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风险导向与制度导向审计的比较分析

风险导向与制度导向审计的比较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22

风险导向与制度导向审计的比较分析

【摘要】 随着新的独立审计准则的出台,风险导向审计正式落户 中国 。那么,风险导向审计是如何 发展 而来的呢?与制度导向审计模式有何不同呢?本文对此进行 分析 比较。

【关键词】 风险导向;制度导向;审计

审计模式经历了账项导向审计模式、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发展到现在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其中:账项导向审计模式是最初始的审计 方法 ,主要着眼于查错防弊,从审计期间 会计 事项所依据的相关会计原始凭证入手,追查到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文件的形成,验算其记账金额、核对账证、账账、账表,账项导向审计模式适用于 经济 业务不很复杂的小规模 企业 。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将审计的重点放在对内部控制制度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目的是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之处,找出 问题 发生的根源,然后针对这些环节扩大检查范围;而对内部控制制度有效之处,则可缩小其检查范围或简化其审计程序,这种审计模式,提高了审计效率。风险导向审计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策略和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将风险考虑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因为它着眼于全面的控制测试,而不是着眼于测试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即符合性测试),因而要:首先,将客户置于行业、 法律 、经营管理、资金、生产技术、甚至企业的经营理念等环境中,从各个方面 研究 环境对审计风险控制的 影响 ,并对这种影响进行评价,将其数量化,归结为固有风险。其次,在保留制度导向审计优点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此时审计人员所研究的是已经扩大了的内部控制系统,不仅包括会计控制,还包括企业经营管理的其他控制,其目的不仅仅是找出薄弱环节,更要研究由于控制的缺陷而产生的控制风险,并对此进行评估。再次,通过对产生风险的各个环节的分析评价,审计人员利用审计风险模式,可以把风险量化,确定出可以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并以此确定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测试水平,确定如何收集、收集多少及收集什么性质的审计证据。最后,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审计人员可以接受的水平,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合理地扬弃了作为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基础的“无利害关系假设”,把指导思想建立在“合理的职业怀疑假设”的基础上。不只依赖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所设计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与评价,而是实事求是地对公司管理层是否诚信,是否有舞弊造假的驱动,始终保持一种合理的职业警觉,将审计的视野扩大到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捕捉潜在的风险点,将风险评估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制度导向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有联系也有区别,主要表现在:

一、两者审计目标相同

风险导向审计与制度基础审计都是委托人对受托人实施控制的载体。注册会计师制度的存在和发展应归因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导致的受托经济责任。由于企业管理当局是提供会计报表的责任主体,自身利益通常与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挂钩,编制的会计报表容易受到利益驱动而失实,需要由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独立第三方——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出具客观、公允的报告。因此,注册会计师的报告可以有效地说明企业管理当局的受托经济责任,降低会计报表使用人进行决策所面临的信息失真风险。一百多年来,审计的根本目标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从20世纪40年代起,审计的目标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

二、两者审计 理论 相同

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是在制度导向审计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制度导向审计的很多方法同样在风险导向审计上使用。按照风险评估确定审计重点,分配审计资源。虽然两种审计方法的风险评估方法存在重大差异,但在风险评估之后,都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来确定审计重点、分配审计资源。所谓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两种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包括报表层次和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因为重要性水平跟审计证据存在反比关系,所以重要水平越低,就要分配更多的审计资源来获取适当的审计证据,实施审计程序。无论风险评估结果如何,两种审计方法最终都回归到实施包括抽样在内的各种审计程序。风险导向审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实施的审计程序,但即使由于风险评估结果很小,注册会计师也应出于谨慎而勤勉尽责,实施一定量的审计程序,进行多角度测试,才会将审计失败风险降到最小。依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对会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两种审计方法的工作成果都是审计报告,而审计意见则是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及公允性的集中表达,是审计工作的集中体现。

三、两者审计风险模型不同

由于对审计风险的认识不同。 导致了两种风险导向审计 方法 所运用的审计风险模型不同。 制度导向审计方法以“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为审计风险模型。风险导向审计以“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为审计风险模型。 现代 审计风险模型在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形式上有所简化。但审计风险的内涵和外延却扩大了,其中重大错报风险包括两个层次: 会计 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认定层次风险指交易类别、账面余额、披露和其他相关具体认定层次的风险。包括传统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会计报表整体层次风险主要指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把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融入现代审计模型。可建立一个更全面的审计风险 分析 框架。

四、两者审计重点不同

在制度导向审计方法中,人为的将风险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而固有风险的定义是以内部控制不存在的假设为前提条件的,这种假设本身就是不存在的。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固有风险的评估比较困难,注册会计师一般不注重从宏观层面上了解 企业 及其环境,简单地把固有风险评估为高水平,直接进行控制风险评估。审计的起点通常是控制测试,如果没有必要测试内部控制,审计的起点直接为会计报表项目。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是通过综合评估经营控制风险来确定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经营目标、战略和相关经营风险、企业的经营战略及其业务流程,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审计的起点为风险评估。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优点在于将审计的重心前移到风险评估,有利于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从而针对风险点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五、两者审计程序不同

制度导向审计对于信息的再加工重视程度不够,分析性程序主要用在报表分析上。风险评估以分析为中心,分析性程序成为最重要的程序。为了适应分析性程序功能扩大的要求,分析性程序开始走向多样化。在数据分析上,不但要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也要对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在分析工具上,充分借鉴现代管理方法,将管理方法运用到分析性程序中去。注册会计师常常把战略分析、绩效分析、财务分析及前景分析等分析工具运用到风险评估之中,这就使风险因素不再唯一,变一元风险评估为多元风险评估。用几种方法相互印证,得出的风险评估结果会更加可靠。

六、两者审计要求不同

职业怀疑态度,是指注册会计师以质疑的态度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有效性,并密切关注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以及对文件或管理当局声明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线始终是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假定整体会计报表是不可信的,从而保持全方位的职业怀疑态度,在审计过程中充分关注可能导致会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排除质疑。审计如同刑事侦察,发现疑点、捕捉线索是关键,而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又是关键之关键。有不少审计失败的案例, 总结 其失败的原因,大都是审计人员未尽到职业怀疑义务,不敢或不会怀疑造成的。

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不对企业经营风险实施评估程序,注册会计师不懂管理知识、行业知识也可以审计。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后,由于审计重心转移,审计结果需要依赖风险评估,而进行风险评估需要现代管理知识,这就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册会计师不但要掌握一些常用分析工具,还必须要 学习 现代管理知识和接受行业的专业知识培训。

[主要 参考 文献 ] [2] 秦荣生.审计风险与风险导向审计[J].当代财经,2003,

(7).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幽默的老爸
致给妈妈的一封信
爱玩电脑的我
今年暑假中最难忘的事
庆祝祖国六十周岁
语文课上的小插曲
爱就在我身边
记一次有趣的猜谜语活动
顽皮捣蛋的弟弟和我
抢椅子的游戏
伴我成长的小树
紧张的考试
家乡的冬天美景
童年傻事
生命的美好
浅析改革电工电子实习教学模式 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关于高职《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关于中职德育课教学应贴近企业贴近学生
浅析职业学院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
试论高职机电类学生专业技能竞赛体系的构建
高职《油水井生产与维护》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的研究
关于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探索
关于帆船运动员运动心理疲劳的探讨
浅谈高职生职业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试论中职体育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试论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设想
关于高职院校创新型应用人才评价标准网络平台构建研究
浅谈关于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
关于高校足球选项课现状及发展对策
试论高职网页设计教学中版面视觉效果琐谈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学案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