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天地大舞台——解析义和团运动戏剧性格的启示

天地大舞台——解析义和团运动戏剧性格的启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天地大舞台——解析义和团运动戏剧性格的启示

天地大舞台——解析义和团运动戏剧性格的启示 天地大舞台——解析义和团运动戏剧性格的启示 天地大舞台——解析义和团运动戏剧性格的启示 义和团多戏缘,不辩真幻。聚众起事唱戏,练拳如演戏,附体之神多为戏中人物,特技招式,亦如戏之所演。戏弄试将虚幻变成真实,义和拳想将真实变成虚幻。义和团运动的戏剧性格,有其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中国乡村戏剧组织乡村的公共生活,并作为民间意识形态提供给乡民集体认同的观念、价值与思维模式,其中包括肯定现实秩序的正统观念与否定现实秩序的乌托邦因素。戏曲为义和团运动的发生准备了社会公共机制与文化意识形态基础,同时也塑造了这场运动的形式与观念。义和团运动的心理经验具有明显的戏剧性格,它通过表演创造出一种"真实的幻觉", 其中有自由也有虚妄,最后自由也变成虚妄。本文研究的宗旨不仅限于揭示戏曲与义和团的关系,还在于通过分析这个有趣的个案,提示中国文化的某种深层问题:中国文化性格中的某种戏剧化倾向甚至中国文化的戏剧性格。

天地大舞台——解析义和团运动戏剧性格的启示 天地大舞台——解析义和团运动戏剧性格的启示 天地大舞台——解析义和团运动戏剧性格的启示; 戏曲构成乡民对整个外部世界的认识与想象。而且由于戏曲形象情景的具体性,未知的世界、悠古的历史,都呈现在面前,栩栩如生。明恩溥发现,乡民们所有的历史"知识",几乎都来自戏曲,其后果是使他们所有关于历史的观念,都处于虚幻与真实之间。箸夫论戏曲锢蔽民智,也说乡曲愚氓、目不知书,将戏曲假托附会之事,据为典要,津津乐道 。戏曲构成乡民的世界观念,其境界令人神往,恰在于其半真半幻。对于现实生活经验极端狭隘的村民来说,戏剧就是他们接触、经验外部世界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构成了他们经验中的外部世界,包括古代、异乡与神鬼域。这个世界是广阔悠古的,但不辩远近;这是世界是可知可感的,但不辩真伪。

乡村戏剧在传统社会的意识结构上,超越了个人化的日常生活经验,进入一种集体的意识形态,其中有关于共同历史与超验世界的知识,有道德生活的是非观念。乡村戏剧的保留剧目,成为民间意识形态的百科全书。它不仅赋予历史以具体可感的形式,延伸了乡民经验的时间维面,而且还扩展了外部世界。这个外部世界有真有幻,真幻不分,前者如异乡的人与事,后者如神仙妖魔的领域。

乡民在戏剧中认同世界与历史观念,也认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系与组织中的象征与规范。义和团确实以戏聚众,以戏庆祝胜利,罚教民唱戏。明恩溥发现华北村民们表达喜悦、感激、甚至处罚,都可能唱戏,有时将现实中外界发生的事,也编入戏唱。吕舜玲研究莆仙戏,指出"戏曲舞台是神明执掌民间事务的法庭",甚至带有巫术性,"可以为人补运禳里,驱邪压煞" 戏曲在体现乡村社会的价值观念时,更明显地表现出民间意识形态的权力意义。

戏曲作为民间社会的意识形态,表现乡民有关现实生活的知识与价值观念,其中包括肯定现实秩序的正统观念与否定现实秩序的乌托邦因素。民间说唱戏是劝善的,道德教化也提倡"不关风化体,似好也徒然",这是正统观念;另一方面,戏曲中又多打家劫舍、幽期密约、荒诞不经的绿林寇盗、才子佳人、神仙鬼怪的戏,伤风败俗,屡被官禁,这是非正统或消解正统的观念。在一个社会的总体意识形态中,有多种观念相互矛盾冲突、关联互补 。儒家礼教思想作为意识形态,在知识权力上都维护现存秩序,戏剧作为乌托邦,在话语上具有否定现存秩序的功能。曼海姆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一书中区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尺度并不在于虚幻与现实,因为意识形态对现存状况来说也是虚构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同样作为虚构,区别的标准在于,意识形态的取向是肯定现存秩序,而乌托邦的取向是否定现存秩序 。我们看到在戏曲中同时包含着中国民间社会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因素。戏曲一方面讲忠考节义,另一方面也讲盗冠淫乱,绿林好汉与才子佳人都可以是正面人物。

演戏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乡村公共生活的文化仪典,其结构与功能的意义,早已超出我们一般理解的审美艺术的戏剧。它在社会组织结构上,是超越家庭、宗族、村落的,可能是乡村生活中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社群公共生活方式。它为义和拳聚众提供了唯一可能的社会机制与机会。 天地大舞台——解析义和团运动戏剧性格的启示 天地大舞台——解析义和团运动戏剧性格的启示 天地大舞台——解析义和团运动戏剧性格的启示事实与虚构难以分别。"

义和团运动的戏剧性格,还表现在表演性行为与心理的群体性上。从演剧活动到文化仪典到社会运动,群体性是一个突出的特征。我们关注的不是参与者的数量问题,而是参与者的群体行为的精神或心理特征。

在同一种文化类型中我们讨论戏剧活动与义和团运动,其内在精神的同构性就成为合理的前提。戏剧表演具有群体性,演员与观众、观众与观众构成被某种幻觉集合到同一时空中的集体,而"集合在一个集体中的所有的人,他们的情绪和思想都是一致的。" 戏剧"真实的幻觉"创造戏剧群体,而群体心理也有助于创造真实的幻觉。天缪生批判文人雅士不道,世间观剧者多妇人孺子细民,致使戏曲堕落。美国著名戏剧理论家汉弥尔顿则认为这不是戏剧堕落,而是戏剧的本质。剧场中的人群永远是孩子气的、感情用事的、轻信而好激动,喜欢热闹的,他们的心理介乎于妇孺与暴民之间。 义和拳设坛演拳,练拳者围观者构成一个没有明确界限的群体,有些围观者观看一段后,也就加入进来,拜师练拳了。据当事者回忆,围观者慢慢就会有一种忘乎所以的感觉,参与其中了,练功场子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心理"场"的感应,个人是不由自主的。

1896年前后,鲁西南的乡民开始在聚众唱戏后练拳起事的时候,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写作《中国乡村生活》,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出版了他研究大众心理的代表作《乌合之众》。他认为当众人聚集并形成一种"心理群体"时,无意识的品质就占了上风,群体中每种感情与行动都相互传染,所有的人都处于一种催眠式的半迷幻状态,清醒的理智与个性都不存在了,文明人突然也会变得原始愚昧。当事者回忆,义和拳以拳场为单位,一场算一伙,一伙一伙的、平常在场里练功夫,晕晕荡荡,如醉如狂,"一说攻打哪里,大师兄间一联合就集合起来,一联合就象一窝蜂似的都起来了"。 容易被这种群体迷狂心理迷惑的,还不仅限于乡愚细民。朝廷大员中也多有信神拳的。大学士启秀献策请五台山大和尚施法术攻西什库教堂,大和尚与大师兄率拳民进攻时,大学士刚毅"亦以红布缠腰、缠头,随之步行"。群体心理是缺乏理性甚至愚昧癫狂的。勒庞先生总结了群体心理的一系列特点:它易于冲动,变幻无常又骚动不安,它漫游在无意识领域,危险的幻觉从生,随时可能听命于一些荒诞的暗示,而且无所顾忌地投入行动,"无论这种行动是纵火焚烧宫殿还是自我牺牲,群体都会在所不辞"。群体的情绪简单,但富于夸张,容易偏执、专横、保守,在道德上表现得残暴与富于破坏性,但也可能极为崇高勇敢。群体心理理智脆弱,想象却极为活跃丰富,它可以将幻想变成现实,在现实中看到天堂,因此,群体心理也是宗教的基础。 勒庞在讨论群体想像时涉及过戏剧表演,汉弥尔顿的剧场心理学,就受到勒庞的影响。勒庞的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义和拳精神,那是一种戏剧性的幻觉引起的激情与愚颓。梁启超说义和团是"一幕滑稽剧"。更极端者说义和团是"无知迷信与暴民歇斯底里的产物","没有理性的行动","其影响之所及,造成无理智表现之可能,成为一种狂癫之暴民,天下之险莫过于此。"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骄傲是失败之父
共迎北京奥运
2020,我来了!
小学生看奥运比赛(七)
奥运福娃来我家
小学生看奥运比赛(六)
我爱奥运
一件感人的事
小学生看奥运比赛(四)
二十年后的故乡
致奥运冠军的一封信
奥运之“神”
敲“锅”打“盆”迎奥运
奥运首日金牌赛事
律师个人工作总结
资料员工作总结
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电力职员工作总结
见习期工作总结
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国土局个人工作总结
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执法局2009年工作总结
电脑教学工作总结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报告
2009年公司董事会工作报告
设计公司年终总结
宣传报道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浅谈中国现代建筑教育中的传统文化因子引入
偷税罪新论(3)刑法论文(1)
发挥金融机构在反洗钱中的作用(3)刑法论文(1)
春节文化下的一月价值溢价与小公司效应
清明节旅游文化传承导向研究
破产犯罪之立法研究(4)刑法论文(1)
“人质型”犯罪的适用问题辨析(2)刑法论文(1)
清明引发的传统文化思考
《清明上河图》澳门展 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浪漫情人节VS传统元宵节
刍议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对“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作用
清明文化品趣
反倾销与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2)刑法论文(1)
清明出行回归自然文化休闲 游客“偏爱”短线游
《惊弓之鸟》说课设计之一
《长城》说课设计指导
《赵州桥》说课设计
《翠鸟》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之二
《四季》第一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猫》说课设计 从“文本课程”到“体验课程”
《掌声》
《火烧云》说课设计之一
《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翠鸟》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父亲和鸟》说课设计之一
《乌塔》说课设计之一
《将相和》说课设计之二
《秋天的雨》
《金色的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