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米禁的发展历程

米禁的发展历程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米禁的发展历程

米禁的发展历程

(一)清朝以前米禁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米禁的历史非常悠久,追根溯源,可及于先秦时期。《孟子•梁惠王》中提到:“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先秦诸侯割据,诸侯国国小地狭,一国有饥,粮食不足以自给时,往往向邻国乞籴,以救民之饥饿。移民就粟或移粟就民之法早已有之,但诸侯国唯恐别国灾荒波及己身,流露出对粮食大量外流的忧虑,“河东”、“河内”的移民、移粟,结果造成两地都发生饥荒。是移民或移粟, 还是禁止谷米外流,则要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而定。据《左传》记载:僖公十三年“冬,晋荐饥,使乞籴于秦。秦伯谓子桑:‘与诸乎?’对曰:‘重施而报,君将何求?重施而不报,其民必携,携而讨焉,无众必败。’谓百里:‘与诸乎?’对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僖公十四年“冬,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僖公十五年,秦国以“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籴”为由出兵伐晋。[5] 晋国闭籴的时间、地点及经过的记载非常确切,称得上是我国历史上实行米禁的最早和最详尽的文字记载。其后荒政典籍基本上沿袭此说。如《救荒活民书》有关米禁的最早记载为,“秦饥,晋闭之籴,而春秋诛之”。[6]《屠龙荒政考》中米禁的最早记载亦为:“僖公十三年冬,晋荐饥,使乞籴于秦。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恤邻道’,行道有福。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籴,故秦伯伐晋”。[7]

有的研究者分析我国古代荒政的产生和发展历程,认为如果说“西周以前的荒政尚显得轮廓不清,并很难以判定的话,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肯定已出现了古代荒政的雏形,……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古代荒政逐步形成并得到初步发展,……隋唐两宋,古代荒政日臻成熟,……从元代起,古代荒政在继承前代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渐至鼎盛。其发展程度是逐步递进的,元不及明,明逊于清”。[8]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明、清等四个阶段大致反映了中国古代荒政产生、发展、成熟的历程,也粗略反映了米禁的发展脉络,以下分述之。以上为有清以前米禁形成、发展之概略。米禁与禁遏籴两种政策在救荒中此消彼长、不相上下。然而,笔者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清朝至民国时期米禁盛行,而且也发生了质的变化,选取这一时期的米禁加以研究具有代表性。同时由于关于米禁的资料相当零散,收集工作难度较大,与其泛泛搜集上下几千年的资料,不如集中精力搜集一段具有典型意义时期的资料。因此本文择取清朝至民国这一时段详细分析米禁的发展状况。

(二)清朝至民国时期米禁的发展状况

宣统二年(1910),震惊中外的长沙发生抢米风潮发生后,有位名为沧江的作者在《国风报》上论及米禁时写过这样一段文字:

“近日各省纷纷禁米出境,经湘乱后而日甚,江苏、浙江、安徽、江西行之,湖南、湖北行之,最近则河南、山东行之,奉天、吉林行之,各省殆以此为自卫唯一之政策”。

“今者省与省之间既有矣,而风潮所簸击,将府与府之间有禁焉,州县与州县之间有禁焉,充类至尽,不至全国人各各孤立断绝交通而不止也”。[14]

引发长沙抢米风潮的原因很多,米禁实施不力,谷米大量外流,导致米价急剧上涨则是重要原因之一。它发生在辛亥革命前夕,对湖南的革命具有深刻的影响。各地害怕步其后尘,以致风声鹤唳,府与府、州与州、县与县相互隔绝,米禁现象随处可见。此次米禁波及范围之广,在历史上相当罕见。

清朝、民国时期,米禁是十分盛行的。各地一遇灾歉或谷米外流过多,害怕影响民食,动辄实行米禁。永州是湖南谷米运往两广的必经之地,每年有大量谷米经此出口。康熙中期,两广米商在此地经常被阻,两广总督杨琳在奏疏中提到:“湖南贩米至粤,必由永州府经过,彼地奸民每借禁粜名色,拦阻勒索,商贩不前”。[15]永州位于湖南南部贫瘠的偏远山区,粮食自给能力非常有限,每年却有大量谷米经此外运,一有荒歉之虞,群众起来阻米在所难免。乾隆八年(1743),湖南巡抚在一份奏折中提到多件阻米出境的案例,“衡阳府属衡阳县民陈乃立等,因阻郴州米贩及广东采买谷船,于四月十六日喊禀闹市,当经该县获犯,分别枷责示儆;又永州府属之祁阳县民,于四月十六日因阻阳柱卿等贩米船只,关铺嚷闹,现饬获犯究报;又长沙府属之攸县民陈玉桂等,因阻文玉春贩谷船只,于四月三十日纠众闹市,已获首从究申”。[16]需要说明的是,谷米外流与民食休戚相关,群众阻米出境,是为了自保以免遭饥荒之苦,与拦阻勒索之意大相径庭。 晚清时期,虽然中央权威骤落,但清政府作为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组织,对全国仍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救荒活动中,清廷还能对米禁区施加压力,要求开放米禁。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府更迭频繁,地方军阀割据称雄,各自为政,中央政府权威大不如前,这为米禁盛行提供了更为直接的生存条件。各省很少受中央政府的制约,不论丰歉,一概实行米禁,从而米禁施行更趋频繁。民国元年(1912)江苏限制运米出省,规定即使在丰年时米商运粮食出省,也须得本省行政长官许可,并课以税金。此外江西、湖南等省,“特准运谷米出省时,需征收税收,每石征抽银少则四五角,多则一元一角。又有甚者,广东省各属稍有不足,各自为政,不容彼此相通。”[22]米禁已经形成一种趋势。现据有关资料,将湖南省和安徽芜湖两个稻米产区从民国元年(1912)到二十年(1931)间的部分施禁年份、起止日期统计列表如下:

表1:湖南省施禁日期表

年 份 起 止 日 期 年 份 起 止 日 期 年 份 起 止 日 期1914年 3月-9月 1922年 上半年 1928年 11月-年底1916年 5月-7月 1924年 7月-年底 1930年 1月-9月1918年 全年 1926年 全年

资料来源:张人价,《湖南之谷米》,长沙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表2:安徽省芜湖施禁日期表

年 份 起止日期 年 份 起止日期 年 份 起止日期1921年 9月-年底 1926年 10月-年底 1931年 10月-年底1923年 7月-年底 1929年 全年

(2)冯柳堂,《中国民食行政之总检讨》,《国际贸易导报》第8卷 第6号第二,每次施禁时间长短不一,但总的看来,时间偏长。施禁时间在4个月以上的居多,湖南有14年次,芜湖也有5年次。湖南全年禁运的有3年次,芜湖有2年次。而且湖南在民国十四年(1925)、十五年(1926),芜湖在民国十八(1929)、十九年(1930),均为连续两年禁运。这与湖南、芜湖自然灾害爆发的频繁与烈度有关。这一时期,两地自然灾害频仍,且大灾、巨灾经常出现。民国五年(1916)、民国十年(1921)、民国二十年(1931)芜湖爆发了三次巨大水灾,其它年份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灾荒。湖南这一时期地区性的、大范围的水旱灾害爆发频繁,几乎是“十年九灾”。综观中国救荒的历史,米禁实行的频率逐渐呈现出加快趋势,与同时期自然灾害爆发频繁的规律十分吻合。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气候环境,灾荒频繁,造成农业经济基础更为薄弱。民众谋求自保,便纷纷自发起来阻米出境;地方官吏为了保境安民,常有米禁之举;中央政府考虑到部分地区歉收和储粮的不足,有时也会支持或默认米禁。而且这一现象在地方势力日益崛起并逐渐导致全国政治分裂的晚清、民国时期更为突出。当然,与之相对应的禁遏籴也常见于救荒中,但它们是一个事物彼消此长的两个方面,共同存在于中国历代的救荒中。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摘豌豆
写日记的苦恼
家乡的初秋
未来的我
开学第一天
摩尔庄园,快乐童年
那一次,我被打了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精彩的“六.一”汇演
实践活动收获多
快乐的体验
广播体操比赛
我的新语文老师
新学期新打算
欢欢安息吧
补偿贸易合同
工厂买卖契约书
楼房买卖合同
购销合同(标准文本7)
工厂盘让契约书
购销合同(工矿产品2)
购销合同(爆破器材)
购销合同(标准文本6)
附条件买卖契约书
经济适用房买卖合同
软件买卖合同
购销合同(百货)
个人房屋买卖合同
购销合同(工矿产品1)
船舶买卖契约书
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动词不定式、动名词用法要点讲解
“亮点”让文章“靓”起来(下)
以社区为依托的教劳结合试验
浅谈小学数学兴趣的保持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性
语文教师,解放你的心灵作者:文继炬
探研三新破旧套着眼素养务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新思考
奥尔夫教学法给我的一点启示
说话训练的途径与方法
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八点做法
情系山乡桃李园,春风化雨育芳菲
简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跳出定势,张扬个性——作文教学创新之我见
多媒体在识字教学中的妙用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3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5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4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材简说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11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2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习题精选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4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原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10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精品教案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