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探析从社会语言学角度透视网络流行语中英文语码转换现象

探析从社会语言学角度透视网络流行语中英文语码转换现象

论文关键词:学 网络流行语 语码转换

论文摘要: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网民数量的急剧上升催生了大量网络流行语的使用,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行为因说话人/受话人的个人特征及社会等因素的变化而产生变异。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透视网络流行语中英文语码转换现象,分析其来源、产生的原因及对当今社会赋予的新色彩和影响。

1 社会语言学与网络流行语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是反映人类社会的一面镜子。作为语言学分支的社会语言学指出,语言与社会共变,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既要从社会生活的变化来观察语言的变化,也要从语言的变化去探讨社会生活的变动和图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民数量的急剧上升,网络语言也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语。网络流行语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而广泛的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鲜活语言形式。因此,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不仅有技术方面的因素,也是语言系统对社会现实最直接、最敏感的反应。在大量网络流行语的频繁使用中,有一类流行语。如“你out了”也被众多网民争相引用,并被评为2009年度最佳网络流行语之一。此类流行语有其构成的特征,本文将用社会语言学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分析此类流行语的成因、色彩新意及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2 语料分析

究竟何为“语码转换”?我们先来分析以下四组语料:

语料1:老师:“上课喝啤酒?”学生:“老师,你out了!”

语料2:“连这个你都不懂?I服了You!”

语料3:“2004《时代风采》时尚模特评选活动正在启动ing”

3 语码转换的定义及成因

3.1定义

社会语言学自始至终强调语言的多样性,近些年来由于英语的普及。英汉两种语言接触难以避免,以汉语为主,夹杂英语语码混用的现象非常多,不同的语言使用者在交往之中就会经常发生语码混合(code-mixing)的现象。“在语码混合中,语码A的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并入了另一语码B中。语码B一般来说占主导地位,而语码A则处于补充、从属的地位,不像语码B那样被人们有意识的使用”。

3.2成因

形成语码转换的原因非常复杂,特别是网络流行语中的语码转换的原因更是多方面的,有语意方面的,也有和社会方面的。

3.2.1对应译词不存在或不准确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背景上差别很大,中英语中存在许多文化局限词和部分对等词。它们在目标语中没有表示对应概念的词汇,或只是部分概念相同,即使被成中文,也往往只是将其进行音译而己。比如说,虽然DIY可翻译为“自己动手制作”,但若是用在某些场合里就显得累赘,不如进行语码转换,直接将DIY放在句中的交际效果更好。还有很多词汇可能很难用几个字就讲清楚,因此不如用英语表达来的准确,如flash(本意指闪光灯,现多指制作的闪烁的动画短片),fans(热情支持某人、某事或某项运动的人,现在已被广泛地译成“粉丝”),hacker(译为“黑客”,指非法侵入他人网站进行破坏的人)等,由于无法在汉语中找到恰当的对应项,其英语表达形式也已被大众所接受了。

3.2.2原则

也称“简约原则(the theory of least effort),由VictoriaFromkin提出。他认为人们在使用时总是尽量节省气力,减少麻烦。网上对话受打字速度的影响,不可能像面对面交流一样便捷。为了达到“省时、省事、简练、快捷”,当某个概念用表述相对简单,打字更方便时,网民也趋向于使用英语,尤其是英语中形形色色的缩略词,在使用时就更为方便了。如近年来网络和众多媒体中广泛使用的流行语“PK”,它的完整形式是“PlayerKilling”,指在游戏中高等级玩家随意杀害低等级玩家的行为,后引申发展为“对决”等含义,现在,凡是在涉及到一方与另一方角逐高低的比赛或对决中,“PK”被广泛使用,因其意义准确,表述简单而深受大众的欢迎。

3.2.3说话人自然情况的因素

年龄、程度、职业是影响语码转换的三个重要因素。由于语言要在特定的中进行交流,话语信息的生成、传递、理解都要依赖于社会环境,所以人的语言能力和言语能力会受到各种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一些变化。Wardhaugh曾说过“年轻人通常是大多数语言变化的前锋”。这是因为年轻人的语言有活力、生动而又富于创新,他们既能创造一些新颖的表达方式,又能很快接受这些独特而又新颖的语言符号。而且在从众心理的推动下,在语言变异的环节中就形成别人说什么我就说什么,别人怎么说我就怎么说,别人发明运用什么新词我就跟着效仿,否则被视为落后的心理,也就是这种心理极大推动了语言差异的扩散和发展。乃至激发出更进一步的语言演变,而生活中很多新奇的、时尚的东西都来自经济更发达的使用英语的国家。

4 网络流行语中语码转换的新意及对当下的影响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彼得·特鲁吉尔说:“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结构和社会的价值体系有紧密的联系,”许多网络流行语中语码转换的运用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横空出世”,显示了语言的灵活性,体现了语言使用者对社会力量的夸张,见证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m。语言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社会生活可以促进语言的发展和更新,而语言的发展透视着公众思想、观念和复杂的社会心态,展现了语言使用者的心理动向。网络流行语中语码转换使用数量的逐渐壮大,一方面反映了语言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却是代表了大多网友的一种姿态,即通过一些戏谑、简单的词语来代表一种社会现象,或者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心态,再亦是不能明说,只能意会的含义。网络流行词汇已经开始反作用于现实社会中人们的语言习惯,无论是对问题的思考,还是口头上的讨论,人们都喜欢借用网上简洁、异于普通语言习惯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5 结语

纵观近几年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流行语中的英汉语码转换会愈演愈烈,其本身不乏活力,富有激情,也使语言倍显亲切,具有感染力。如果适时适量,不仅是一种词汇手段,也是一种语言交际策略,只要能达到交际目的就有存在的理由。中英文语码转换是语言使用方式的一种改变。其表现形式多样。我们可以大胆预测,它会与时俱进,源源不断地映入我们的眼帘,在求新、求变、释放个性的时代给我们以清新的感觉。

参考文献: [2]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3]刘正光,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J],教学,2000

(4):30-35 [5]韩苏,语码转换成因研究[J],山东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2):20-23,

[6]Wardhaugh,R.An Introduction to Soeio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eh Press,2000

[7]宋翩翩,“OUT曼”的华丽变身:社会语言学中的语码混合现象分析[J]科教导刊,2010

(6):135,166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父爱
我喜欢吃的水果——香梨
放飞的梦想
铅笔、橡皮和转笔刀的故事
我爱读书
有趣的端午节
人力不等于人才
小乌龟
《网络妈妈》观后感
《破耳兔的一家》读后感
我与红桃老K
有趣的端午节——包粽子
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读书的乐趣
天真的小弟弟
著作人格权制度的反思与重构(1)论文
德国团体诉讼的历史考察(下)(1)论文
论现代油画艺术语言的秩序性
浅谈后现代艺术从裸体艺术到尸体艺术的衍变
论歌唱发声的方法纠正及艺术嗓音的保护
浅谈计算机美术设计与传统美术设计
谈开拓艺术思维 提高全面素质
抽象艺术与中国当代艺术经验——艺术史的社会学批评
转型视角下的中国国有企业治理法律研究(1)论文
经济法学:“老干妈”案的启示(1)论文
浅析保持良好歌唱心理状态的方法
浅谈国产主旋律影片
论我国网上银行的监管及其完善(1)论文
浅谈做打响“中国设计”的品牌
当代中国室内设计现状及思考
《卡罗纳》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二)
《卡罗纳》快乐练习:同步达纲练习
《给予是快乐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卡罗纳》教学设计2
《给予是快乐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卡罗纳》教后感
《卡罗纳》教学设计5
《搭石》反思
《给予是快乐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卡罗纳》教学设计4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简说
《卡罗纳》教学设计7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2
《卡罗纳》教学设计6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