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谈新环境下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特点和应用
随着 会计 电算化的日益普及,审计手段已经由传统的手工审计向 计算 机辅助审计过渡,会计信息计算机化的 发展 ,必将促使审计工作接受信息技术的改造。在新环境下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有着新的特点和 应用 ,只有熟练掌握了计算机技术,才能更好地适应审计工作的发展。
一、在会计信息计算机化的新环境下,会计信息呈现出的新特征
(一)会计信息 网络 化的实现,使各种财务信息能够得到充分的综合 分析 处理的设想变为现实,充分的网络技术条件的保证,使得会计工作人员可以快速全面收集一个地区和多个地区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外向性。会计系统的外向性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全面及时地了解具体 经济 业务的详细信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三)会计信息计算机化的应用,使审计风险以其特有的形式表现在审计工作过程中。根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第47号审计标准说明,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这就需要审计人员采用新的审计技术、审计 方法 和新的审计思路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上。
二、在会计信息计算机化的新环境下,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特点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有助于增强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快速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计算机能够对会计信息进行高质、快速、大量的处理,而审计工作的对象正是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的财务信息及其他会计资料,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充分运用提高了审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快速性,促使审计人员把主要精力用于那些应用专业判断的工作中去。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可以扩展被审计对象的范围,由书面形式向其他媒介形式扩展。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可以直接对被审计单位的全部会计资料进行审计,无论其资料是以书面形式保存还是储存在计算机系统的磁媒介或其他储存器中。
(三)计算机辅助审计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采用会计电算化的情况下,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能使计算机在审计人员的操作下对大量的会计信息数据进行全面有效准确的综合分析。
三、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可以在以下方面帮助审计人员审计:评价审计风险;分析性复核;进行会计信息测试;审计文书管理;审计工作的标准化。
(一)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风险
对采用会计电算化的被审计单位,审计人员首先要评价其内控风险,以确定审计人员依赖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程度,减少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在内控风险较高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就必须扩大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强化实质性测试的程序。在内控风险较低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 分析 性复核
通过分析性复核,发现异常的项目,例如:用审计软件发现某一阶段某项费用突然大幅度增加现象。现阶段的审计工作要涉及大量的审计数据分析,如果使用手工操作是不可能完成的,运用 计算 机辅助审计可以迅速、客观地完成分析性复核工作,审计人员可以及时准确地得到有关分析结果。
(三)进行 会计 数据测试
审计数据测试是指审计人员在实质性测试中把会计数据输入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里,检测被审计单位的手工控制和程序控制。会计数据测试一般包括以下 内容 :
1.使用已经处理过的会计数据来做测试
审计人员在做测试前预测把会计数据输入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后的结果,然后把会计数据输入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 总结 出实际的结果,对比预测结果和实际结果,从而调查分析差异。
2.在正常运作中模拟的测试环境
审计人员按已知条件构建一系列的交易,在正常运作中模拟的测试环境,使正常运作的数据结果同预测结果相比较,从中找到差异,发现审计线索。
(四)制作审计文书,加强审计文书管理
审计工作中会形成大量的各类审计文书,审计人员可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审计文书管理。先利用计算机软件将审计实施方案、取证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文书制作成模板,形成审计文书模板库。在审计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各种模板编制审计文书,在审计过程的各个阶段,将各种审计文书先后输入到计算机中,在下一阶段的审计工作中,可以调用前一阶段的审计文书。这样既提高了审计效率和质量,又保证了审计文书的规范一致。
在使用审计软件过程中,审计人员也可能会遇到被审计单位系统改变、审计软件过于复杂以及文件版本同审计软件不兼容等困难。
(五)促进审计工作的标准化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审计工作的标准化,推动了审计机关的依法审计、依法行政。其作用表现在:
1.审计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审前调查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处理处罚阶段构成了审计工作流程的全过程。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充分利用使审计人员能够较快地按照标准的审计程序开展工作,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从根本上体现了审计工作的依法行政行为。
2.审计质量的标准化。审计人员可以在审计软件的关键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如审计取证记录,可设立编制、复核、部门负责人审定等控制点,按照不同控制点设定不同的权限,在未执行前一控制点的情况下,无法进入下一步操作程序。这样做可以使审计责任明晰化,使审计质量更加标准化。
近年来,计算机已经成为审计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计算机辅助审计的 应用 已成为必然趋势,作为新时期的审计人员,只有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才不会“丧失审计的资格”。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为民族复兴而读书
- 吃螺蛳
- 爸爸的“礼物”
- 荒地作战
- 糖炒年糕
- 不眠之夜
- 安全演习
- 痛
- 他是谁?
- 铜铃山
- 共青森林公园一日游
- 春的声音
-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 泥鳅“跳楼”了
- 放飞心情
- 审计独立性与会计信息质量
- 试论审计风险模型的改良
-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探讨
- 上市公司外部审计制度变革
- 独立审计的百年发展
- 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权定位研究
- 浅谈对外商投资企业外汇收支情况表的审计
- 关联交易、利润操纵及其披露与审计
- 审计风险模型探讨
- 中国会计市场纵横谈—后WT0的竞争格局分析
- 南方保健审计失败案例剖析
- 英美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的变迁及其启示
- 审计风险与控制
- 安然破产案引发的审计信用危机
- 后安然时代的审计目标
- 《蜡烛》自读理解卷
- 《蜡烛》疑难解析
- 读《蜡烛》
- 索瓦什老婆婆
- 小姑娘的故事
- 《蜡烛》词义辨析
- 《蜡烛》结构分析
- 百合花
- 《蜡烛》中心思想
- 《蜡烛》重点难点讲解
- 《蜡烛》问题探究
- 《蜡烛》词语解释
- 《蜡烛》写作特点
- 《蜡烛》习题精选
- 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