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审计需求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论审计需求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论审计需求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2)激励效应。排除控股80%以上的绝对控股股东以外(由于资产规模大,对代理成本降低要求很高),公司控股股东股权集中度增加的过程中,在对审计师选择时,对审计质量要求也比较高。

股东股权集中度较小时,信息不对称较小,内部人雇佣高质量审计的动力不大,随着股权集中度增加,信息不对称增大,内部人越有动机通过雇用高质量的审计师来降低 企业 的代理成本,向其他利益相关者传递其信息披露透明的信号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即所谓激励效应。另一方面在股权集中度较小时内部人侵占外部中小股东的机会和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内部人更希望通过雇佣高质量审计向外界传递信号,获得外界相关利益人的信任,从而在资本市场上获得相应收益。

3) 壕沟效应。对于股权集中度中等程度的企业,比如70-80%,内部人一方面掠夺与侵占中小股东的机会和能力增大,另一方面,由于只是部分投资于企业,所以内部人与企业的长远利益一致程度一般。所以内部人更倾向于侵占外部中小股东的利益,雇佣高质量的审计只会制约内部人的侵占行为,故内部人没有动力雇佣高质量的审计, 即所谓壕沟效应。

我国上市公司,我了是IPO公司还是已经上市的公司,其对独立审计的自愿性需求都是十分薄弱的(李树华,2000)。这些所谓的控股股东,大多数就是手中握有相对控制权的股份,为了保住或者获取上市资格是其主要的审计动因。这样审计师监督管理层的需求被大大降低了。上市公司并不关心审计是否降低了代理成本,是否有能力准确地陈述了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而是希望保证报表对于第三方具有特定的预期 影响 。(Nichols和Price,1976)

三、信息价值、信号效应和审计需求

(一)审计能提高信息质量

对于 现代 企业来说,信息有两种功能:

1 能够减少风险 2能够改善公司的投资决策。

过去的 研究 表明:股东及利害关系人广泛依赖财务信息,将其作为决策的依据。那么,存在对注册 会计 师独立审计的需求是因为审计具有改善财务信息质量,提高财务资源配置的作用。(薛祖云、陈靖、陈汉文《审计需求:传统解释与保险假说》2004年)

但是如果一则信息中含有的噪音成分和偏差,信息的上述功能会减弱甚至会对投资者产生负面的影响。噪音是指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无意的差错,这些差错的存在降低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噪音使财务信息不能真实、公允地反映现实 经济 事实。偏差是指为了自身利益的经理人员粉饰财务报告的行为。噪音和偏差的存在,使财务信息公允、真实地反映客观情况的能力减弱甚至是虚假地反映客观情况。

审计人员能够发现财务报告中隐瞒或者虚假陈述并要求审计客户进行审计调整。而这些调整可以降低财务信息的噪音成分和偏差程度,是财务信息能无偏地反映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提高财务报表的信息含量。

经理人员的很多决策都需要用到财务信息,如存货管理,保本 分析 等。财务信息的质量水平和经理人员决策的合理性休戚相关。审计向经理人员提供了更为准确、更为真实的财务信息从而能够优化经理人员的经营决策。

对于投资者而言,财务信息是其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信息来源。同样,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公允地反映了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极大地影响了投资者决策的合理性和个人效用水平。

经过审计的财务信息可以改善其对风险和受益水平的估计。投资者对风险水平和预期收益估计更为准确,据此重新审视其投资组合,并做出必要的调整以满足个人的偏好,减少投资风险,增加个人的效用水平。

(二)审计需求的信号假说

审计需求信号假说是基于竞争激烈的资本市场提出来的。

信号假说认为,企业上市融资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他们为了能够在这种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向市场传递信号以表明自身所具有的高素质。这里的信号是指对于某种行动,高素质的企业可以采用,而如果低素质的企业采用则会被认为是不理智的。这是因为对于低素质的企业而言,采用这种行动的成本将远远高于行动所能带来的收益。这就赋予了这种行动传递某种信号的可能性,同时也赋予了这种信号的可靠性。

简而言之,就是高素质的企业可以低成本地采用某类行动,而低素质的企业却不行。这样,高素质的企业就可以利用这类行动,把自己和低素质的企业区分开来,以达到某些特定目的。审计就被认为是这样一个可以将高素质企业与低素质企业区分开来的信号显示机制。比如,一家高素质企业与一家低素质企业同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他们为了能够尽可能将自身的股票卖一个“好”价钱,都试图向市场展示其最优状态。

这里我们应该注意,由于他们都是首次发行股票,市场将很难从他们过去的业绩中对他们的未来进行预期,这就给他们利用报表粉饰等财务舞弊手段提供了较大空间,同时由于市场对他们一无所知,市场还会出现逆向选择现象。这样对于高素质的企业来说,面对资本市场上激烈的竞争,为了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逆向选择,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向市场传递真实的财务信息,同时,采用诸如聘请高质量的审计人员等策略,向市场传递他的财务报表更具可信性,以区别于低素质的企业,从而达到优质优价,有效融资的目的。

实证会计已经证明:聘请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在股票首次发行中,能够得到较高的市场定价。

(三)我国现状:会计报表使用者尚未真正关心报表审计质量

从企业的投资者(所有者)来看,国有企业的股东—政府、银行、证券市场上相当一部分投资者与非国有企业的投资者对会计报表鉴证质量的关注程度不同。

国有企业的一些特点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股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不可能像私人企业的股东那样关系每一特定企业的会计报表及其鉴证质量。银行对企业会计报表的鉴证质量也缺乏足够的关注,四大银行商业化之前,由于承接了过多的政策性业务,故对债权人的会计报表的数据的可靠性的关注程度较小。商业化之后由于放款多是抵押、担保贷款,较少采用信用贷款,故其对会计报表及其鉴证质量的关注程度也没有根本性的提高。

对于证券市场上相当一部分投资者来说,投资者对事务所的执业质量尚缺乏有效的判断标准,加之证券市场还不规范等诸多因素,尚未真正将其投资决策与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紧密地联系起来。

以上原因是造成投资者对注册会计师的鉴证作用缺乏认同感的主要因素。2001 年,上海证券交易所、 中国 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联合举行了

一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问卷调查。

机构投资者则有63.54%(61 家)认为会“ 增强”;有36.46%(35 家)认为“不增不减”;没有机构投资者选择“大大增强”、“减弱”、“大大减弱”三项。

这些情况说明,个人投资者对 目前 财务数据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所起的把关作用并不认同,当然审计也就没有信号作用了。他们认为审计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离其职业的标准还相差甚远。而机构投资者的看法相对比较积极,但没有一家机构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效果表示全部认同,都持有一定的怀疑。这说明独立审计职业存在的根本— —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信任感已岌岌可危。

四、保险作用和审计需求

(一)两个前提条件

除了委托代理 理论 和信息理论之外,保险理论从一个崭新的角度给审计需求提供了解释。保险假设认为经理人员对审计服务的需求是为了分散其自身的风险,寻求自身的利益保护。

根据Kellogg (19

8

4), Wallace (19

8

7), Menon &Williams(19

9

4)等的研究,审计保险价值的存在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前提条件:

其一是信息使用者具有向注册会计师提起诉讼的权利;

其二则是注册会计师具有相应的赔偿能力。

在美国,高质量审计与大规模事务所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大规模事务所能够在公司破产或审计失败时给予投资者一定的补偿。这一方面导致大规模事务所更有动机保持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提供,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对独立审计的保险需求。可以说,对会计师事务所的高诉讼风险而导致的独立审计的担保职能可以说是美国独立审计行业能够 发展 壮大的源泉之一。

由于行政和刑事处罚均是国家公共权力的体现,因此它虽然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取信于投资者,但是由于它没有直接的补偿性,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时审计的价值仅仅体现为审计的信息价值,即通过注册会计师专业知识的运用,在实质上减少甚至消除财务信息中的错误与舞弊。这就使得投资者仅仅将关注的视野局限于审计的鉴证机制上。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不存在保险价值。

(二) 信息风险与保险价值的公式分析

实践中,我们很难做到财务信息风险的全部转移。从客观上来说,虽然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失败的情况下,应该对依赖了其审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进行全额赔偿,但是由于我们所处的 社会 是一个混沌系统,对于初始条件非常敏感。因此,我们很

难确切地 计算 出信息使用者的投资损失。

所以在实践中,我们只能设置近似的计算 方法 ,比如民事赔偿法中对赔偿数额计算方法的统一规定,当然这也是降低司法成本的需要。其次,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来说,他所预期的审计失败时的赔偿额越高,那么他为了降低审计风险所要求的风险溢价就会越高。由于审计费用将会减少企业的利润从而降低企业的价值,因此让注册会计师承担过高的风险,对于股东来说同样不一定是最有利的制度安排。最后,从社会的角度,如果注册会计师承担全额保险,而又很难界定经营失败与审计失败的话,投资者将更趋向于投资高风险的产业(Schwartz,19

9

7),导致社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这样,我们在实践中所看到的就是一种比例保险的制度安排,民事赔偿法对

权利义务的配置则起到了在注册会计师与信息使用者之间分配风险的作用。

对于比例保险来说,它并不影响我们用保险假说对审计进行解释,但是不同的是,在全额保险的情况下,因为信息使用者能够将财务信息风险全部转移给注册会计师,因此信息使用者对鉴证制度并不关注,而在比例保险的情况下,信息使用者因为不能转移全部的信息风险。因此,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完整的审计制度就应该包括鉴证机制和风险转移机制,即审计应该兼具信息价值和保险价值,并且两种价值的相对重要性会随着风险转移系数的大小而改变。注册会计师民事 法律 责任的大小则直接导致了信息风险的不同配置。

用公式可表示为:

IR=R×(1-β)×(1-α),

AR=R×β×(1-α)+P, 0≤α,β≤1

其中IR表示投资者最终承担的财务信息风险,它等于不存在审计情况下的财务信息风险R,与投资者所承担的剩余财务信息风险系数(1-β),和审计鉴证质量的负量度(1-α)的乘积。而注册会计师承担的最终财务信息风险AR则等于初始财务信息风险R与投资者风险转移系数β和审计质量的负量度(1-α)的乘积,加上由于政府等公权力的介入而带来的损失可能性P。

这里我们看到投资者信息风险IR的降低,实际上是注册会计师承担R×β的风险之后,出于自身利益,投入α的鉴证质量后所带来的。因此在审计需求保险假说中,信息使用者的直接需求是审计的风险转移机制,而非鉴证机制。但是由于信息使用者不能实现风险的全部转移,鉴证机制对他来说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他同样关注审计的鉴证机制,关注的程度则会随着β的增加而减小。

如果换一个角度将上述公式重新表述为:

IR=R×(1-α)×(1-β),

AR=R×(1-α)×β+P,0≤α,β≤1

审计保险价值的重要性首先体现为:

纯粹的审计鉴证机制在一般情况下都不能够完全消除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风险,即R×(1-α)式中α不可能等于1,R×(1-α)也不可能①等于0,审计的风险转移机制则为信息使用者进一步降低他们所面临的财务信息风险提供了可能。这里的α就体现了审计的信息价值,即α越接近1,审计质量越高,R×(1-α)所代表的剩余财务信息风险就越低。保险价值则由风险转移系数β表示,即剩余财务信息风险R×(1-α)一定的情况下,投资者能够转移的财务信息风险数额。因此审计保险价值具有转移财务信息风险,提高财务资本所有者信心,保障资源供给的作用。

其次,审计保险价值有助于实现对信息使用者的补偿。正如前述,在对注册 会计 师的处罚中大多数国家都未采用民事赔偿的方式。然而,我们注意到民事赔偿制度不仅能够实现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和惩戒,同时,它还可以实现抵押性与补偿性的统一。这是因为民事赔偿制度的受益者就是信息使用者,这样对于同一笔赔偿金来说,对注册会计师是未能履行职责而损失的抵押品,对信息使用者来说,则是对其因为信任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所导致的投资损失的一种补偿,是降低信息使用者信息风险的一种方式。因此民事赔偿机制既实现了惩戒注册会计师,促使其提高鉴证水平,同时又深化了审计的根本目的———降低信息使用者所面临的信息风险,而且还部分解决了谁来监督监督者的 问题 。

以上的 分析 说明:审计的市场价值在于降低信息使用者的财务信息风险。而传统上,我们所强调的改善信息质量只是审计价值的一种实现形式。因此审计的价值实际上是由两部分构成:即审计的信息价值和审计的保险价值。

(三)美国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诉讼与监管

我们看到,美国在审计风险管理和注册会计师民事诉讼中树立了良好的典型。即使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AICPA也不能免除对其的严格监管,一旦发生严重的审计失败,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都要受到严厉的处罚。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 就是在一系列的审计失败案例爆发后颁布的,旨在加强审计师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所以美国的SEC和AICPA对审计质量的管理是值得深入 研究 的。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has undergone a decade of turmoil that is unprecedented and on a scale that has occurred only once before. The factors leading up to the change include:

(a) the failure of one of the largest public accounting firms in the world (Arthur Andersen);

(b) four of the largest bankruptcies to ever occur—and each of the bankruptcies occurred in companies where financial statement misrepresentation had taken place;

(c) billions of dollars in investment and retirement losses;

(d) a sense that auditors could not remain independent when they were hired and fired by the managers that were preparing the misleading financial statements’

(e) a loss of confidence by many outside the public accounting profession in the ability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AICPA) to act in the public interest

Auditing—Concepts for a Changing Environment (5th edition)

Page 8 By Larry E. Rittenberg, Bradley J. Schwieger,

published by Thomason south-western 四大之一的毕马威又惹上了官司,罪名是滥用避税产品;因为要面对美国政府,人们开始担心它会不会因此步安达信解体的后尘。直到2005年6月16日,毕马威通过其官方网站向媒体表示,公司将对从1996年到2002年期间提供的非法避税服务负责,同时还对该不法行为给美国国库造成的14亿美元直接 经济 损失表示歉意。美国当地时间2005年6月23日,毕马威和美国国税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下称IRS就避税事件达成免除刑事指控的协议。但这并不表明毕马威从长达三年的避税事件中彻底解脱,尚未商定的高额罚金和巨额的民事诉讼还在等着它。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年初,毕马威刚刚就施乐公司事件和美国证监会达成和解,同意支付2250万美元罚金以摆脱美国证监会对其允许施乐公司自行操纵其会计账目的指控。

由此可见,完善的 法律 监管制度和民事赔偿制度使得注册会计师承担了部分的风险,但这也一定程度保证了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因为注册会计师在其中从一个完全依靠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的角色转变为与公司紧密联系的利益相关者。如此的制度安排优化的审计的制度结构,加强了审计信息的可靠度。

(四)我国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制度

相比美国严厉的监管,在我国,事务所民事赔偿制度的不健全使得投资者缺乏对高质量审计的保险需求。根据我国证券民事赔偿的法律规定,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虚假陈述提请诉讼有着许多苛刻的条件:即只有上市公司因财务报告虚假而受到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法院才予以受理该项诉讼;不允许股东集体诉讼。考虑到诉讼成本,投资者几乎不可能从事务所获得因财务报表虚假陈述而造成的投资损失。事务所对投资者的保险职能几乎事实上不存在。这样,事务所民事赔偿机制的不健全客观上使得投资者难以对事务所的审计业务质量产生信任感, 企业 也缺乏对事务所的保险需求。

审计质量整体水平不高,审计失败时有发生会计师事务所是一个盈利性组织,他们确保审计质量的动机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首先,市场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其次,对审计质量不合格的事务所的严厉惩罚。但是如前所述,对高质量审计需求的匮乏使得事务所缺乏提高审计质量的激励,而对事务所的法律诉讼几乎不存在。这样,我国证券审计市场审计质量整体水平不高,审计失败时有发生。

1998年,因在“琼民源”年报审计中严重违规,海南中华会计师事务所遭证监会处罚。

1998年,成都蜀都会计师事务所因为红光实业出具有严重虚假 内容 的财务审计报告受到 中国 证监会的处罚。

1999年,因为东方锅炉出具虚假验资报告,四川会计师事务所遭财政部及证监会处罚。

2001年,因为银广夏出具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深圳中天勤遭财政部处罚。

2001年,为麦科特发行上市出具严重失实审计报告的深圳华鹏会计师事务所相关人员被追 究责任。

2001年,原郑州会计师事务所签字注册会计师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为“郑百文公司”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遭到中国证监会处罚。

2005年,财政部对8户上市公司、8家会计师事务所和23名注册会计师做出处罚。其中,对深圳中喜会计师事务所予以撤销, 对浙江光大会计师事务所予以暂停经营业务,对华寅、天津瑞泰、山东东慧等会计师事务所予以警告, 责令普华永道中天等四家会计师事务所针对查出问题进行整改。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 www.finance.sina.com 由于我国 目前 对注册会计师的赔偿制度尚无定论,所谓的监管只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行业自我监管、中国证监会、财政部的监管,所以处罚力度较小,警示性不如美国强。

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大规模合并内资事务所、本土化战略和中国的不完善的法律制度,在诸多的上市公司审计中也难以独善其身。

其中,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最为头疼的莫过于顾雏军事件了,德勤为科龙2003年年报出具的“非标准无保留意见”遭到市场各方的质疑。

2005年,财政部的一纸公告将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推向了前台。尽管普华永道中天此前主动解除了黄山 旅游 (600054.SH)和京东方(000725.SZ)两家上市公司的审计聘约,但是财政部还是责令该事务所整改,并对具体参与审计的谢骞和牟磊两名会计师处以警告。

和“撤销”或者“暂停业务”相比,“责令整改”属于较轻的处罚措施,但这毕竟是中国官方对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第一次公开处罚。对于四大的超国民待遇,中国官方首次对其说了不字。但是,审计整体质量的提高和严厉的监管是分不开的,而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其最好的制度保证。

五 结论

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审计质量不高,公众对注册会计师公信力缺乏信任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独立审计需求不足,而审计需求不足又是由于:

1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代理冲突引发的审计需求未体现在我国的企业中

2 法律制度不完善,缺乏民事赔偿制度,注册会计师不是其中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导致审计质量的下降。

有鉴于此,笔者的建议为:

(一)完善法律环境是培育独立审计需求的基础

现代 企业 理论 把企业看成是一系列契约的联合体,独立审计是降低企业利益相关者与管理人员之间契约的签订成本与实施成本的外部治理机制之一。而法律对产权的保护就是所有契约最基础的部分,它不仅是审计契约得以实施的保障,而且也激发了企业对独立审计的需求。目前我国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诉讼风险几乎不存在,这减弱了对注册会计师机会主义行为的约束;更最重要的是损害了股东对事务所公信力的信心,而事务所的公信力是整个职业能够存在的根本。

因此,完善法律环境,尤其是健全审计师的民事赔偿机制,是培育审计需求的基础。如果企业失败或者审计失败,股东能够向审计师追偿部分损失,这一方面使得审计师必须在执业时兢兢业业,确保审计质量;另一方面拓展了企业对独立审计的保险需求。

(二)完善公司治理,消除内部人控制现象

正是由于 社会 公众股股东的弱小和大股东专权内控,才造成我国证券市场审计有效需求的缺位,因此,只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使产权真正明晰,两权真正分离,才能形成对外部独立审计监督的自发需要。

资料来源和 参考 文献

1 Jensen M. & Meckling W. 1976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 305-360 3 Wallace W.A.1987, the economic role of the audit in free and regulated markets review, Research in accounting regulation vol 1:7-34

4 Larry E. Rittenberg, Bradley J. Schwieger Auditing—Concepts for a Changing Environment (5th edition) Page 8-9 published by Thomason south-western

5 谢少敏 《审计学导论——审计理论入门和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年

6 薛祖云、陈靖、陈汉文《审计需求:传统解释与保险假说》2004年

7 曾颖、叶康涛所做的数据研究《股权结构 代理成本与外部审计需求》(《会计研究》2005.10

8 新浪网财经,免费论文网

9 张奇峰 《上市公司独立审计需求:原因与治理》(《财会通讯》 2006年 第4期)

10王悦 《利益冲突、审计需求与审计师力量》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12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金色的鱼钩》缩写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金色的鱼钩》缩写
重病之人
《金色的鱼钩》缩写
乐于助人的她
绣墨梅的妈妈
《金色的鱼钩》缩写
《金色的鱼钩》缩写
我的老师
一个穷困潦倒的人
刘爷爷·旱烟袋·筛子眼
《金色的鱼钩》缩写
热爱生活的外婆
时髦女郎
居住区规划的理解
建筑施工中几种常见质量通病的分析
粤东北客家围龙屋建筑中的风水
居住区教育设施的服务半径
建筑中的不发火地面
地下商业建筑空间发展目的及意义
施工组织、施工方案的区别及审核
智能大厦的系统规划
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施工组织设计的概念
未来五年建筑行业8类人才将成新宠
分析建筑工程拖延工期的原因及对策
建筑工程报价了解以及决策应用
未来居住区规划的设计
住宅电气设计
《胖乎乎的小手》写作训练 一双胖乎乎的小手
《胖乎乎的小手》趣闻故事 孝顺的小乌鸦
《胖乎乎的小手》考点练兵
《棉鞋里的阳光》整体阅读感知
《棉鞋里的阳光》老师语录
《胖乎乎的小手》写作训练 我只要一颗红气球
《胖乎乎的小手》趣闻故事 席间怀橘
《胖乎乎的小手》写作训练 分享快乐
《棉鞋里的阳光》重点字词的意思
《棉鞋里的阳光》重难点分析
《两件宝》
《棉鞋里的阳光》作者简介
《胖乎乎的小手》第二讲义
《棉鞋里的阳光》重点问题探究
《棉鞋里的阳光》重点字词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