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漫谈中差生上台阶工作

漫谈中差生上台阶工作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21

漫谈中差生上台阶工作

"

第一,强化自信,构造成功,培养竞争意识。

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发现学生获得成功总是和自信联系在一起的,自信心越强的学生越爱钻研,越爱奋发努力,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从一次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成功又能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学生成功的机会越多,信心就越大,这就证明了自信是成功的先导,成功是自信的力量之源。这种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促使人不断进取,使人燃起智慧的火花,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去完成学习任务,去创造、发明。怎样强化中差生的自信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方法:

1、多表扬少批评激励学生树立自信。

强化自信的方法很多,抓住契机进行正面引导尤为重要,学生如果能经常得到班主任的肯定和表扬,会使他们兴趣盎然,信心百倍,情不自禁的向前努力,增强其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在工作中,对任何学生即使成绩不理想时,也不失时机的给予鼓励,我们班的鹿子康同学,成绩一直在中等徘徊,该生智商很高,就是自信心不足。我就积极寻找他的闪光点,不失时机的给予表扬、鼓励。结果在初一第二学期的期中考试中一跃成为年级的34名,可见,鼓励作为一种外界的良性刺激,能引起学生愉快的体验和心理活动的一系列变化,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从内部推动学生产生行动,增强自信,促进自身转化。同时,我还通过设立学习进步奖的办法来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从而激励了中等以下学生发奋努力,使他们感到学习并非高不可攀,只要努力就能获得成功。

2、向学生传递信任的信息,促学生的自信。

美国教育家本尼斯说过:只要老师对学生抱有很大的希望,仅此一点就可以使学生的智商提高二十五分。这就是说,老师对学生给予的信任越高,其学习越勤奋,自信心越强。我在与学生的交谈时,总是有意识的向他们讲:你有能力,相信你能取得成功。批评学生时也用“信你能改变。”对后进生说:你很聪明,别人能办到的事,你通过努力也能办得到。象我们班的陈晓筱,闵捷同学刚入班时,成绩皆排在班级的五十多名,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向他们传递信任的信息,增强了他们的自信,调动了他们的积极因素。本学期成绩已上升到班级的30名左右。可见,信任和希望有时是并存的,老师对学生信任,学生会把这种信任当作老师对他们的希望,从而加倍努力。

3、重视评价结果积极性原则以强化自信。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评价学生往往只重视分数的高低,殊不知分数知识评价过程的部分结果。分数高的评价结果自然是积极的。但一串不及格的分数则会把学生打入丧失自信厌恶学习的深渊。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科学合理,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的全过程,遵循评价结果的积极性原则。不及格意味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缺陷,遗漏或过失,因此,我就把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消除障碍,查漏补缺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这一措施产生了积极性,增强了学生主体的自信心,起到了强化信心的作用。

对中差生不仅要强化自信,而且还要培养竞争意识。

古往今来,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一个人要在学业上、事业上有所成就,获得成功,必须有一种争强好胜,不甘人后的竞争精神。竞争使人感到紧张,感到压力。但也可以催人振奋,促人前进,把人的潜力一点点地挤压出来,发挥到最大限度。一位诗人说:只有当你被追逐的时候,你才最迅速。现代的社会又是激烈竞争的社会。因此,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赋予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而在我们的身边,多是一些过于溺爱,过于追求平淡的孩子,他们犹如温床上的花草,弱不禁风,内藏暗香。他们急切希望走向社会而又有些茫然。这就要我们及时给一根拐杖,让他们扶着走,满怀热情地张开惺忪的眼,去适应社会,认识、参与社会。到底如何培养中差生的竞争意识呢?我主要采取了二种方法:

(1)、成立勤问考核组,给学生营造一个竞争的空间。

课堂是我们教育学生的阵地,因此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必须把握课堂这一中心。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初一的孩子课堂发言相对积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越高发言的人数、次数逐渐减少。发言者也仅限于极少数的优等生,中、差生很少或根本不发言。这一现象也还是学生竞争意识淡泊的体现。要改变这一现象,就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竞争的空间,因此,我在班级内成立了勤问考核组,由专门人员负责,并制定了相应奖励条款。同时,还定期开展抢答赛,朗诵会等活动。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竞争能力。

(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定恰当地奋斗目标。

诗人海涅说过:“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但我们所服务的对象往往都不能客观公正地反省自我,认识自我,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于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有的目标过高,脱离实际,往往碰得焦头烂额,丧失斗志;有的目标过低,容易安于现状,不作进取。专对这种情况,在每次期中和期末考试过后,我都布置学生写一篇自省书,并逐一浏览,对症下药,或找其谈心,或与家长联系使其明确自己在思想上、学习上存在地问题。帮助其确立跳一跳可以摘到果子的奋斗目标,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热情,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情绪和旺盛的斗志。

第二,要重视中差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常言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可见,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而我们所专对的中差生,之所以学习停滞不前,思想行为存在偏差,正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使中差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把爱献给中差生。

爱因斯坦说:只有热情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过责任感。由于学习习惯是一种学习行为方式,而人的行为总用受到人的认知水平的影响和情感态度的制约,因此抓中、差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做到:晓之以理,提高学生对学习意义的认识,对学习习惯养成重要性认识;动之以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乐于接受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导之以行,指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坚持采取科学合理的行为方式,并能长期坚持形成习惯。要接近他们,肯定其优点,诚恳地指出他们存在地问题,并提出希望。如我们班的贾玉龙同学,大脑聪慧,但他的思想情绪和学习态度不稳定,而且上课经常讲话做小动作。针对他的表现,我经常找其谈心,肯定他的长处,指出其不足。并与他的家长多次联系,和家长配合正确引导他,逐步使他对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当他的学习取得点滴进步时,我在全班表扬他,鼓励他,目前,他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意志增强了。因此,在注重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学生感情渗透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2、树立榜样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班级树立典型,可使学生学有先进,做有榜样。我主要从思想品德,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登方面树立榜样。当然,典型的树立要明确,要贴近学生的实际,不要求全责备,不要因缺点而抹杀优点。只有这样,才能使班内工作质量越高,越有利于学生学习模仿。榜样树立后,要用发展的眼光和态度对待他们。如果已树的榜样被后起之秀超过了,就要果断地树后起之秀,但这时要注意做好老典型的思想工作。使他感到自己与后来者居上的差距,促使他再奋勇予先,这样就造成了比学赶帮的良性循环。

3、家校联合教育促使学习习惯养成。

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必须得到家庭的配合。因为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良习惯克服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有一定的意志和恒心,自控能力。而中差生往往自控能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监督,才能保证科学合理的学习行为方式充分占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如果失去家长的配合,良好的学习行为方式就不能占领学生在家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那么学生的学习习惯就不能顺利养成。为了使中差生的家长们接受和认同我抓学习习惯养成的方法和措施,我利用了电邀、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达成共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如我们的俞磊同学刚入班时,排在50名,通过和家长的近一年的合作,不良的学习习惯已有很大改观,在这次期末考试中一跃成为班级的13名。

当然,做好中差生上台阶工作的方式、方法、手段、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以上两种做法,仅仅是我的一点点拙见,谨作引玉之砖,如有不妥,欢迎大家予之斧正。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最喜欢的一个积木玩具
华锦铭
大扫除
我的铅笔盒
家乡名吃
我的小手表
加油!奥运百变小人
我的心爱之物
我喜欢粉笔
我家的电冰箱
我的书包
取暖器
我与字典
让钱飘香
做灯笼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双师教学模式探究
关于高校和谐阅读文化的构建
关于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监督工作的新思考
浅析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探析
关于基础英语课程教学应从“人本”理念出发
简析学分制下的新型本科院校教务管理理念
关于高等教育管理文化由“校本”向“人本”转型的研究
试析提升文化软实力与高校影视课程创新人才培养
关于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三位一体”模式探究
关于普通高校就业率影响因素\理性分析及建议
试析教师职业道德的美学诉求
关于构建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探究
关于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多校区办学研究
试析人文表达在写作实践中的特质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