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现代网络通讯产生前的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技术基础

现代网络通讯产生前的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技术基础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现代网络通讯产生前的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技术基础

现代网络通讯产生前的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技术基础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基本上都是农业社会。即使以资本主义社会来说,如果从15世纪末、16世纪初它诞生时算起,也已经有500余年的历史,其间,至少也有250余年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社会。

18世纪中叶,发生了第一次产业革命,资本主义以大机器生产为基础,开始了工业化,也就开始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到19世纪下半期,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进入了工业社会。

从那以后,工业不断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已经成为了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这时,在工业社会的内部,又在为新的大转变准备条件。

到80年代后期,这个新的大转变终于到来,这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人类社会的这种大变化,其基本推动力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

在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底下,生产基本上是依靠人力、人的传统经验和技能;到工业社会,生产力有了飞跃发展,人们得以使用各种机器来代替人的体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使生产力又有了新的飞跃,人们掌握了新的生产工具,即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设备,借助计算机,人脑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80年代后期以来,新科学技术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高科技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西方社会开始进入信息社会。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设备,开始取代传统的机器,成为新的劳动资料,发达国家也开始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或者说进入一个新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

在此之前,西方有些学者早就提出了发达的工业社会将会产生新的变化、转变为新的社会形态的观点。这种在当时尚属于“未来社会”的形态或者被称之为“后工业社会”,或者被称之为“信息社会”。

有人认为,在美国,这个大转变早在50年代中期即已完成,其标志是,1956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从事技术、管理和事务工作的“白领工人”人数超过“蓝领工人”人数;次年,前苏联又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前者表明人类历史上从事信息处理的人数已经开始超过了直接从事劳动生产的人数,后者则表明利用人造卫星实现全球通讯网成为可能。

这些,虽然都还只能算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前奏,因为计算机在当时虽已问世,但尚未在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中普及,人造地球卫星和其他高技术虽然已经出现,尚处于实验阶段,还没有形成新的高科技产业,但毕竟标志着人类已经开始在向信息时代迈进。而与时俱进的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人工智能理论则奠定了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

而且,新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各项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信息业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先驱产业。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形成。

1945年,美籍匈牙利人J•冯•诺伊曼等人提出“存储程序”的概念,形成“冯•诺伊曼机”的设计思想。1946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存储程序式的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

1948年,美国C•E•香农等人发表“通信的数学理论”奠定了信息论的基础。美国N•维纳的《控制论》一书出版,标志着控制论学科的诞生。

1950年,英国的A•M•图灵发表《计算机和智力》,提出将思维赋予机器的观点。这些,都为信息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理论基础。

能够在高速公路上奔驰的“汽车”已经设计制造出来,道路也就显得格外重要。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材料就是光纤。

光纤通信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的新型技术和新兴产业。1970年,美国康宁玻璃公司首次研制出可用于通信的损耗较低的光纤。

同年,日、美也实现了半导体激光器在室温下的连续工作,为光纤通信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光源,从而开始了光纤通信迅速发展的时代。6年后,第一代光纤通信系统在美国的亚特兰大进行了现场实验,随后,很快进入实用化阶段。

到80年代,光纤通信在使用的光波长和光纤结构上又进行了几次大的变革,最终进入了在通信中大量使用的时代。从此以后,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人工智能理论的诸多成果都在计算机的日益发展集中展现出来并且日新月异,与光纤通信技术的成果一道为以现代网络通讯作为表征的信息社会的来临作好了准备。

如果说第一台计算机的问世兴起了第一次信息革命,那么说以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形成为标志的、计算机运用的网络化和多媒体化,则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信息革命,它为人类文明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假如我是设计师
今天我又耍脾气了
森林歌唱家
美丽的江滨公园
春天的发现
我家门前的桂花树
“公用电话”的心声
一只小鸟
美丽的银河大街
冬天的雪
课间十分钟
早晨趣事
小猴学本领
我的小闹钟
鸡蛋的故事
高血压心肌肥厚与非心肌肥厚患者心肌声学密度定量检测
语文课堂教学的两个核心问题
人民大会堂的音响设计者:声学泰斗马大猷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何处理室内建筑声学(二)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浅谈声乐教学中的发声学习等
在劳技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初探
经阴道宫腔声学造影对宫腔良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论意大利美声学派中正确的歌唱方法
在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音乐学专业传统和声学“深入浅出”的教学策略
刑侦声学
浅谈高师和声学教学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游褒禅山记》疑点解读
《游褒禅山记》一文中“其”的汇解和“其”的一般用法
探究主体的深层心迹──为什么学《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一些难词难句诠解
从团队建设看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必然性
《游褒禅山记》的结构特点
“琵琶反弹”不等于创新──就《〈游褒禅山记〉不堪作教学范文》质疑
《游褒禅山记》试析
构思奇特,别具一格──谈《游褒禅山记》的构思艺术
忘形而得神 神明而章成──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构思艺术探讨
《游褒禅山记》不堪作教学范文
游山探奇 阐明事理──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赏析
《游褒禅山记》注释商榷二则
切勿妄责前贤──就《〈游褒禅山记〉不堪作教学范文》质疑
《游褒禅山记》文言翻译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