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文言文实词教学

浅析文言文实词教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析文言文实词教学

"

【摘要】在文言文实词教学中,比较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法。通过比较词的音节、比较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比较词的古义和今义、比较词的感情色彩、比较词义范围的大小、比较词义的强弱、比较同义词的细微差别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从而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文言文 实词教学 比较教学法

阅读文言文时,如果不了解古今汉语在实词方面的差异,不掌握古汉语实词的一些特点,阅读中会遇到许多的困难。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古今汉语在实词方面的差异,深刻认识古汉语实词的一些特点,大幅度提高文言文实词的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比较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法。

一、比较词的音节

文言文中,双音节的单词占的数量比较少,大量的单词是单音节的。可是,在现代汉语里,双音节的单词占绝大多数。学生往往用学习现代汉语的习惯去理解古代汉语,把文言文中结合较紧密的两个单词当作一个词来理解。在教学中这类容易引起混淆的地方就需要作比较。例如《桃花源记》中的“妻子”是两个单音节单词,意思是“妻子儿女”,在现代汉语里成了一个双音节单词,意思是“男人的配偶”。又如《曹刿论战》里的“牺牲”、《出师表》里的“卑鄙”、《兵车行》里的“东西”等,都和现代汉语里的“牺牲”“卑鄙”“东西”的意义不同,都需要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有助于学生掌握这些词语。

二、比较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一个词起初只有一个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本义的基础上又会派生出新的意义。派生的新义就是通常所谓的引申义。比如“薄”这个词,《说文解字》是这样注释的:“薄,林薄也。”,这说明“林薄”是“薄”的本义。《活板》中“薄如钱唇”的“薄”用的是引申义;《促织》中“薄产累尽”的“薄”用的是引申义,是“少”的意思;《岳阳楼记》里的“薄暮冥冥”的“薄”,含“近”的意思,也是从本义直接引申出来的;《出师表》里的“不宜妄自菲薄”的“薄”是看不起的意思,是从“少”这个引申义再引申出来的,等等。

三、比较词的古义和今义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有些词古今都用,但是含义却大不相同,不可随意以今义代古义。如“美人”,现在是指漂亮的女子,可是在“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中,却是当“妃子”讲。“亲戚”这个词,现在是指“跟自己的家庭有血缘或姻缘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在《孟子二章》中,“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一句中,亲戚指的却是“父母兄弟等”。《隆中对》里“猖獗”一词古义是“失败,倾覆”,今义是“横行无忌”。“众人”这个词今义指“大家”,可是在《伤仲永》一文中的“泯然众人矣”一句中,却是指“一般人”。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汉语的词义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些词古今都用,但意义却迥然不同。对古今词义的不同之处加以比较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四、比较词的感情色彩

词的感情色彩就是指词的附加意义,包括褒义和贬义两种。有些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褒贬色彩有着明显的差别。如“牺牲”这个词,在《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中,是泛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属于中性词,然而现在,这个词却是一个褒义词,是指“为了正义事业而舍去自己的生命或权利”。“卑鄙”这个词,现在是指“言语、行为恶劣,不道德”,带贬义,但是在《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委自枉屈”中,当“地位低微和目光短浅”讲,不带贬义。再比如“爪牙”这个词,在古代当“猛将”讲,是个褒义词,在现代汉语里却是个贬义词,比喻坏人的帮手。“勾当”这个词在《儒林外史》“这是万古千年不朽的勾当”一句中,当“事业”讲,是个中性词,现在成了贬义词,指“见不得人的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进行比较,不但有利于他们理解词义,也有利于加深他们对于句子的深刻理解。

五、比较词义范围的大小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词的词义范围发生了变化,有的是词义所指的范围扩大了,有的是词义所指的范围缩小了。如“肉”这个词,在《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里“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这句话中的“肉”,是指鸡、猪、狗等几类家畜的肉。后来这个词意义就扩大了,现在我们一提到肉,绝不会仅仅理解成上述三种家畜,范围要大得多。“金”这个词,在古代泛指金、银、铜铁等金属。《过秦论》中“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中的“金”是泛指“金属”;《劝学》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里的“金”是泛指“所有坚硬的金属”。可是,现在“金”在一般情况下都是指黄金,范围缩小了。“河”这个词在古汉语中专指“黄河”,现在则泛指一般河流,范围扩大了。“菜”在古代指蔬菜,而现在则包括荤菜和素菜,范围也扩大了。再如,“天下”这个词古代指中国,现在则指全世界。

六、比较词义的强弱

有些词古今都用,但词义的轻重不同,也有必要加以比较,加深理解。如“仇”这个词,古今都有“双方不合、存在怨恨”的意思,但是在古代使用时,词义往往比较轻。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仇”不能解释为仇恨,不是以刀相对,而是以言相对,语义不重。至于现代汉语里的“仇”,语义可要重多了,含有“不共戴天、你死我活”之义,多指“仇恨”“仇敌”等。又如“盗”字,在《智子疑邻》中“不筑必将有盗也”这句话里,是指“偷东西的人”,词义比较轻。在现代汉语里“盗”的词义可就重多了,多用来指“用暴力抢劫别人财物的强盗”。再比如“贼”这个词,在古代词义重,多用来指强盗,如《童区寄传》里的“二豪贼”的“贼”就是这样。现在“贼”的词义较轻,一般是指“小偷”。

七、比较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如“坐”“跪”“跽”,这三个词表示的身姿、方式、情态有同有异。共同之处是两膝着地,区别在于臀部是否依着脚跟和上身是否挺直。“坐”,臀部依着脚跟,这种姿势比较安稳舒服。“跪”则臀部离开脚后跟,这种姿势比“坐”显得恭敬有礼。“跽”的意思是耸身直腰,这通常是心情急切或感到紧张时的一种身姿变化。又如“走”和“行”都是说明走路的动作的,但是它们有明显的区别。在古代“走”是“跑”的意思,如《口技》中“几欲先走”里的“走”就是“跑”的意思;“行”则同于现在的“走”,即“行走”。再如:“人”和“民”这两个词,所指的都是人类社会的成员。“人”与禽兽相对,是人类社会成员的统称。“民”的外延比“人”小,它的范围是“人”当中被认为愚昧无知的部分,即被奴役者、被统治者。

总而言之,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进行文言文实词教学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从而能大大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夸夸岑凯
我的朋友们
我最佩服的一个人
朋友
把他记入我的英雄册
“辣子”班长
夸夸杨坤
奶奶,您真好
有趣的“神经质”
这朵带刺的花儿
幽默大师——骆熠
我们班的“辣子班长”
夸夸徐秦佳
我的好朋友
夸夸邹蔡畅
浅谈英语语言中与汉语中的语义和文化的不对等现象
服装设计中模糊性的审美追求
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
新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的独特性
关于影视作品中价值观问题的思索(1)
“集装箱式”课程资源管理探索
关于黑龙江省初中、小学“控辍”情况的调研报告
高校乒乓球专项选修课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基于网络应用的小学生开放性探究学习的教学设计
游戏网站中的艺术风格
公办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问题的探讨
电影•执着•精神(1)
电视叙事声画一体论(1)
教育平等视野下的初中等级分班制
中美警匪题材影视作品的对比分析(1)
《雪孩子》语文案例
《雪孩子》教学案例
丰富课堂形式 珍视独特感受──《雪孩子》教学案例
我们心中的“雪孩子”
《雪孩子》教学有感
由“一个很‘酷’的雪孩子”引起的思索
《雪孩子》教学实录
《雪孩子》教学反思
《雪孩子》教学片断及评析
《雪孩子》教学案例
《雪孩子》教学反思
巧评价 善引导──《雪孩子》教学片断与反思
熊的简介
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雪孩子》教学有感
《雪孩子》教学片断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