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在当代的意义
翻新时间:2013-12-18
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在当代的意义
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在当代的意义
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简单质实的消费方式和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的生态调节手段,在当代都是十分珍贵的生态价值观的基础。天人合一文化价值观的要义是尊重自然,同时也尊重人。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老子》)[14](P
5
1)(二十五章),在肯定人与自然统一的同时,又区分了自然超越人的伦理标准的一面。“天地不仁”[15](P
1
4) (五章)、“天道无亲”[16](P1
9
7) (七十九章),肯定自然规律的客观性,主张按自然规律办事,“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在探索自然的同时尊重和热爱自然。儒家讲“天人合德”,《乾卦•文言》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17](P6
70)大自然是“生生”、“日新”,不断地产生和更新万物,这是天道之仁。圣人遵循天道,与天地合德,所以能够“崇德广业”。
张载说:“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18](P
6
2)(正蒙•乾称)大自然造就了我的形体与精神,整个人类是我的兄弟姐妹,自然万物也都是我的伙伴。剔去其落后于时代的封建意识,则这种“天人合一”论体现的世界一体性,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思维方式的非线性,在当代是极富理论与实践意义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大象救小青蛙
- 苹果
- 孙悟空与王金亮
- 全神贯注
- 可爱的沈阳
- 观烟花
- 一件令我后悔的事
- 暑假开始了
- 校园里的早晨
- 我当表弟的“保姆”
- 我的一家子
- 日记
- 表妹吃棒棒糖
- 梦想
- 踢毽子
- 多媒体与阅读教学
- 培养语文自学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
- 对设计语文学习活动的进一步思考
- 古典诗词教学启思录
- 谈课件辅助教学的优势与使用原则
- 浅谈中学语文的比较法教学
- 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的爱国主义内涵
- 政治课教学与社会偏差
- 从一篇习作看高考作文之“道”
- 新课程下中学语文教师的出路
- 语文教学中穿插艺术的运用形式
- 让数学课“活”起来
- 物理教学与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 英语交际能力与英语口语教学
- 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一点看法
- 让不和谐奏出美丽音符──谈《老人与海》的课堂教学
- 李白简介
-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 《蜀道难》备课笔记
- 走出“围城”的李白──《蜀道难》教学资料
- 读《老人与海》有感
- 从“居士”说起──兼对李白、杜甫诗性的比较解读
- 重新看待李白与盛唐的关系
- 《蜀道难》赏析
-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 《蜀道难》教学设想
-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 《送友人入蜀》解析
- 李白与唐代诗歌精神特质
- 《蜀道难》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