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审计判断偏误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措施

论审计判断偏误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措施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论审计判断偏误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措施

摘 要:在审计实务当中需要审计人员在审计各阶段、各环节作出审计判断。审计判断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审计结论的正确性和 会计 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而审计判断偏误的存在是导致审计判断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研究 审计判断偏误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关键词:审计判断;审计专业;审计准则

纵观近40年来的中外职业审计及学术审计的研究 文献 ,有很多资料都强调了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mericanInstituteof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s,1995)指出:“在执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专业判断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因素。”Mautz(1959)指出:“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扮演着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1995年,solomon在一项研究中,通过对近期的法庭意见及美国审计准则的全面回顾得出了结论,认为在当代财务报表审计的每一个领域中,审计专业判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各会计师事务所对此种观点也十分赞同。

一、审计专业判断的特征

国外近四十年来在审计专业判断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我国,审计专业判断也正在成为 理论 界的一个关注热点。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没有就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给出一个公认的定义。笔者认为,对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要给予 科学 的定义,须全面、准确地把握其特征。

首先,审计专业判断是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体现。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的判断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不仅体现了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更多地体现了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审计是一门技术,是一个充满肯定与否定的判断思维过程。在这样一个判断思维过程中,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度的职业敏感以及明察秋毫的洞察力,就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其次,审计专业判断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全过程。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需做出一系列重要判断,从制定审计计划方案、确定审计重点、设计和选取样本、评价抽样结果、核实审计证据,到审计风险的判断、重要性的评估以及通过综合收集的证据形成审计结论等,都需运用审计专业判断。

第三,审计专业判断同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密切相关。随着 社会 经济 的 发展 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核算的对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知识、信息、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逐渐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资本和劳动力两大生产要素,成为会计核算的重点。同时,会计对资金运动的揭示,也由事后向事中以至事前变动。所有这些变迁都意味着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对象在质和量上都存在不确定性。对于审计来讲,这种不确定性因素越复杂,就越需要审计人员以专业的水平或眼光作出判断。

第四,审计专业判断偏误是导致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审计判断偏误(judgmentbias),也称认知失误,是指可能导致审计人员作出错误判断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的后果是审计判断错误。导致审计判断偏误的原因综合起来无外乎三种,即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存在缺陷、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了解不够、审计程序存在 问题 。其中,专业知识是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的基础,专业知识的缺陷必然 影响 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水平,而对被审计单位经营了解不够及审计程序失当往往是源于错误的专业判断。

二、审计判断偏误的影响因素

根据认知心 理学 的观点,审计判断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心理过程,因此,审计人员是影响审计判断偏误最为直接的因素。任何一个审计判断都是针对一定的任务(客体)的判断,因此,审计判断任务就构成了影响审计判断偏误的又一个因素。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我们可以把审计人员判断看作一个由审计人员和审计判断任务构成的系统。由于系统与其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审计判断环境同样会影响审计判断偏误。由此可以看出,审计判断偏误是审计人员、审计客体和审计环境的函数。

1.审计判断偏误的主体因素

首先,审计人员对风险的偏好影响审计判断偏误。在经济学中,根据人们对风险的态度把人分为风险偏好型、风险中立型和风险厌恶型三种。审计人员在做出审计判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判断错误的风险,但承担风险的大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对待风险的态度。

其实,审计人员的知识差异影响审计判断偏误。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陈述性知识,它是由人们所知道的事实组成,这些知识一般可以用语言进行交流,它可以采取抽象和意象的形式;另一种是程序性知识,是指人们所知道的如何去作的技能,此类知识很难用语言表达。因此,程序性知识也就是智力技能,即完成各种智力程序的能力,而程序性知识是长期实践逐步积累形成的。所以,审计人员要进行审计判断,这两方面的知识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二者都是影响审计判断偏误的因素,不过后者影响更大。

第三,审计人员的经验差异影响审计判断偏误。一些研究审计判断的西方学者(比如Libby,1995等) 把经验作了更加广泛的定义,认为经验是包括第一手和第二手与任务相关的能够提供在审计环境中 学习 机会的广泛的境况,它通过技能的形式影响审计判断偏误。Marchant(1990)也指出,间接经验形成一般知识,直接经验形成具体知识。依此就可以比较好地解释为什么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能够作出正确的审计判断,因为他们具有比较高的技能,而这些知识又需要长期审计实践的积累。

第四,审计人员主观努力程度差异影响审计判断偏误。努力程度是一个主观性最强的因素。在一项审计判断中,审计人员努力与否与努力程度大小都会导致审计判断偏误的不同。努力程度的大小应该是审计判断偏误的直接影响因素。

2.审计判断偏误的客体因素

首先,受审单位的性质。一般地,审计人员对国有公司比私有公司需要更充分、更确切的证据,因为审计报告使用人对国有公司有较大的信任度。

其次,公认审计准则。公认审计准则提供了统一运用审计证据数量及质量的要求,阐明具体审计应达到的目标及达到的目标技术,审计人员若偏离准则的要求,须给以妥善的说明。

第三, 法律 诉讼与职业管理。倘若发表审计意见的根据不是很充分,则有可能因招致各种审计报告使用人的错误决策而起诉审计人员,同时职业管理委员会(如同业互检委员会)也可能会给以处罚。

第四,审计职业的竞争。审计职业的竞争增加了成本———效益意识,这就使有的会计公司可能以较少的审计成本来完成审计业务,但由此也引出了一个问题,即对每一具体业务缺少足够的把握。

3.审计判断偏误的环境因素

Libby和Lufut(1993)指出,审计判断偏误的环境因素包括:判断指南和技术辅助工具、多层组织的背景、责任关系、连续的多期的判断任务以及为了得到一个好的绩效的相当程度的货币激励、时间压力等。无疑上述环境因素都会对审计判断偏误产生影响,但这些因素基本上局限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范围比较窄。事实上,审计人员做出审计判断不仅要受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事务所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行业状况和社会环境等。因此,我们认为,环境因素应包括影响审计判断主体和客体的各种环境因素,既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环境因素,也包括会计师事务所之外的环境因素。

三、审计判断偏误的形成机制

《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第二十七条规定,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应当对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事项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进行记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反映在审计活动中,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乃至性格、习惯、心态等个人因素都会被带到审计专业判断过程中,从而影响审计专业判断的结果。审计专业判断具有主观性特征,这也是它的本质属性。因为明智公允的专业判断是审计人员对重要审计事项在合理认知预测基础上做出的准确而科学的审计决策,意味着审计人员所决定采取的审计程序和所选择的审计 方法 能节约审计成本,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反之,专业判断失误,意味着审计风险剧增,难以保证审计质量和实现审计目标。

导致审计判断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审计人员的所谓理性,但这种理性是有限的。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处理信息和 分析 具体决策时都会犯一些常见的错误,审计人员亦不例外。这些错误包括:不能明确决策问题、不能认识到审计所需的所有相关证据、在获取和鉴定审计证据时带有偏误等。这些错误都是有限理性的结果。

1.高估能力造成偏误

这一偏误是指审计人员过分相信他们作出准确估计的能力,任务越困难,过分自信的倾向表现得越明显。比如,因为审计人员过分相信已有证据的适当性以及他正确解释证据的能力,所以在没有收集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就作出判断,认为某账户不会存在重大差错和弊端,而事实恰恰相反。

2.易忆性形成偏误

此项偏误是指审计人员在判断审计事项是否可能发生时往往根据被判断的审计事项是否容易被回忆并确定其发生的概率大小。一般而言,形象鲜明或近期的经验更容易被记起来,所以被认为发生的概率较大。比如,在审计人员刚刚完成的业务中,应收账款项目存在许多重大错报,因此就认为所有客户的应收账款项目都很有可能存在重大错报,即便是这种情况相当少见。

3.信息修正偏颇导致偏误

这一偏误是指审计人员以最初的信息作为判断的起点,但随后出现的新信息不足以抵消最初的 影响 。但随着行业竞争、人员调整等新情况的出现,审计人员往往不能根据新情况对原有结论进行修正,因而以不充分的信息作出的判断产生偏误就在所难免。比如,当审计人员对销售与收款循环进行 分析 性测试时,他以去年的实际偏差率5%作为今年的最初预期偏差率,但自去年审计之后,该循环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员调整,审计人员没能根据当前年度的变化作出适当调整,产生判断偏误也就在所难免了。

4.忽视大样本而造成偏误

此项偏误是指当审计人员要靠多次观察来获取信息时,往往忽视样本量,忘记了大样本通常更准确的事实。由于小数置信律的作用,审计人员只想到小样本中获得的数据同大总体的相似性,而没有考虑因为样本大小不同而导致其代表性的不同,因此在判断时往往高估小样本结果的可靠性。比如,在确定存货的控制风险水平高低时,审计人员只从客户当期记录的一笔业务中抽了4%,并信赖这一样本,从而造成系统性的抽样不足。

5.偶然性平均化造成偏误

这是指审计人员常常错误地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偶然性将使得各种情况发生平均化,也就是说认为随机结果总是随机的。此类偏误的常见情况是:当审计人员检查一系列销售数字时,他可能期望见到随机上下浮动的数字,并会错误地解释分析性复核程序的结果。

6.性格缺陷产生偏误

这一偏误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指审计人员过分相信他们做出准确估计的能力,任务越困难,过分自信的倾向表现得越明显,而过分的自信就会产生判断偏误。比如,因为审计人员过分相信已有证据的适当性及其正确解释证据的能力,所以在没有收集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就作出判断,认为某账户不存在重大错报,而事实上却存在重大错报。另一方面是指审计人员过分优柔寡断,畏手畏脚,裹足不前,该判断时不判断,导致审计结果出现偏差,从而引起审计判断偏误。

7.联想惯性偏差产生偏误

此项偏误是指如果审计人员曾见到某些审计事项在一起出现,他就会高估这些事项总是一起发生的可能性。此类偏误的常见例子是:审计人员过去见到当主营业务成本下降时存货周转率就下降,那么现在就不会充分考虑其他原因造成存货周转率下降的可能性。

8.频率判断偏颇导致偏误

此项偏误是指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判断时,忽视了某种情况在整个总体中出现的相对频率,从而导致他错误估计这种情况在特定情形下发生的可能性。

四、审计判断偏误的防治措施

首先,提高对判断偏误的洞察力和强化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防止出现审计判断偏误的有效 方法 之一是提高审计人员对判断偏误的洞察力。而提高洞察力的主要措施是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帮助其不断 学习 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作为负有 经济 监督使命的审计人员,应具备如下知识结构:一是 会计 及其相关知识,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证券和资产评估等;二是 企业 管理知识,如经济学、组织学、营销、国际贸易等;三是国家政策和相关的 法律 法规,如公司法、经济法、税法等;四是相关外语知识;五是信息技术知识,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管理、 计算 机审计技术的运用以及计算机经营系统的评价。审计人员不仅要在以上学科方面具有比较深厚的 理论 功底,而且还应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能够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专业判断。

其次,提高审计专业判断质量。提高审计专业判断的质量,通常要调查审计师意见的一致性程度、审计师对于某项客观情况判断的准确性、审计师在较长时期内进行类似判断结果的稳定性,以及审计人员专业判断出现偏差的程度。它将有助于审计理论工作者以及审计实务界人士及时确定审计工作需要改善的环节,以及是否需要制定补救措施。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会计学教授Trotman认为,在 中国 ,审计人员在某些重要的审计专业判断上的一致性是审计专业判断 研究 的一个适当的出发点。同时他认为,由于审计专业判断在中国的 历史 不长,在开始进行这种判断的几年中,审计一致性可能相对较低,会计师事务所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审计意见出现分歧的领域的培训和复核过程上。

第三,牢固掌握审计准则,虚心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审计技术和经验。无论是国家审计准则还是独立审计准则,都要求审计人员在进行专业判断时须以审计准则为依据。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 发展 、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原有的审计准则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应注意保持和改善执业所需的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及时了解经济发展带来的新 问题 、新方法、新技术以及审计的发展动态,熟练掌握最新审计准则和实务标准,这样在进行专业判断时就能得心应手,尽量避免判断失误。同时,我国在加入WTO后,审计将逐步按照国际规则执业,由于我国的审计准则和程序与国际上有较大差异,虚心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审计技术和经验能够使我们少走弯路,结合中国的实际学习和借鉴其理论和实践经验有利于提高我国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

第四,提高审计队伍的整合协同能力。面对重大或复杂的审计任务,审计机关需要打破职能部门的业务界限,或组织下级审计机关整合审计力量联动协同作战。存在个体差异而且缺乏配合经历的审计人员被重新整合后,能否做到协调一致、整合联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专业判断的整体功效,快速实现审计目标,颇为关键。审计队伍整合后的联动协同能力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审计方案的认识实现快捷与一致;对执行审计计划、实施审计取证做到主动深入、相互补充、及时沟通;对审计处理包括信息处理达到迅速有效。总之,在实际整合联动审计中,须力争做到审计人员专业技术构成合理,思想认识统一,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求同存异,不同个体的专业思维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取长补短,相互协调,使审计专业判断的整体功效发挥得淋漓尽致。

第五,汇众家之长,充分发挥集体判断优势。集体判断的最有效方式是向他人咨询或与他人共同作出判断。由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总是有限的,向他人咨询或与他人一起作出判断可以弥补个人认识的局限性,从而能有效避免或减少个人作出审计判断时产生的判断偏误。另外还可采取相互核查的方法来发挥集体判断优势,当一名审计人员复核其他审计人员的工作时,可以发现其他人出现的判断偏误问题。

第六,增强审计人员对审计政策的把握一致性。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审计方法和程序有长足的进步。各会计师事务所评价其所作的审计专业判断与决策,可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尽管审计专业判断的最为明显的评价指标是所作判断的准确度,但在实践中很少有人会将准确性选作评价的指标,因为在绝大多数的审计项目中并不存在一个一目了然的所谓正确答案并以之作为评价的标准。在有关审计判断的研究中,多个审计师的一致意见是用于评价某一审计师的有关决策质量的最常用的标准。关于审计工作中工作人员意见一致的重要性多年以来在审计 文献 中已有详尽的论述。例如,“审计人员应有的谨慎程度的标准应参照在类似的情况下,其他审计人员的谨慎程度”(Will ingham和Carmichael,1971)。此外,当审计师遇上审计诉讼时,论证其他审计人员(特别是专业证人)在类似的环境中亦会作出同样的专业判断有助于保护审计师,使之免于承担责任。同时,在会计师事务所中,设置诸如员工培训、审计手册及分级复核等制度的目的之一,是提高事务所内部各审计人员所作专业判断的一致性。

参考 文献:

[2]肯·T陶物曼(kenT.Trotman),陆正飞,邱寒译。审计专业判断研究:有关研究的回顾及在中国研究的机遇所在[J].财务与会计,2004,(4)。

[3]孙坤。偏颇倾向:审计判断之因[J].中州审计,2004,(5)。

[4]张继勋。审计判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11)。

[5]程悦,张继勋。审计判断偏误的形成及其防治[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猫鼠成兄
海鸥妈妈有办法
我的伙伴
三0二班的男子汉
这算啥
玻璃又安好了
我心爱的小天牛
我的偶像TWINS
给弟弟的一封信
逗小妹妹
“冰小子“
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上海游记
海鸥搬家
两只老虎
试论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简析提高高职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浅谈农林专业大学生应树立大众化就业观
试析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研究
试论校企联动拓展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试析对高职“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
试析美国社区学院的功能与使命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启示
关于积极做好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试论合作要素分析的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简论会计专业岗课证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试析澳大利亚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及启示
浅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体系建构策略机制
试析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双师互补结构的办学思路
浅论E时代高职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论高职院校美育课“三级跳”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荆轲刺秦王》特殊句式
《荆轲刺秦王》写作特点
《荆轲刺秦王》人物形象
《荆轲刺秦王》多义词辨析
《荆轲刺秦王》结构分析
《荆轲刺秦王》课文评点
《荆轲刺秦王》中心意思
《荆轲刺秦王》鉴赏点示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荆轲刺秦王》难理解句子
《荆轲刺秦王》通假字
《荆轲刺秦王》字词解释
《荆轲刺秦王》词类活用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