少了一条板凳
- 春风像个邮递员
- 牛王卖角
- 玩上海
- 第一次烧花生
- 小瓢虫,你真聪明!
- 看图两条小狗
- 黄浦江夜景
- 想念您,外公
- 我的快乐
- 我学滑旱冰
- 聪明.可爱的鹦鹉
- 我的两条小金鱼
- 关于企业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思考
- 论新形势下农村审计工作的完善
- 加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
- 探析实施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方法
- 如何完善经济效益审计
- 浅议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 加强国有大型企业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
- 浅谈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
- 浅析高速公路项目征地拆迁审计
-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提高的思考
- 探讨家具行业的网络营销模式
- 离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内部审计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作用
- 浅议审计机关的审计风险及防范问题
- 论经济责任审计
- 《天上的街市》修辞分析
- 桂林山水歌
- 梦天
- 《天上的街市》思想内容分析
- 《静夜》教学设计
- 《静夜》课文鉴赏──虚与实的完美融合
- 鲛人歌
- 《郭沫若诗两首》课文背景知识
- 《郭沫若诗两首》重难点突破
- 《天上的街市》课文鉴赏──古为今用的再造艺术
- 《郭沫若诗两首》课文写作特色
- 《郭沫若诗两首》学法导引
- 《郭沫若诗两首》课文结构分析
- 《天上的街市》教案设计
- 《郭沫若诗两首》疑难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