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解析基层银行操作风险“管控难”_解析基层银行操作风险“管控难”文档下载_免费文档下载-查字典文档网

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解析基层银行操作风险“管控难”

解析基层银行操作风险“管控难”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解析基层银行操作风险“管控难”

当前,操作风险“管控难”已成为基层银行一致呼声。为什么难?难在何处?笔者作以下剖析,并提出几点解难之策。

一、操作风险管理认识上存有误区

误区之一:认为操作风险是“操作中”或是“操作人员”的风险。银监会去年发布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中指出:“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它包括 法律 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编辑。

误区之二:认为操作风险事件之间是孤立的,毫无联系的,从而缺乏对操作风险的整体认识、把握和管控。表象上看,员工操作失误、关键岗位人员流失、“跳槽”以及银行员工败德、欺诈行为三者之间并无多大联系,而突发事件、重大 自然 灾害(如去年春季雪灾)更与基层银行无关,由此,许多人得出“操作风险事件之间并无内在联系,操作风险属于突发事件”的结论。

误区之三:思想麻痹,“见险不惊”,以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许多基层银行认为操作风险属于“小毛小病”,对小差错也不必大惊小怪。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平时把操作风险视为小事,更无应急防范预案、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机制。

误区之四:认为操作风险的产生源于“制度缺失”,从而造成“制度建设是个筐,什么问题都往里装”。有的认为,操作风险如同“雾里看花”,防范它“关键靠制度”,好像制度是医治操作风险的“灵丹妙药”。这实际上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认识。

误区之五:认为操作风险产生与“业务 发展 太快”有关,在基层行既有把“防险与发展”对立起来的,也有“以控险替代发展”的。

误区之六:把防范操作风险与经营转型对立起来。经营转型是基层银行的当务之急,但不少基层网点跟不上转型的步伐,有的以防控操作风险为借口,对经营转型无动于衷,“出了问题怪上级,防范风险压下级”;业务转型“做秀”多,防范风险实招少。

误区之七:认为操作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关联度不大。

二、内部控制机制管理上的缺陷,是导致操作风险“管控难”的根本原因

银监会《操作风险管理指引》指出:商业银行应将加强内部控制作为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并提出十二条相关内控措施。就农行基层机构内控机制而言,还存有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度空缺风险。随着农行经营转型、股改步伐加快,基本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在某些地方还存在盲点。二是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尚未出台。如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权限和责任;操作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缓释程序;操作风险报告程序;现有的和新推出的重要产品、业务活动、业务程序、信息科技系统、人员管理、外部因素及其变动、操作风险评估要求等。这些管理政策要求上级行至今尚未明确,导致基层行无章可循。三是部分制度滞后,业务转型中找不到规矩、版本,审计处罚也找不到依据。如节能减排的“绿色信贷”政策标准基层行心中无数。再如现行的大额现金支付审批制度规定与基层行需求不相适应,处理这些业务随机性较大,特别是遇到节假日,为了方便客户,往往采取事后补签办法。四是制度执行力差,许多规章制度流于形式;上级行只发文件,不抓落实和检查,下级行遇到具体问题,灵活性讲得多,原则性讲得少,甚至以种种理由加以变通;也有的基层行视内控制度为“绊脚石”,内控管理失效、失灵,这也是基层行经营风险增加、发案率反弹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五是人力资源配置不能适应内部控制的要求。由于农行面向“三农”,立足县域 经济 ,基层网点相对稳定,但随着业务量增加,人员结构出现了新矛盾,而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仍按业务量定编定岗,以致出现增加业务品种、扩大业务范围,却没有能按照内控制度要求,在增加的风险环节上合理配置相关人员。所以,基层行混岗操作、一人多岗问题难以解决,加之部门自律监管不到位、“飞行”检查走形式,经营风险、操作风险发生也就不可避免了。

三、提出几点解难之策及建议

1.坚持以人为本,培育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由于操作风险具有内生性特征,这就决定了防范操作风险应从合规文化 教育 、内控文化建设入手。当前,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员工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教育,建立良好的 企业 文化、合规文化,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教育员工珍惜现有的工作、生活环境、爱岗敬业,自觉抵制各种诱惑,远离违法乱纪。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业务技能培训,特别是新入行员工的岗位、新业务、新技能培训,每个员工都必须熟知相应的业务流程、内控要求和经办业务的主要风险点,弄懂、记清规章制度、奖惩规定以及内控的权限责任,打牢思想防线。只有把内控、合规文化教育抓到位、抓到“心”,操作风险防范才能见实效。 编辑。

2.端正业务经营思想,正确处理好业务 发展 与防范风险关系。要坚决摒弃只抓业务经营,不抓风险防范的思想,既要加快发展、加快转型,又要审慎经营,安全运行。当前,要明确导向,健全操作风险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利益导向在防控操作风险中风向标作用,牢固树立充分揭示风险的内控理念和成本核算的管理理念。利益导向机制要坚持有利于增强总分行对基层分支机构的控制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经营机构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业务转型的活力、动力,有利于纠正“重规模扩张,轻质量安全”的粗放型经营理念和做法。另一方面,要建立 科学 合理的考核体系,特别是工资分配体系,让员工共享改革发展、转型的成果,为全员重视内控,参与防范风险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3.认真贯彻执行银监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把防范操作风险管理抓到实处。首先,要把合规文化理念贯穿到每个员工的日常行为之中,使之成为自觉习惯和行为准则,把操作风险作为“重点抓”,使操作风险管理的各项措施细化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节点。其次,建立健全操作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要在全系统建立操作风险防控管理委员会,在基层行要有专门班子来抓,分管行长专管,并明确问责机制、承诺机制、考核机制。当务之急,是总行要尽快制定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方法和程序,明确系统内操作风险计量、计提所需资本。再次,要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机制。基层行要根据业务转型的实际,按照业务品种设计标准的业务流程、手册,对重要的岗位、要害环节、敏感的业务风险点制定明确的内控规定,要定期对要害岗位人员进行强制休假制度、定期轮岗和岗位交流制度;要严格授权、授信制度;建立完善、有效的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和评价、纠错机制;完善案件披露、揭露、查处、奖惩机制;建立操作风险信息预警报告制度,构建“人控、制控、机控一条龙”管控体系,从而,杜绝操作风险管理盲区和“断层”。

4.整合监管资源,构建内控与内审联动、互动机制。当前,农行正处在股改关键时期,随着经营转型,原有两级审计派驻体制将有新的变化,二级分行以下内控“三道防线”体系也面临新变化、新情况,但不管内审体制怎么改,内审部门为公司治理结构服务、为经营战略转型服务、为内控体系建设服务、为企业创造价值服务的方向不会变。当前首要任务是搞好内控与内审联动,防止出现“三道防线”断层,内审部门要以股改大局为重,自觉成为内控管理的中坚力量。各业务部门要加大条线自律监管力度,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环节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控。对一些操作风险苗头性问题,要早发现、早纠正、早下手。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可以“借力监管”、“联手行动”,实现监管信息资源共享。这样既解决了监管人手不足的矛盾,又避免部门之间重复检查、基层行接待检查过多的问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秋水
如果……微笑
失败
清风
爱的乞丐
渴望
环保诗歌
飞越天际的微笑
给我……
美丽的梦
当,樱花飞舞的时候……
献给我的老师
奥运之梦
从民生的视角看《审计法实施条例》
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对企业的意义和作用
上市公司独立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关系实证研究
如何使投资审计充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审计意见与债务期限约束
地方政府审计职能软化问题研究
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
浅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审计预警系统
上市公司审计问题相关研究
政府债务审计的几点思考
动态表分区技术在网络安全审计系统中的应用
公务员绩效考核论文(1)
浅议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控制中的作用
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监督浅析
浅谈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乌鸦喝水》教学个案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之五
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借尾巴》理解
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主角——《美丽的小路》教学片断及评析
《要下雨了》识字教学
随课文识字——以《乌鸦喝水》的字词教学为例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之七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之八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之二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之六
《荷叶圆圆》教学导入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乌鸦喝水》教材特点及教学建议
初读 品读 美读──《四个太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胖乎乎的小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改写《乌鸦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