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审计取证模式的发展与探索

审计取证模式的发展与探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审计取证模式的发展与探索

审计取证模式在近一个世纪经历了三个 发展 阶段:账项基础审计阶段、制度基础审计阶段及风险基础审计阶段。在此基础上,审计取证模式现已发展到第四个阶段—— 分析 审计阶段。每一种审计取证模式的改进和提高,不仅仅是实施审计工作基本技术手段的发展和提高,更重要的是审计职业界规避和控制审计风险的意识和能力的提高。进入新世纪的 中国 审计,需要跟上这一发展潮流,尽快改进和完善审计 方法 ,积极探索审计取证模式新体系。

一、审计取证模式的发展轨迹

从 理论 上讲,审计取证模式可分为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这三种取证模式对审计工作都有不同的要求。

1、账项基础审计取证模式。最早的审计取证模式是以 会计 资料为切入点进行查错纠弊式的审计,其基本要求为,审计人员首先取得各个账项的明细表,与总账核对后再核对会计报表,顺向或逆向核对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通过检查、观察、函证、询问等具体方法取得证明性材料。审计工作考核指标是查出的违纪违规金额,审计程序是采取凭经验直接看账的做法,审计过程一般不编制工作底稿,只对查出的 问题 取证,审计档案也是按报告所列问题先后排列证据,审计结果的表达方式是审计决定和意见书。通常查出几个违纪违规问题后即可结束审计,但很少有完整的审计,虽然审计结果也对被审计对象做出评价,但没有规范的工作底稿为依托,很难说明会计信息反映实际情况的真实性,做出有证据支持的全面评价。这一时期,开始引入“测试”的方法,同时由于资产负债表审计的出现,使得详细检查的方法逐步向抽样检查的方法过渡,但并未彻底改变传统的账目基础审计。

2、制度基础审计取证模式。在 现代 企业 经营环境下,制度基础审计是人们公认的审计取证模式。它是以内部控制制度评审为基础所进行的审计,其程序设置切入点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测试和评价,来确定账表余额检查的深度与广度,最终达到检查证、账、表余额真实性的目的。其基本审计证据模式是:调查内部控制的证据、控制测试的证据、业务实质性测试证据、分析性测试的证据、详细的余额测试的证据。在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基础上实施分析性测试,通过对不同业务过程的内控制度下产生的财务资料、非财务资料,以及相互之间关系进行比较 研究 ,从而对该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以及执行情况做出全面分析与评价,进而有重点地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注重剖析产生财务报表结果的每个过程,从而提高了审计质量和效率,降低了审计风险。制度基础审计的出现,突破了账目基础审计的框架,采用了全新的思路与措施,是现代审计发展和成熟的标志。

3、风险基础审计取证模式。风险基础审计是迎合高度风险 社会 的产物,是对制度基础审计的进一步完善。审计过程的每一环节几乎都存在风险,都需要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与控制,概括为计划风险、证据风险和报告风险。而风险基础审计就是以这三种风险的分析与控制为着力点所进行的审计。取证过程的第一个环节:计划风险主要包括选择客户的风险、配备审计人员的风险和签定业务约定书的风险。在期中期末阶段,取证风险的分析与控制成为该阶段的一大特点。取证过程的第二个环节:证据风险包括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前者的控制主要依赖于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和周密的实施方案,严格遵照审计准则要求实施审计工作,对审计过程给予适当的监督,对审计工作结果进行质量检查。后者主要是指对非统计抽样风险和统计抽样风险的分析与控制。取证过程的第三个环节为报告风险,完成审计阶段的重要工作有检查或有事项和期后事项,评价审计结果,撰写审计报告。

完成审计阶段的工作不仅包括撰写审计报告,选择报告类型及措辞,同时还包括检查或有事项和期后事项,这两项工作的评审对形成审计结论有重要 影响 。对其关注是控制审计风险的一大重要举措,通过对审计阶段的风险的认识与有意识的控制,可以使审计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但是由于风险基础审计的整个审计过程涉及审计风险的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的评价,在一项审计活动中,审计风险的大小可以根据所调查了解的情况做出定性评价,而要做出恰当的定量评价就比较困难。正因为如此,使得风险基础审计 目前 仅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公认的程序。在实际工作中,各国审计界在风险基础审计的运用上基本都采用的是制度基础审计的取证模式,但与其有所区别,风险基础审计在审计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都要进行风险分析和控制,因此说风险基础审计是制度基础审计在方法上的发展和提高。

审计取证模式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的演变轨迹。而这一演变是在审计所面临的内外变革时出现的,尤以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为主。当外界对审计的要求是查错防弊时,与之相适应的必然是账项基础审计。这时,审计方法并没将客观的风险显现出来,人们并没明确风险因素对审计的影响。当外界随经营环境的发展变化要求证明财务报表真实性、公允性的要求出现后,审计人员必然选择制度基础审计方法,风险成为人们的明确意识,抽样方法的使用将客观的风险完全暴露,职业界更意识到控制风险的重要性。从审计目标上说,风险基础审计与制度基础审计相同;从审计程序上说,风险基础审计没有脱离制度基础审计,其基本过程完全一致;从审计方法上说,风险基础审计比制度基础审计更强调审计全过程的风险因素分析与控制。现阶段,在审计风险不断加大的情况下,风险基础审计已愈来愈受到审计实务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然而,尽管风险基础审计模式被认为能够顺应知识 经济 时代 的审计环境,是 现代 审计 方法 的最新 发展 。但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审计风险的高低难以做出恰当的定量 分析 ,从而限制了统计抽样的 应用 。即使审计风险水平能够合理进行定量分析,其审计结果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抽样审计,均是根据对部分经济业务的实质性测试结果得出结论。所以只能保证部分真实性,审计人员本身造成的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

基于以上原因,审计界还应进一步探索我国审计取证模式的新体系,做出更为现实的选择。

二、我国现代审计取证模式的探索——分析审计

在20世纪70年代,分析技术作为审计取证的切入点就已经得到审计界的关注。分析审计属于审计界所开发的有别于 会计 方法的审计特有方法,因利用分析审计所获得的审计证据属于“软证据”范畴,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分析审计在审计取证方面表现出来的独特性,一直得到审计界的广泛关注。

分析审计具有以下特征:其一,分析审计是利用财务数据之间、非财务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的合理关系建立分析模型,推测出被审计项目的目标结果,然后与其实际结果相比较,确定被审计项目的总体合理性,或取得证明该项目可以被接受的证据,无需确定总体项目的数量和样本规模;同时分析审计是通过间接测试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可以使审计人员从大量的直接测试中解脱出来,从而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其二,分析审计是通过对被审计项目总体合理性的测试来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因此它克服了抽样审计仅根据对部分经济业务的实质性测试结果而得出结论,其审计结果只能保证部分真实性的局限。正是由于分析审计具有上述特征,在制度基础审计的缺陷逐渐暴露,风险基础审计的实现还有待完善的情况下,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审计学者 研究 分析审计技术,以更新现有的取证模式。

随着人们对分析审计认识的加深,以及对分析性审计证据质量的实证研究,逐步改变了审计人员对分析审计的认识,使得分析审计在审计实践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分析审计模式与上述三种审计取证模式相比具有不同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分析审计模式不具有特殊的审计程序,而是与上述三种取证模式有机结合,以各种分析技术作为审计的切入点,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分别运用账目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的取证程序。具体而言,针对内部控制较为健全的组织,可采用分析性测试与制度基础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如果组织的内部控制略差,更应加强分析性测试,以抵消内部控制可依赖性的不足;如果基本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还可采取分析性测试与账项基础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在这里分析技术已不仅是审计取证的一种技术手段,同时也作为审计取证的切入点,在审计各阶段运用分析技术,将本期资料与前期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其变动情况确定本期审计的重点,结合不同的取证模式,以得出更为准确的审计结论。

由于分析技术涵盖审计阶段的全过程,分析审计模式能较好地满足现代审计的不同需求,因而在现代审计实务中得到广泛应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所以,我们说现代审计已进入到了分析审计时代。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感悟生命
成绩是万能的吗?
我和书的缘分
攀登
感受中国的节日
提到泪,我也累了
母爱无边
母亲和我
出口成“脏”实不该
爱只有一个字
今天,更需要雷锋精神
大课间
梦中的水之声
春姑娘对我说...
诚信就在我们身边
湖北服装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1)论文
论我国破产管理人选任的立法失误及其纠正
西陇海
甘肃民营企业发展的现实障碍及对策探析(1)论文
我国海上人身伤亡赔偿责任限制的法律适用
壮大县域经济的战略思考(1)论文
浅谈创新教学模式 增强邓小平理论课教学效果
重庆市经济结构现状、问题及思考(1)论文
浅谈音乐创新教学模式初探
路径依赖与最低资本额安排
闽南城市化发展新解(1)论文
论保证期间
珠三角与长三角未来发展趋势比较(1)论文
劳动权论略
论中学音乐欣赏创新教学模式探究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