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中国审计文化理念构建与作用机制

试论中国审计文化理念构建与作用机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论中国审计文化理念构建与作用机制

审计文化是审计群体在长期审计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被共同认可和遵循,带有审计取向、精神、道德、作风、思想意识、行为方式、规范、制度及其具体化的物质实体等因素的总和。审计文化主要由三个层次组成:一是审计物质文化,包括审计工作、审计环境、审计条件等,它外显审计文化的发达程度;二是审计制度文化,包括审计规范、政府审计机构组织方式等,它是审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三是审计精神文化,它是审计文化的核心,是全体审计人员认可和遵循的带有职业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工作作风、道德规范、职业习惯以及审计人员对审计事业的责任感、荣誉感等,它构成了审计文化的特定内涵。

一、 中国 审计文化的差异性

中国审计文化的差异性是审计主体在审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特性,主要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

1. 时间上的差异性。中国审计文化因 历史 背景的不同而具有鲜明的 时代 特征,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审计职能的变迁。在审计刚刚开始的1983 年,审计隶属于行政部门,强调行政处理处罚手段,审计结果主要送达被审计单位,以突出合法性为主,强调为维护 经济 秩序服务。1987 年,“十三大”确立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使审计的运作方式非常接近市场经济 理论 。1997 年, “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 ,并把它作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审计作为国家对市场经济的一种宏观调控方式,其活动重心也越来越转向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信息和经济控制服务。我国加入WTO 不仅对经济有着直接的 影响 ,而且对 社会 的 政治 、 法律 和文化意识等均产生了重大影响。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政府及其他公共部门提高经营管理活动效率,有效使用纳税人资金,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加强对政府活动有效性的监督检查,审计便开始由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向效益审计转变。可见,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审计文化带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审计文化中行政色彩逐步淡化,而其为经济发展服务的专业性、 科学 性色彩越来越鲜明。

2. 空间上的差异性。空间上的差异性也称地域上的差异性,主要包括 自然 条件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文化差异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对审计文化的影响不尽相同。如从总体风格上讲,某些地域的审计人员多习惯于从整体、宏观、战略上去考虑 问题 ,谈问题一针见血,突出对全局的把握;某些地域的审计人员则更多注重对具体审计证据的 研究 ,更多强调证据的适当性与充分性、审计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等具体方面。可以说,前者对战略问题考虑得较多,而后者对战术问题考虑得较细,其结果形成了审计文化的不同风格。

二、构建中国审计文化理念

新时期的中国审计文化建设包括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三个层面。

1. 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是中国审计文化的关键,它把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连为一体,包括审计组织体系、审计法律、法规、准则和职业道德的建设与完善。总体而言,制度层面的审计文化建设由于在政府的直接管理下更多体现出来的是规范性建设,所以无论是审计组织体系还是审计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一旦制定就由政府推广,各级组织执行。这样,审计文化制度层面的差异性在这种强势规范性的干预下将会逐渐减少。

2. 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不能推行“规范化”或“统一化”。对待精神层面审计文化的差异性,我们应该做到扬弃、互补、借鉴、创新,抛弃消极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因素,保留与发扬其积极的因素,将整体性与层次性结合、共性与个性结合,进一步创新与发展审计文化。

3. 物质文化建设。审计物质文化决定审计精神文化,审计物质文化的发展与完善将推动审计精神文化的发展与完善。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我们必须承认审计文化物质层面的差异性还是相当大的,因此,必须减少物质层面建设的差异性,缩小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在物质文化上的差距,促进审计文化的协调发展。

构建具有 中国 特色的审计文化,要用审计精神凝聚人心,使之成为全体审计人员的共同追求和行为准则;要开展理想信念 教育 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审计人员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恪尽职守、敢于负责、艰苦奋斗、廉洁自律、按章办事、遵纪守法的精神;要通过提高审计人员的思想 政治 素质和 科学 文化知识,为审计的 发展 和创新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确立全新的审计理念,跟上 时代 步伐,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和全局意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文化理念。

三、中国审计文化的作用机制

与其他管理资源、管理要素的作用机制不同,审计文化的作用机制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具体来说,中国审计文化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融会先进审计文化要素。要加强跨文化管理 研究 ,促进跨国家、跨地区及跨行业文化的融合性和重塑性。在知识 经济 时代,应从根本上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适应新时期审计文化建设的需要。

2. 注重审计文化的立体构建。审计文化各个层面的有机结合,赋予了审计文化生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审计精神是维系审计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有了积极向上、勇于开拓的精神,审计的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才有构建的骨架。因此,在审计文化建设中,一定要注重审计文化的 规律 性,借鉴吸收先进文化成果,使审计文化建设过程成为审计人员素质提高的过程和不断得到激励的过程。

3. 审计文化的机能在于将知识等因素和审计人员融为一体,从而造就出一批适应时代进步要求、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审计文化将科学技术知识、人文 社会 知识凝结为审计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种综合素质又通过审计人员发挥着知识、 科技 和智能的机能。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科技和智能在社会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这一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审计人员作载体。

4. 审计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是由其审计精神、审计心理、审计道德等观念支配的,而审计价值观又构成上述观念的核心。因此,审计文化使审计群体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理想和目标。在拥有共同价值观念、理想和目标的审计群体中,人们完全了解自己工作的重大意义,其行动的动力不是仅来自制度、纪律的约束和奖金的刺激,而是在更大程度上来自内心深处对于理想、目标的自觉追求。

5. 由于审计文化中群体共同的价值观、道德观、精神、思维和行为方式的作用,审计组织在同一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全体成员具有一种强烈的一体感,这就非常有利于审计组织内部人员的协调和一致。因此,审计文化将发挥组织“调节器”的机制,将审计组织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消灭于萌芽状态。

6. 审计文化将审计组织的管理与控制深入到审计人员的思想深处,形成“内控”机制。这些内在的以审计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观念和审计行为准则,成为了人们行动的基本指南和规范,并以其特有的内驱力引导、规范着审计组织的全体成员,使其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因此,审计文化将审计组织的组织目标、宗旨和社会责任内化为审计人员的审计精神、审计心理、审计道德、社会责任感,并规范化为审计行为准则。

7. 审计文化主要通过审计组织及其成员的行动,发散和辐射其 影响 。审计文化的外化就是在审计客体和社会公众中树立起自己的形象。

审计文化对我国审计事业和审计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自从审计机关成立以来,审计工作日益规范、成熟,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形成了一定的审计文化基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审计文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发展。广大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应融为一体,形成相互支持、取长补短、激励竞争、共同进步的良好机制,共同创造面向未来的先进审计文化。

[ 参考 文献 ] [2 ]陈维众. 浅谈审计文化建设的生存与发展[J ] .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 ,

(1)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戏猫
小辣妹
中国的骄傲——“神六”
童年“顽”事
这件事真使我后悔
王刚真了不起
人间天使,万古流芳
参加《红五月歌咏比赛》
批评
我愿是……
写成语比赛
我爱读课外书
十月颂歌
挣“工资”
美丽的滨江长廊
试析应用文写作的评价标准
试析有效开展中职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和策略
关于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机制初探
关于福州电业局培育竞赛调考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试析创新县级供电企业教育培训手段
关于高校图书馆背景音乐的运用
关于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不足的成因分析及建设路径
试论教学秘书在高职教学管理与实施中的作用及任务
简论多元智能视角下高职学生考核评价探索
简论利用高校大型仪器进行人才培养的探讨和实践
简论大唐国际陡河发电厂教育培训中心创新工作实践
关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关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探索
关于中国3G现状与高职通信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山市》教学设计
《山市》教学杂谈
《山市》教学设计
《野草》简介
在“探究”中学习──《山市》教学设计
《山市》教学设计
《山市》说课稿
《山市》教学设计
《山市》教学设计
《山市》教学案例
《山市》教学设计
双关的修辞手法
《山市》教学设计
《山市》教学设计
《山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