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高中语文教师在文学教育时应强化重点

高中语文教师在文学教育时应强化重点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高中语文教师在文学教育时应强化重点

【摘要】当前,文学教育是高中语文教育的热点、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进行文学教育时应强化人文意识,把人文精神落到实处;强化精品意识,选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的优秀文学作品;强化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感;强化创新意识,激发学生想象思考能力。

【关键词】文学教育;人文意识;精品意识;审美意识;创新意识

新《课标》对文学教育的教学目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阐释,对照新《课标》,我认为教师在进行文学教育时应主要强化以下几个意识:

一、人文意识

语文作为教育的重要学科,人文性是它的本质特征。在教育这项庞大的树人工程中,文学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关于“人”的生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它在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其健全人格、培养其人文素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中教师,在文学教育中应强化人文意识,把握“人文”内涵,关注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和心理的独特性,把人文精神落到实处。如教《失街亭》时,我把学生分成蜀军、魏军两部分,让学生扮演诸葛亮、马谡、司马懿等角色,来个“街亭失守”场景再现,然后让学生着重探讨三个问题:马谡貌似合理的“凭高临下”、势如破竹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策略为何行不通?诸葛亮该不该杀马谡?街亭失守,谁之过?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讨论明确:“凭高临下,势如破竹”只适应短期作战,得鼓足全军将士勇气,司马懿围而不攻,做出久战架势,很易瓦解蜀军兵心;项羽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别无选择,是客观情势所逼,自然将士齐心,竭力拼杀;马谡山顶扎寨,主观上自掘坟墓,等魏军断汲水之道,将士埋怨主将指挥失当不及,岂有心思拒敌?学生通过分析,更能明了马谡死守教条、不知变通的可悲。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懂得,“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并不一定都对,关键在于“过”的大小、轻重。对第三个问题,王伟同学写下了《失了本性——由猫想到的》,认为马谡不过是诸葛亮豢养的一只猫,很有见地,文章也被《考试报》收录。这堂课学生既参与了体验,分享了人物的甘苦,同时也通过合作、交流,主体性得到展现,对文章的理解也更深入,人格修养也加强了。

二、精品意识

当今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其间有高低粗细优劣之分。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的优秀文学作品,犹如“晶莹的宝石”,“岂但给你一点赏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面发展”(《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相反,那些充斥了暴力、凶杀、色情、鬼怪的不良读物只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高中生由于心理发展正处在成熟前的动荡期,既蓬勃向上、精力充沛,又容易冲动、好走极端。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课外文学读物要加强引导,切不可因为学生的兴趣而害了学生。比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塑造了与自然抗争的不朽硬汉桑地亚哥形象,并且揭示了“人可以被战胜,却不能被打败”的永恒哲理,因而应该向学生积极推荐。相反,最近美国作家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甚嚣尘上,尽管作品情节曲折,富有探险意味,但是由于具有浑厚的宗教背景、神秘的解密气氛,弥漫着一定的血腥意味,所以教师要正确导向,千万不要推波助澜。

三、审美意识

审美教育最早由席勒提出,他的基本观点就是:感性的人只有经过审美教育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完美全面的人。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五四新文化时期,强调美育是一种重要的世界观教育,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新《课标》提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纬度目标,实际上就蕴含着美育目的。在文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感、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学生在接受文学作品的熏陶过程中,可以体味到语言美、艺术美、作品中的形象美和情感美,从而陶冶情操、抵制邪恶,在享受美的基础上探索美、创造美。例如,教读王维的《山居秋暝》,可以让学生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勾勒出诗中描绘的图景,体会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色彩美、意境美;品读王勃的骈文《滕王阁序》,要让学生反复诵读,领悟其词藻美、音乐美;学习闻一多的《死水》,要让学生懂得诗歌的结构美、建筑美;鉴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要让学生明白诗歌的节奏美和情感美等等。

四、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之本。对于文学教育而言,同样离不开创新意识。往往教师选择一个全新的角度解读课本,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且看下面一篇获得全国一等奖的《雷雨》教学片断“洋火”:

(投影:“洋火一”)

朴:(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朴: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是的。

请大家看投影上的文字,与课本原文有什么不一样?(顿)对,“是的”后面遗漏了一句话。

(投影:“洋火二”原文)

鲁: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师明确:①有意识:鲁主动以无锡引起对话,希望这场有关往事的谈话能持续下去,提出30年前具体的生活细节,以勾起周的回忆,引发新的话题。②无意识:说话过程中鲁的思维不由自主地回到30年前的生活当中。

2.提问:那为什么不是别的生活细节,而单单提到“洋火”呢?(生答:因为这一细节在鲁心中印象特别深刻。)(师问:仅仅是鲁对此印象深刻吗?)

(提示学生关注句中的“我们”一词。投影:“洋火三”,突出“我们”)两人都印象很深刻。因为,30年前的生活,在鲁、周心中,记忆最深的就是他们两人一起生活的情景,也正因为这样,鲁在说话中自然地用了“我们”一词。

3.提问:这一刻,鲁的思绪回到了30年前,那周呢?(生答:周也一样)(投影:“洋火四”)从哪里看出这一点呢?(生答:“沉思”、“沉吟”。)

朴:(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朴: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哦,好地方。

4.提问:同学们,大胆设想一下,此刻,由于“洋火”这个生活细节的触发,他们两个脑子里可能浮现出什么样的生活情景呢? (生2答:因为下文提到周的破衬衣。师生一道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台词“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我们可以想见鲁在灯下一针一线绣那朵梅花的情景。

5.想象思考:同学们,我们想一下:一盏油灯,红色的火焰在跳动着,一位年轻姑娘正在灯下专注地绣花。在她身边,一位年轻的父亲怀里抱着婴儿,静静地看着她……眼前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学生自由作答:温馨、甜美、幸福等。)

(师满含深情地)是啊,多么美好温馨的画面啊!想象得出,30年前这段生活,留给鲁、周二人的正是这样一种美好、温馨的记忆。(投影:“洋火五”突出“好地方”)对他们来说,无锡,正是这段美好生活的见证。

教师从品咂戏剧语言的角度入手,借助多媒体,以鉴赏五个语言片段为主体构建文本解读,很有创见,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能让学生非常独到地领悟曹禺《雷雨》强大的艺术魅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梦游三国
篮球比赛
暑假趣事
十字路口
我的同名哥哥“孙天霖”
《找准人生的北斗星》的读后感
放假了
十年犹如一场梦
读好学校真的那么好吗
假如我是世界主宰
做个爱国的人
娃娃鱼的自述
围棋世界
我的理想
那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混凝土购销合同
苗木购销合同
产品购销合同样本
铁矿石购销合同
药品购销合同
耗材购销合同
工业产品购销合同
超市商品购销合同
建筑材料购销合同
商品房屋购销合同
汽车购销合同
水泥建材购销合同
电子产品购销合同
化工产品购销合同
灯具音响设备购销合同
论教学布白的艺术
阅读教学教学什么
欲成新词先赋情
课改需有“猎豹”精神
浅谈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激励
高考现代文主观性阅读解题指要
高考话题作文的内容预测
语文教育呼唤语文素质的回归
小议“每日三分钟说英语”
学生作文的伪“个性”
质疑答疑的训练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结合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与解题技巧
步入人文,走进生活——谈新课程中语文教学观的转变
《检阅》同步练习题
《和时间赛跑》课文原文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1
《检阅》板书设计
《检阅》教材简说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2
《检阅》教学设计8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检阅》教学实录
《检阅》教学设计1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10
《检阅》教学设计
《检阅》教学设计7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9
《和时间赛跑》精品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