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有效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几个前提

有效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几个前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28

有效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几个前提

摘要: 随着市场 经济 的深入和 现代 企业 制度的逐步完善,内审的目的已经不能仅停留在查错纠弊上,应进一步体现它的增值作用。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作用就体现在为企业带来增值。本文从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特征、 内容 、 方法 以及审计项目的选择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有效地开展经济效益审计。

关键词:审计切入点 定量 分析 法 定性分析法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原有的以查错纠弊为目的的审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管理需要,企业对审计的要求逐步转向审计的增值作用,而经济效益审计能够满足这个要求。因此,作为现代审计的一个 发展 方向,经济效益审计应大力推进。笔者认为搞好经济效益审计应明确以下几个 问题 。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和特征

经济效益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审查、分析,对照一定的标准评定经济效益的现状和潜力,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促使其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一种审计活动。经济效益审计具有以下特征:以促使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对经济效益实现途径和实现程度的审计;面向未来的建设性审计;进行全面系统综合评价的审计;从技术上、经济上寻求提高经济效益途径的审计。

二、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

1.总体经济效益评价 2.主要业务经营活动审计 3.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

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包括对外投资、固定资产购建与改造、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等活动的审查。

4.主要经济资源利用的审计,包括固定资产利用、原材料利用、能源利用以及资金利用的审查。

三、选择和确定经济效益审计项目应考虑的因素

目前 ,大部分企业内部审计资源有限,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相对单一。 所以要在充分考虑上述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和确定效益审计项目,制定效益审计战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实际工作中,应该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效益审计项目。这些因素包括:

1、预期的审计效果。这个因素主要考虑的是开展该经济效益审计项目的收益。审计效果包括:是否促进该被审计事项提高经济性、效率性或效果性;是否改进了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服务质量;是否促进了被审计单位或项目更有效地计划、控制和管理;是否进一步明确了经济责任,提高了绩效信息的透明性、准确性等等。预期的审计效果越大,被选择作为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2、资金规模。这里的资金规模主要是指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资金的规模,比如资产数额,总收入或总支出,投资额等等。一般来说,资金规模越大,财务的重要性越大,被选择作为效益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管理风险越大,开展效益审计后能够给被审计单位或项目带来的改进越大,审计资源能够充分利用,因此,被选中作为效益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4、被审计事项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被审计事项对其所处的经济体具有重要影响。如果被审计事项对所在的经济体具有典型意义,波及面广,或者对经济体的整个经营具有重要影响,那么,该审计项目影响力很大,否则即缺乏影响力。如果有关该项目的错弊或违规行为会在所在经济体产生恶劣影响,管理层对审计结果比较关注,说明该事项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否则,就说明影响力很弱。企业内审对于影响力强的审计项目进行审计,审计结果容易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因此,影响力强的审计项目容易被选中作为效益审计项目。

5、审计成本和可操作性。审计的成本和可操作性主要是指对该项目或领域进行审计的复杂程度和可能存在的风险。确定效益审计项目的成本和可操作性,主要是通过对备选效益审计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进行的。内审如果选择过于复杂或存在较高风险的领域或项目进行审计,如有关被审计事项的信息和数据不易获得、责任不清晰、没有统一明确的评价指标或评价标准的项目、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要求等,会导致审计成本增大,使审计项目缺乏成本有效性。审计成本和可操作性强的效益审计项目,容易被选中作为效益审计项目。

四、 经济 效益审计切入点

经济效益审计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压缩投入,另一方面增加产出。

压缩投入的主要手段主要有:一是节约开支,以最低的成本、费用生产尽可能多的优质产品,以最少的投入达到预期收益。二是堵住 企业 资产流失的漏洞。我们把流失分为三类:即货币类,实物类和其它类。这些损失绝大多数都能通过经济效益审计暴露出来:应收账款长期收不回成为呆账和坏账;在其它应收款中,以暂借款的名义,长期占用企业资金;在对外投资、联营、合作中,对方投资单位的资产高估,侵蚀了企业的资产;将大量开支以开办费名义记入递延资产长期挂账,形成潜亏;乱用应收票据科目,将期票贴息挂在“应收票据”中,形成巨额潜亏;购置的生产设备,长期闲置不用;购进质量低劣的原材料、零部件,造成库存积压;为其他单位经济担保,不做信用 分析 ,当债务方无力还债时,负连带(担保)责任,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一旦掌握该知识的人调离该单位以后,这部分产权亦随之转移到其他单位或个人手中;可行性论证不充分,举债投资,达不到预期效益而使单位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仓库管理混乱,账物不一致,使造次损失了多少也无法查明;不重视生产质量,产生大量废品和加工损耗,造成极大的浪费;不重视产品质量,带来大量售后服务支出。

增加有效产出的主要手段有:提高现有产品或服务的盈利能力,提高开发有效新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时,对企业收入结构进行分析,就可以看出哪些产品的产、销是同步上升或是下降或是持平,特别是对数量大而销量降的产品要作详细的分析,因为这可能会造成大量的积压;对产量和销量的差距越来越大的几个产品要作过细的分析,很可能这里会出新的亏损因素,而对于销量逐步上升的产品则要花大力气进行分析,这里很可能会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同时,对研发业务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能够评价企业创造新经济增长点的能力和效率。

五、选择恰当的审计 方法

除其他常用的审计方法外,分析在经济效益审计中运用非常广泛。审计人员通过分析可以获得分析性证据。经济效益审计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类。

(一)定量分析法,也可以称作数据分析,是经济效益审计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它是指对从单位或其 他来源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 计算 ,进而进行分析归纳。经济效益审计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果法 、价值分析法。

1.比率分析法是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它是通过计算比率来分解、剖析和评价被审计单位效益的一种分析方法。比率作为一种相对数,可以把一些不可比的数据转化为可比的量化指标,从而揭示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比率分析可以是将相关的变量相比,也可以是部分与整体相比,还可以将一定时期的变化与初始状态相比。

2.比较分析法是将被审计单位若干个有关的可比数据进行比较,找出不同时期同一性质的若干数量差异,从而 总结 实绩,发现 问题 ,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活动运行状况。在分析中,我们可以将实际数据与计划数据的比较分析,也可以将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比较,或者与其它单位、同行业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另外,将项目或措施实施前后的状况进行对照,以考察项目或措施实施后的结果和 影响 ,进而评价其效果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比较分析法进行分析时,一定要注意数据之间的可比性,即要保证指标在涵义、 内容 、时间、计算口径和计算基础等方面保持一致。数据的可比性是运用比较法的必要包括条件。

3.成本效益分析法是在分析计算成本与效益的基础上,比较成本与效益之间的货币金额关系,目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效益是否超过了成本。审计人员在进行效益审计时,应在全面考虑项目的效益和成本的基础上,计算效益成本的比值。如果效益与成本的比值大于1,说明效益大于成本,比值越大,效益越大;如果比值小于1,说明效益低于成本,比值越小,资金使用的效益越低。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关键是如何确定项目的效益、成本和贴现率。在界定项目的成本时,要注意包括与该项目有关的全部相关成本。

在经济效益审计中,经常会部分地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例如,运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衡量成本、效益等;将未来一定时期的效益和成本的现金流按照净现值或回报率进行计算,加总比较成本和效益等等。

4.成本效果法是通过分析成本和效果之间的关系,以每单位效果所消耗的成本来评价项目效益。成本效果法分析的成果是用实物数量来计量的。其比值计算有两种方法:一是成本效果比值(成本/效果);二是额外成本与额外效果的比值。如果效果相同,成本低的效果好。如果相反,则效果差。

5.价值分析法是用成果的功能与成本的比值来衡量所得到的价值(价值=功能/成本),目的在于用最低的成本实现或获取所要具备的必要功能。这是一种界于定性和定量之间一种分析方法。价值分析法用项目实现的功能来进行分析。不能用实物或货币来计量。分析时应注意:一是是否存在既提高功能,又降低成本的可能;二是当功能相同或固定时,可否降低成本;三是当成本固定或相同时,功能可否提高;四是当成本和功能均提高时,功能的提高是否更多;五是当成本和功能均降低时,成本的降低是否更大。

(二)定性分析法是一种直观的文字分析方法,广泛用于效益审计中。下面的几种分析方法是常见的定性分析法。

1.内容分析法。即对来源于多个渠道、源于多种目的、甚至是不连贯或者有交叉和重叠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出一个客观、明确的观点或者陈述,这种方法,被称作内容分析法,常用于确定审计的具体目标和了解被审计单位或事项,以及对被审计事项形成初步的结论。

2.程序分析法。通常,在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按照既定标准和合理的控制模式对管理程序进行检查,并对其进行分析。运用程序分析法,常常要结合运用其他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例如,审计人员通过运用审阅、观察、访谈等方法了解管理程序的状况,然后进行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有的时候,为使程序分析法得到的结果获得佐证,审计人员还可以选择某项业务进行“重做”,测试相关的控制环节是否存在,是否发挥作用,审计人员所了解的程序是否准确。

3.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是审计人员选择一些或某一个特定案例进行 研究 ,说明被审计事项的一般性问题,或者对审计事项中的复杂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说明。案例分析的结果可以用来证实已存在的问题,还可验证通过其他方法得出的结论,也可帮助审计人员深入地进行因果分析。 案例分析的关键是案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

总之,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时,只要结合本企业审计资源的特点,深入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找准审计切入点,运用合理有效的审计方法,就能有效的发挥审计的增值作用。

参考 文献 : [2]催彤:《经济效益审计学》,2002年4月版

[3]审计署外事司:《国外效益审计简介》,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家在哪里?
与大海的约会
秋游
我爱秋天
春雨
团结起来力量大
天空的云
面对祖国的版图
秋天
游玩大峡谷
闻香·辩色·识江南
春的世界
变幻莫测的云
美丽的秦安
春天
完善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论新常态下的经济走势
整体政府视域下的县域城镇化绩效评价研究
为地方政府性债务戴上“紧箍咒”
河北省存款保险的实施路径及面临的问题
对产业结构调整期地区经济增长如何定位的建议
内蒙古奶业发展现状及风险因素分析
我区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浅析
当前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困境与对策
边境木材加工业创新与发展
全区春季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
关于落实职工带薪休假促进旅游出行的调查分析
非自愿迁移背景下移民安置区“空心化”成因及其解决思路
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我区节能减排的几点建议
从一季度经济走势看2015年我区经济增长支撑力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写作手法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之五
《游褒禅山记》古今异义
《游褒禅山记》字词活用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古今异义
《游褒禅山记》品读赏析
《游褒禅山记》译文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之四
《游褒禅山记》词语解释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特殊句式
《游褒禅山记》语言特色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品读赏析
《游褒禅山记》时教学设计之六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字词活用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