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21世纪我国国家审计发展趋势展望

21世纪我国国家审计发展趋势展望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12

21世纪我国国家审计发展趋势展望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 化建设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是我国迈向新世纪的行动纲领。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与此相适应,我国的审计事业必将得到长足发展。可以预见,在新的世纪里,我国审计体制将日趋完善,逐步过渡到人大领导的立法型审计模式;审计 内容 不断扩展,效益审计将被国家审计广泛接受和采用;审计重点更加突出,财政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将成为国家审计的主导任务:“人、法、技”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为审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一、审计体制日趋完善,最终将过渡到隶属于人大领导的立法型审计模式

目前 ,世界上已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适合自己国情的国家审计制度。从总体上讲,各国的国家审计体制主要分为立法型、司法型、独立型和行政型等四种模式。立法型审计模式在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十分普遍,它代表当今世界审计体制的发展方向和主流。司法型审计模式下的审计机关拥有一定的司法权限,显示了国家对法治的强化。独立型审计模式,从形式上看是独立于三权之外,实际上它更偏重服务于立法部门。行政型审计模式独立性比较差,目前只在瑞典、沙特等少数国家实行。最近,瑞典正在 研究 将国家审计署由政府领导过渡到议会领导。而且从发展趋势看,即使实行行政型审计模式,它也越来越多地在为立法部门服务。

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审计模式毕竟有它的局限性,特别是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在本级政府行政首长领导下,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受政府委托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工作情况,这种体制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 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和审计监督的客观公正性,甚至出现人为干预审计机关依法审计、如实揭露和严肃处理重大违纪问题的现象。因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各方面条件的日趋成熟,改变我国目前的审计体制,将行政型审计模式过渡到人大领导的立法型审计模式,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至于到底能否改革以及何时改革我国现行的审计体制,主要取决于这几方面的因素:国家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特别是从整体上实行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我国各级人大职能的加强,特别是人大监督政府职能的不断强化和细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财政管理体制的完善,以及财政经济秩序的根本好转;审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程度等。随着这几方面条件的日趋成熟,改变我国现行审计体制就成为必然趋势。

二、审计内容不断扩展,逐步从真实、合法为主向真实、合法、效益三者并重,效益审计日益重要方面转变

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审计机关为了有效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必须全面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并使三者达到有机的统一。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时候,三者都地位相同或同等重要,而应各有侧重。审计机关应根据不同 历史 时期的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方向,拓展审计内容。

效益审计(国外称“绩效审计”或“三E审计”)是现代国家审计的重要内容。在20世纪初,随着审计目标逐渐由评价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转向评价经济活动及有关事项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产生了效益审计。效益审计首先从内部审计开始,然后不断向国家审计扩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审计分支,并使审计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现代国家审计史上,效益审计的采用具有划 时代 的重要意义,能否不失时机地选择并接受效益审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审计是否具有活力的标志之一。在新的世纪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财政财务收支中的不真实、不合法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财经秩序将发生根本好转,开展效益审计的条件也日趋成熟。因此,国家审计应当根据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积极借鉴国外审计的有益做法,不失时机地扩展审计内容,逐步把审计工作重点由目前的真实、合法为主向真实、合法、效益三者并重,效益审计日益重要的方面转变。但应当看到,这个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财务审计,才基本达到会计核算的真实和规范,才为全面开展效益审计创造了条件。在我国审计监督制度恢复初期,一些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机构也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效益审计的试点和探索,但这种试点和探索只是初步的、零星的,缺乏系统性。因此,突破传统的财务审计范围,使效益审计被我国国家审计广泛接受和采用,虽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还需要经过一段时期并付出相当大的努力。

三、审计重点更加突出,财政审计和 经济 责任审计将成为审计机关的主导任务

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国家审计主要是监督国家的财政收支。国家审计对国有 企业 在 法律 上虽然也保留审计监督的权力,但实际的审计监督工作主要由 社会 中介组织承担。我国的审计监督制度产生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当时,国家正处于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而且数量多,分布广。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当时审计机关的主要任务就是监督国有企业的财务收支。无论是从审计机关内部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还是从工作重点的摆布上,都十分明显地体现了这一工作思路,即以国有企业财务收支审计为中心,财政审计主要是以下级政府财税部门为对象,开展少量的“上审下”,审计范围比较窄,覆盖面比较低, 影响 也不大。

审计法颁布实施后,各级审计机关以开展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为中心,逐步拓展审计新领域,带动和促进了其他各项审计工作的全面 发展 。1998年,审计署新一届党组第一次将国家审计划分为财政审计、 金融 审计和企业审计,提出了“三大审计”的概念。这一提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步确立了财政审计在我国国家审计中的地位,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同时也向国际通行做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从长远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特别是随着公共财政框架的确立、 现代 企业制度的建立、政府与企业职能的分开以及社会中介组织执业的规范与执业质量的提高,我国国家审计的重点将实行重大调整,即逐步从企业审计领域中退出,重点转向财政收支审计。而且,在财政收支审计方面,除了传统的审计项目和 内容 以外,还要适应建立公共财政的需要,在部门决算审签、政府采购审计、环保资金和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以及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审计等方面将取得新的突破。

经济责任审计是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适应干部监督工作的需要而产生的。可以说,它是我国独创的融审计监督、组织监督、纪检监督为一体的一种特殊监督手段。从80年代开始,审计机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开展了全民所有制企业厂长(经理)离任审计,然后逐步发展到对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1999年,中办、国办下发了经济责任审计的两个“暂行规定”,要求对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全面实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对干部管理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力度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新的经常性的工作。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将始终成为审计机关的一项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各级审计机关应当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长期任务,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安排上切实予以保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都要由国家审计机关来承担。为了妥善解决好国家审计机关任务重与人员少的矛盾,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应当认真 研究 解决好以下两个 问题 :一是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金融审计和企业审计等如何有机结合,做到资料共享,成果相互利用;二是国家审计如何利用和发挥好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作用,使三者相互协调配合,共同承担好经济责任审计任务。

四、“人、法、技”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在新世纪里,我国审计机关的“人、法、技”建设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取得新的突破,再上新台阶。即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必将建立一支以审计专家和业务骨干为龙头的能够适应审计工作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审计队伍;审计法制建设更加完善,审计人员行为更加规范,审计执法水平大大提高,形成以审计法为核心、审计准则和审计操作指南为基础的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体现国际惯例的审计法律规范体系;审计信息化建设将取得实质性突破, 计算 机辅助审计和远程网上审计将代替传统的手工审计,并逐步覆盖各个领域,办公自动化将大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规范化水平。而“人、法、技”建设的不断加强,又必将为我国审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大大提高整个审计工作的质量、水平和效率。

以上是本人对我国国家审计在新世纪发展趋势的一些初步展望,在具体发展进程中还会面临许有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认真进行研究。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经过广大审计人员共同不懈的努力,21世纪的 中国 国家审计必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大更快的发展,审计体制和制度更加符合国际惯例,审计技术和水平跨入先进国家审计的行列。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唉,我的爸爸哟
我的孝顺“老”妈
我家的“小闹钟”
辛苦的妈妈
我的数学老师
哎,我的爸爸哟
我的妈妈
聪明的表妹
“厨师”爸爸
厨房里的妈妈
我的舅舅
我的爸爸
我的弟弟
慈祥而严格的妈妈
关于高职院校岗位设置管理
浅议基于3E原则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探析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的淘汰机制
浅谈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浅谈
浅议中国高等教育产业化对高校管理的影响
试论网络技术在金融学类课程辅助教学中的应用
试析高职英语教学方法
浅谈高等教育权力系统特征及模式整合
浅谈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制度发展策略研究
浅论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国学派何以可能
浅议成人高等教育考试模式创新探索
试析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关于高职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改革
探析教育心理研究在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职院校教学日常事务管理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棉鞋里的阳光(A、B案)》教学一
《柳树醒了》教学1
《小小的船》综合资料二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三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之二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二
《看电视》教学设计之三
《柳树醒了》教学2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
《小小的船》综合资料一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四
《看电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