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舞弊的类型及审计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舞弊的类型及审计对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8-31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舞弊的类型及审计对策

摘 要:每一次虚假财务报告的曝光都给投资者的信心带来沉重打击,而投资者对财务报表真实性、公允性的信心是证券市场有效运作的关键。因此,就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当局财务报表欺诈的类型及相应的审计对策进行 研究 ,对于提高我国证券市场 会计 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上市公司;管理舞弊;审计对策

一、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舞弊的常用 方法

1.关联方交易舞弊。所谓关联方交易舞弊,是指管理当局利用关联方交易掩饰亏损,虚构利润,并且未在报表及附注中按规定做恰当、充分的披露,由此生成的信息将会对报表使用者产生极大误导的一种舞弊方法。通常,上市公司会采用以下几种关联交易来虚构利润。

(1)关联购销舞弊。所谓关联购销舞弊,是指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之间的购销活动进行的舞弊。根据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当上市公司和子公司、兄弟公司之间发生购销往来时,需在合并报表中予以抵消;当上市公司和母公司之间发生购销往来时,由于上市公司提供的是单个报表,而非合并报表,因此无法抵消,但需在附注中详细披露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的 内容 。

(2)受托经营舞弊。受托经营舞弊是指管理当局利用我国 目前 缺乏受托经营法规的制度缺陷,采用托管经营的方式服务于利润操纵的目的,它是报表欺诈的一种新方法。在实务中,上市公司往往将不良资产委托给关联方经营,按双方协议价收取高额回报。这样就不仅避免了不良资产生成的亏损,还凭空获得一块利润,而这笔回报又常常是挂在往来账上的,没有真正的现金流入,因此只是一种虚假的“报表利润”。

(3)资金往来舞弊。尽管我国 法律 不允许 企业 问相互拆借资金,但仍有很多上市公司因募集到的资金没有好的投资项目,就拆借给母公司或其它不纳入合并报表的关联方,并按约定的高额利率收取资金占用费,以此虚增利润。

(4)费用分担舞弊。所谓费用分担舞弊,是指上市公司通过操纵与关联方之间应各自分摊的销售和管理费用,实现调节利润的目的。在上市公司和集团公司之间常常存在着关于费用支付和分摊的协议,这就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一种手段。当上市公司利润不佳时,集团公司会通过种种手段,如调低上市公司费用交纳标准,代替承担上市公司各项费用,甚至退还以前年度交纳的费用等,“帮助”上市公司提高利润。

2.资产重组舞弊。资产重组有资产置换、并购、债务重组等形式,多发生在关联方之间。我国自2001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规定,企业以非货币性交易取得的资产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这项规定封掉了公司利用资产转让、置换和出售进行欺诈的空间。下面主要讨论利用并购和债务重组虚构利润的两种舞弊方法。

(1)并购舞弊。所谓并购舞弊,是指通过操纵并购日期、交易内容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对于并购的会计处理有购买法和权益联营法两种。在购买法下,只有购买日以后被购并公司实现的利润才能纳入收购公司本期利润中;而在权益联营法下,收购公司可以合并被购并公司的全年利润。由于权益联营法容易操纵利润,所以西方国家要么禁止使用权益联营法,要么对其规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件。但由于目前我国还未出台有关并购的会计准则,相关法规也未对其做出详细规定,这就给了管理当局可乘之机。

另外,购买法中对于购买日的确定也常常是舞弊者钻空子的地方。整个并购过程中有很多关键时点,如双方签订协议日、政府批准日、公司股东变更注册日和实际接管日。尽管财政部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补充规定中对购买日的确定做出了规定,但在实务中,如何确定购买日仍然具有弹性。这就使许多上市公司有

机会在临近资产负债表日时,利用突击购并虚增利润。

(2)债务重组舞弊。债务重组舞弊是指管理当局利用债务重组中产生的收益对利润进行调节的一种舞弊行为。由于在债务重组中会产生一定的重组收益,因此一些上市公司就在债务重组上做起了文章。

3.地方政府援助舞弊。所谓地方政府援助舞弊,是指上市公司凭借地方政府的援助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地方政府援助的主要形式有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两种。

(1)税收优惠。按照税法规定,特区企业、高新 经济 技术开发区企业和内地企业所得税税率各不相同,所得税的减免权除税法统一规定外,地方无权减免。但为了扶持上市公司,许多地方政府相互比照,越权给上市公司税收返还政策,使得很多上市公司实际所得税率甚至比15%还要低。

(2)财政补贴。地方政府还常采用财政补贴的形式帮助上市公司实现一定的盈利目标,这些补贴往往数额巨大,且缺乏正当理由。

4.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舞弊。管理当局还常常通过选用不恰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方法操纵利润。从实践中看,上市公司经常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1)选用不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借款所发生的利息费用、汇兑损益及相关的 金融 机构手续费,在筹建期发生的与长期资产购置无关的借款费用,计入开办费;为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而支付的借款费用,在这些长期资产投入使用前,可以予以资本化,计入这些长期资产的成本,在这些长期资产投入使用后,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上市公司通过滥用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以调节利润。如渝钛白在1997年将钛白粉工程建设期间的借款和应付债券利息8604万元资本化为在建工程,但实际上这一钛白粉工程早在1995年已经开始试产,于1996年已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2)选用不当的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已对长期投资的核算做了详细规定: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投资满足一定条件时,如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 影响 时,应采用权益法;反之,则采用成本法。但是很多公司却在这两种方法上做起了文章:当被投资公司盈利时,不该用权益法的投资也用权益法核算;

当被投资公司亏损时,该用权益法的又改成成本法核算。

(3)选用不当的合并政策。与长期股权核算相对应的是纳入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所以上市公司还常常通。过改变合并范围来调节利润。例如,南洋实业在1996年将其控股子公司南洋期货有限公司的会计报表纳入其合并范围,但在1997年又将其排除在外。该子公司1996年已经亏损700万元,1997年亏损多少,由于未纳入合并范围,我们不得而知。

(4)选用不当的折旧方法。折旧方法也是上市公司最常使用的一种操纵利润的办法。延长折旧年限、由加速法改为直线法、甚至不提折旧等情况在实际操作中屡见不鲜。例如,ST湘中意在1995年的财务报表中将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由加速法改为直线法,“帮助”公司增加了996万元的利润,由亏损变成盈利。

5.掩饰交易或事实舞弊。掩饰交易或事实舞弊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利用会计报表项目掩饰交易或事实真相,或者在报表附注中未能完全披露交易真相的一种欺诈方法。

众所周知,“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是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的“垃圾桶”和“利润调节器”,管理当局常常利用这两个报表项目操纵公司利润。一般地,“其他应收款”明细账中的内容经常涉及收不回的坏账、已经支付的费用或失败的投资,所以它是隐藏潜亏的“垃圾桶”;而“其他应付款”则常常是调节各期收入和利润的“调节器”,当收入多的时候,先在这儿存放一下,以备不景气的年度使用。

二、审计策略

上述这些独特的报表欺诈手段无疑增加了我国注册 会计 师审计工作的难度,但是只要 方法 得当,还是有可能发现这些舞弊的。

1.保持适当的职业质疑。我国 目前 上市公司造假成风的现状决定了在当前一段时期内,对舞弊的审计,尤其是对管理舞弊的审计应成为注册会计师工作的重点。审计人员无论在审计计划阶段,还是实施阶段,都必须保持必要的职业质疑。一个称职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强烈的好奇心和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在看似无关的现象中发现出舞弊的线索。

2.深入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深入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能够使审计人员站在更高的角度看 问题 ,从而更有效地发现舞弊。所谓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不仅包括了解客户自身的经营管理情况、竞争优势和劣势,还包括了解整个国家的、区域的、行业的竞争对手的情况。管理当局舞弊必然有其动机,如整个行业不景气或新竞争对手的出现等都会使 企业 的营业额减少、毛利率降低,要想维持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良好形象,或保证自己的薪金不受 影响 ,高层管理者往往会通过披露欺诈性财务报表达到目的。因此,只有对客户整体情况有深入了解之后,审计人员才有可能抓住管理当局的心思,发现其潜在的舞弊动机。

3. 分析 性复核。当审计进入以风险为基础的审计阶段,分析性复核成了最主要的审计方法和程序。从整体看,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往往更注重于加总合计,摘抄明细,太过于“埋头苦干”,从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套完善的分析性复核体系不仅包括对企业财务数据的会计分析、财务分析,还包括更高层次的行业分析和前景分析。如果注册会计师能恰当地运用这一程序,就可以把握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认定的总体合理性,从而事半功倍地发现舞弊。

4.现场调研及利用专业机构的帮助。目前,我国审计人员在外勤工作中,很少进行现场调研,往往是到了客户处就直奔账簿、凭证而去,先将总账、明细账加总核对,然后就忙于抽查凭证和复印资料。但是数字只能是数字,凭证也可以伪造,它们不能告诉注册会计师全部的故事。相反,如果注册会计师能够到各个车间、营业部、管理部门去转一转,那么他会从员工的工作士气、企业的生产现场、管理部门的设置与运作等方面得到对企业经营情况更直观、更深刻的了解,这些都有助于审计人员发现潜在的舞弊。

另外,审计人员还应该学会利用专业机构的帮助。发达的互联网、各种各样的专业机构和中介机构都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得到凭自身力量难以得到的信息。

5.仔细寻找关联方及其交易。我国的上市公司背后大多都有一个庞大的集团公司,而整个集团公司就像一个大家族,存在着难以理清的子公司、孙公司、兄弟公司的错综复杂关系。加之,有的公司为了这到一定目的,会通过各种办法安排和改变股权结构,致使一些关联交易从表面上看完全是两个独立法人之间的交易。另外,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披露终极所有者的规定,而注册会计师在审查关联方时,也很少会关心到公司的“爷爷‘’是谁,”曾爷爷“是谁,因此往往看不出公司安排的圈套。所有这一切都加大了注册会计师审查关联方及其交易的难度。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理顺整个上市公司的产权关系,遇到异常交易时多问几个为什么,仔细审阅公司的会议记录,有策略地向管理当局询问,多研读一些关于利用关联方交易舞弊的案例,就会增强发现关联方交易舞弊的能力。

6.关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前已述及,“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是我国上市公司的“利润调节器”,因此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应特别注意对这两个账户的审计。以下是几种比较有效的审计程序:

(1)特别关注长期挂账的“其他应收款”明细科目。长期挂账的“其他应收款”往往是收不回来的坏账或投资、或早已发生的费用,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对于账龄比较长的应收款,要追根刨底,彻底弄清它的 内容 和性质。

(2)不能轻易相信函证结果。众所周知,审查应收款时最常用的审计程序就是函证,但是对于特殊的其他应收款,审计人员不能轻信被函证单位的确认结果。这是因为与客户发生往来款的单位往往是与公司有或多或少联系的关联方,他们很 自然 地会帮助客户提交虚假的证明,所以审计人员不能只凭一张确认函就相信了大额应收款的存在。如果有条件,最好亲自到被函证的单位了解情况,并向其索取承认此笔债务的声明书。

(3)将“其他应付款”与“应收账款”的明细科目相核对。因为“其他应付款”常常会隐藏收入,所以审计人员应将“其他应付款”明细科目与“应收账款”明细科目互相核对。如果发现“其他应付款”中的债权人实际上是购买公司产品的购货方,则应进一步审查这是否意味着公司有隐瞒收入的行为。

参考 文献 :

[2] Bishop,T.J.F. Auditing for Fraud: Implications of Current Market Trends and Potential Responses. The Auditor‘s Report,Winter, 2001.

[3] 李若山。我国会计问题的若干 法律 思考[J].会计 研究 ,1999,(6)。

[4] 张瑜。注册会计师审计失真的成因与对策[J]. 中国 注册会计师,2002,(10)。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家的吸尘器
我的台灯
怪兽
书,我的朋友
我的书包
奇妙的电脑
粉笔
凳子和沙发
我最喜欢的水果
我的闹钟
可爱的小金鱼
我最喜欢的邮票
我的胖今套娃
我和姐姐的小天地
我的洋娃娃
试析黑龙江省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试析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双证”融通教育的探索
浅谈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研究
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与防治处理
浅析台湾原住民作家的抗日小说
试论朱自清的表现自我
试析教师课程实践性知识缺失的表现及生成策略
试析高校青年学生干部领导力的培养策略探索
浅谈张炜笔下的“民间英雄”系列
试析正确处理五种关系、完善导师责任制
论冯艺文化散文的忧患意识
试析教师社会良知的理想诉求
试析美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关于对二十世纪西方通俗文学价值取向的思考
试论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惊弓之鸟》教学随笔
《惊弓之鸟》教学案例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
《惊弓之鸟》教学杂谈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惊弓之鸟》案例评析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巧·活·实──《惊弓之鸟》教学片断赏析
“嘣”字传神奇色彩
《惊弓之鸟》片断赏析
《惊弓之鸟》教学实录
激趣导读把朗读教学落到实处──《惊弓之鸟》评析
《惊弓之鸟》教学案例
《惊弓之鸟》课堂实录
《惊弓之鸟》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