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重建新理性精神及其文学

重建新理性精神及其文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重建新理性精神及其文学

重建新理性精神及其文学

在旧理性被普遍抛弃而与之逆反的非理性主义及其文学呈繁荣景象之时,中国一批睿智而极富责任感使命感的文学理论家们看到其背后存在的深刻危机,进行积极的创造性的理论思考与建构。因为新时期文学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就:拓宽了文艺的表现领域,丰富了创作手法,文学主体性得到了确立。但是,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破坏旧的哲学和伦理,摧毁一切崇高、理想、传统等元概念为代价的。非理性的本能,反文明的无意识、反统一性的差异和混乱,在某种程度上使中国文学陷入“荒寒”与“冷硬”(摩罗)的大漠。美学的回归最终又自动放逐,在价值多元的欢呼声中呈现出价值迷失的惶惑局面。创作主体自动放弃价值中心领地不断边缘化,创作愈来愈成为“私人事件”,所谓“灵魂的工程师”“生活的导师”成为久远年代的记忆。然而文艺的功用是在实实在在的发生作用,它影响着接受者干预着社会生活,这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中国文学之现状何以面对新的世纪?“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出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43]( P3

2

2)真正的文学“能教导人、引导人、鼓舞人”。[44]( P8

9

7)所以八十年代的中期以后,一种本着如此信念的文学理论家,提出新理性精神及其文学的主张。

概括说来,中国的新理性精神文学研究有以下几种思路:[45]

以钱中文为代表的整体建构思路:新理性包涵以下三种内涵,首先是现代性,现代性不是具体目标而是一种走向敞开的未竟事业,它是一种科学进步的理性精神和启蒙精神,是一种独立自主与进取精神;第二是人文精神,在传统人文精神视为明日黄花之时,论者认为有重塑人文精神的必要,它是人类安身立命的根据,文学应营造理想建立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第三是交往对话精神,确立一种宽容,对话、综合、创新,同时包含了必要的非此即彼的具有一定价值判断的亦此亦彼的思维。

第二种思路是新意识形态思路,以许明为代表。这一派明确表明是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价值观、方法论和社会观为新的意识形态核心的理性建构,有意识地吸取本国的传统文化和世界他国的优秀文化。精神上突出批判锋芒,更加重视人类的基本价值的认同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实践上要将任何作品纳入批评的视域,从而在目标上将人类导入健康积极的生活上来。

第三是以童庆炳、畅广元为代表的文学文化思路。童庆炳认为文学作为人类文化的深层内涵,应该揭示人的自下而上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的生存意义,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情感以及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这样将文学的审美意义和文化内涵统一起来。畅广元认为文化的核心是精神,而文学就根植于文化的精神之中。文学不仅要发现有利于人的文化智慧和文明因素,还要面对生活与之携手并进,从而文学在价值上要建立适应人的发展的社会文化。

最后一种思路是文艺生态学思路,以曾永成、鲁枢元为代表。他们从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统一的起点出发,探讨文艺生态学的建构。人是宇宙中生命的最高形态,但是“宇宙的统一精神”是任何一个物种不能违背的。人由于历史上的高傲,偏离宇宙精神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灾难。因此人类必须从根本上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文艺作为人的生命活动,它的根本目的就是人本身。真正的艺术精神应是生态精神,生态文艺要求艺术家重建宏大叙事,再造深度模式,为人类的未来树立理想信念。

新理性已成为当代文艺理论的关键词,讨论的形势方兴未艾。它的提出是历史的必然,不仅仅是针对活跃于文坛的非理性主义,它还针对旧的理性主义。从哲学上讲,它是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辩证否定的结果,是在扬弃前理论的基础上更高程度的肯定,既不彻底抛弃,也不完全肯定,而是吸收二者的合理之处形成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理论特色。

新理性,从人学的角度来说就是呼唤“主体人”的回归和主体意识的新建构。马克思说,理论要说服人就要抓住根本,所谓根本就是人。因为非理性主义发展到极致的后现代主义,宣布人也死了作者也死了,剩下的是语言的在场。主体是人,人死了,主体也不存在,作为主体对象世界也就成了茫茫虚无,那么意义和价值便缺乏存在的前提。因为“意义是主体对客体的把握中不断生成的认识,价值则是在人对满足他需要的外界事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没有主体的需要就无所谓价值”。[46]( P3

5

5)后现代主义的利器在解构一切时,让世界变成了空场。这种虚无主义的黑洞,何以让现实的人面对未来?所以必须改变这种沉沦的局面,用新理性的灵旗来召回失去的主体。因为新理性,肯定理性的自我意识的价值。理性是我们自我理解的前提,自我理解又是自我存在的依据,理性可以意识到自身,只有意识到自身的存在,人的主体地位才能重新确立,才使得一切价值关系显露出存在的可能性。人在价值平台的选择中,才会找出安身立命的根据。当然新理性的主体,不是旧理性主义的抽象的主体,这种主体是不存在的。新理性的主体是实践的主体,是现实的作为感性活动的主体,它不存在于抽象的思辨当中。

主体回归是新理性建立的基本条件,更重要的是新的主体意识的确立。这种主体意识不止关心客观世界,还要关心人的生存境遇。以往的理性主义相信只有认识世界才能给人带来幸福,所以具有知识论和形而上学的特征,极端重视工具理性,重视科技给人带来的物质享受,重视历史必然性等等,在关注客体世界时忘记了自身。而非理性主义在反对旧理性主义强调人本之时,自己又陷入片面。二者各自以自己的片面性作为宰制逻辑,结果使人要么物化,要么本能化,都成了“单向度的人”。新理性精神就是要消除二者的片面性,使人成为一个完全的人、整体的人,成为一个真正占有自己本质的人。

新理性的主体意识,首先要有的是宽容意识。这种宽容意识就是要超越二元对立的旧模式,能够保持一种和协共存的态势。“理性应当终止其孤立的存在,应与完整的精神生活联系起来,只有这个时候,高层次的理性认识才有可能”。[47]( P

70)“从某种意义上讲,对感性的意义的充分的发现与重视,这正是现代非理性思潮同古典理性主义决战后留下的一笔思想文化遗产,新理性精神要想真正取得实效,首先必须妥善地继续好它。”[48]( P

2)理性应与非理性联系起来,消弥以往的灵肉分离,恢复人的真正存在,这才是完整的精神生活。因为人作为感性的存在,自然是人性的基础,人的自然需求在社会中是合理的。文艺作品是人性的延化,应关注人的生存境遇,包括人的理性生存和非理性生存。人欲、情感、生活的偶然等等内容应然是新理性精神必须包容的,否则理性和必然的统治使人受到压抑。但是对非理性的宽容必须坚持新理性的操守,既不以理性来压制,也不听任非理性的泛滥,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新理性的宽容意识中的一个理念。在处理文学理论方面,我们应坚持宽容意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固执一孔之见,妨碍文学理论的生长和发展。纵览历史,凡是文学繁荣的时代,无不是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的时代。我们应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差异之间,认同、改造和吸收。钱中文认为文化传统是人类几千年积累起来的精神成果,它不仅属于过去,而且是通向未来、构成未来的过去,传统不是僵化的教条和模式,而是生生不息的河流,时时处在被创造的流变之中,参与现代化的文化建设。同时异质的西方文化虽然与我有绝然对立的成分,但是可以采用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达到汲取与融合推陈出新的目标。而我们近二十年来对传统采取一味排斥,对西方一味吸收、并且依托西方理论否定传统理论的策略,“无形中却萎缩了本民族的主体创作性和理论思考能力”。[49]以致有论者惊呼中国文学理论“失语”,但“失语”论者又反对西方理论,强调“返家之路”,回到传统。这些都是缺乏新理性的宽容意识。当然宽容并不是不加选择而是凭借理性的思维,运用必要的价值标准,在不失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衡量,准确地把握“度”。只有树立这种意识,才不会出现一家独言的冷寂或众声喧哗的吵闹场面,而是保持一种生机勃勃向上的活力的动人景色。

宽容的同时还要强调批判意识。宽容与批判是一对辩证范畴,二者的对立统一才会使得世界丰富多样又维持其正确的基本走向。新理性处处体现着人类自身特征的一种反思和超越能力。因为人的生命活动——实践在本性上是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性的活动。人来源于自然界而又要不断地超越自然界,在这种不断的批判性否定中得以实现自我生成,可以说批判性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基本规定。伽达默尔说“理性就在于,不要盲目地把理性作为真的举止,而是要批判地对待理性,理性的行动总是一种启蒙的行动”。[50]( P

6

2)理性意味着限制,既限制感性的盲目又限制自身的泛滥,这种限制就是批判。既然理性地位受损、受贬、堕落以及技术理性的漫天统治,导致理性深度和普遍性的丧失以及非理性主义的狂欢,那么新理性就是要重塑理性的声誉,回到理性的批判性上来,经常回视自身的界限并加以应有的束缚。但是新理性的批判意识不同于非理性主义对理性的全面否定,也不同于解构主义的解构一切。批判的目标不在于否定而在于建构。批判人的惰性思维,刷新陈旧的思维模式和人的生存状态使其保持一种欣欣向上的活力,不断向自由的解放的道路上前进。新时期以来许多非理性主义小说缺乏一种批判意识。新写实小说注重生活的原生态反映,作家以零度情感和冷漠态度去描绘现实,甚至专注于暴力和丑恶,既不认同也不反对,批判意识非常缺乏。这样一种创作态度表现了作家们的价值迷惑,但更表现了他们的精神的萎靡和惰怠。而所谓的描写城市生活的小说,热衷于表现城市新人类的生活图景,对那些迷恋于物质和感官享受的异化生活,采用拥抱的姿态,这表明作家已经失去了批判的力量。这些要么放逐自我,要么与堕落为伍的批判缺席的文艺,他们只有极其有限的价值。文学应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应以强烈的批判意识将人带到一个自由的高处。文艺的批判精神应是一个作家以崇高的人类关怀为使命,去反映人的处境和社会的发展,使自己成为社会良知的代言人。总之,新理性探索还在继续。它的提出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理论憋闷的结果,而是对文艺现状沉潜思考的结果。它的价值不应停留于理论层面。它应回到实践中去,内化于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的精神意识中去,从而变革文艺创作的局面,形成一种极富现代人文气息的态势,这才是最终目的。

结 语

非理性主义及其在文学上的反映,虽然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但我们并不能因其必然性就承认其存在的正确性。理性主义的僵化统治并不是非理性主义成立的理由。中国文学新时期以来由于其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情绪性反抗和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导致其在吸收外国非理性主义时,缺乏必要的审慎和理性思维。尽管其有良好的出发点:建立起更加符合人性和审美规律的文学殿堂,结果却与其出发点相去甚远,走进了反传统、反文化、反理性的死胡同,演出了审美大逃亡的悲剧。而发展到后现代的今天,文学更缺乏呵护人性的念头和证明生活的耐心,使人感到不胜空虚无聊的寒意。然而事物的发展总是向前的,我们相信非理性主义决不是文学的未来,新理性精神必将取而代之。这种建立在完整人性结构的新理性精神,它相信文学是人学,是关乎人的现实和未来,能给人带来全面发展和自由王国的诗意境界。

注释:

[1]卡西尔.启蒙哲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

[2]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黑格尔.历史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4]章安琪.缪灵珠美学译文集

(3)[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4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2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列宁全集

(38)[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46)[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7]夏军.非理性世界[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

[18]马克思.资本论

(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0]尼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M].北京:中央编印出版社,1985.

[21]全增嘏.西方哲学史(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22]柏格森.形而上学导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9.

[2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4]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25]萨特.存在与虚无[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26]伊哈布•哈桑.后现代转向[M].台北:台湾时代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3.[28]王逢振.最新西方文论选[C].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

[29]韩震.重建理性主义信念[A].德里达. 论文的时间.标点[C].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30]别林斯基选集

(3)[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3.[3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3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33]张隆溪.20世纪西方文论评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35]顾城.请听听我们的声音——青年诗人笔谈[J].诗探索,1980.

(1)

[36]刘晓波.危机!新时期面临危机[N].深圳青年报,1986-10-3.[38]布洛克.美学新解[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9]吴亮.马原的叙事圈套[J].当代作家评论,1987.

(3)

[40]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41]巴特.符号学美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42]莫言.想象的自由与描写的节制[N].文汇报,1987-5-4.[44]列宁论文学与艺术

(2)[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45]汤学智.新理性回应当代的挑战[J].文艺理论,2002.

(4)

[46]钱中文.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7]别尔嘉耶夫.自由的哲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48]徐岱.新理性精神与后形而上诗学[J].文艺理论,2002.

(9)

[49]顾祖钊.新理性主义之我见[J].东方丛刊,2003.

(3)

[50]伽达默尔.赞美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88.[52]方锡求.全球化语境中新理性文学应有的品质[J].东方丛刊,2002.

(3)

[53]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

参考文献:[2]俞宣孟.现代西方的超越思考——海德格尔[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3]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刘放桐.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陈 炎.反理性思潮的反思[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

[6]夏 军.非理性世界[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7]胡敏中.创造认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胡敏中.理性的彼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9]韩 震.重建理性主义信念[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11]吴晓明.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概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12]席 炘.马克思主义人的哲学初探[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14]姚定

一.论萨特存在主义自由观的非理性本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4.

(1)[16]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简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1994.

[17]李维屏.英美现代文学概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18]柳鸣

九.二十世纪文学中的荒诞[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20]姚大志.现代之后[M].东方出版社,2000.

(1)[22]王晓玲.后现代派小说的审美特征——论当代澳大利亚作家弗兰克•穆尔豪斯及其作品[J].外国文学,2002.

(1)

[23]田德蓓.O•C——布卢姆短篇小说的后现代叙事方式[J].外国文学,2002.

(6)

[24]王阳.作者出面和元小说[J].国外文学,2002.

(4)

[25]陆贵山.文艺人学论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26]陆贵山.人论与文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28]陈专才.中国20世纪后20年文学思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29]王先霈.胡亚敏.文学批评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30]姚鹤鸣.理性的追踪——新时期文学批评论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

[31]钟中文.文学发展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32]陈 晋.当代中国的现代主义[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

[33]洪子城.中国当代文学史.史料选(下)[C].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

[34]张新颖.栖居之游牧之地[M]. 上海: 学林出版社,1994年.

[35]蔡 翔.日常生活的诗情消解[M]. 上海: 学林出版社,1994年.

[36]朱水涌.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M].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0年.

[37]陈晓明.无边的挑战[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

[38]王铁山.新时期文学十年[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39]李阳春.新时期文学思潮述评[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

[40]肖 鹰.形象与生存[M].作家出版社,1996.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火车站上的悲剧
韶山之旅
秋天来了
特殊的“语文课”
我们去富华游乐园
母亲节
校园之春
未来的鞋子
春雨
森林之王——老虎
铅笔变形记
我的发现
纪念5.12汶川大地震
改写《舟过安仁》
我为妈妈开派对
合同制职工劳动合同
工程承包合同书
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
劳务用工合同
建设工程地基处理合同
学生午休责任合同书
房地产交易居间合同
店铺转让合同范文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书
租车合同协议范本
断桥铝门窗制作安装工程合同
建设工程设计合同范本
消防工程合同范本
个人借款合同范文
刑事案件委托代理合同
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对专业外贸公司的影响
在《摄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向他者呐喊祈求的音乐心灵──贝多芬音乐的主体观探讨
科研音乐教育发展的生产力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网络让互动作文教学活起来
高师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和思考
超验的艺术──谈莫札特的音乐
何时走出尴尬
乙炔高压化学的开拓者
从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的第一乐章
谈声乐有效教学
语文多媒体网上阅读与写作训练研究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让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中闪光──《孔子拜师》教学设计与体会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6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5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7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2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4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3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8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孔子拜师》参考资料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1
《孔子拜师》教学建议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4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3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