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

——谈提高小学生习作指导有效性策略

百胜学校 池和荣

“习作”顾名思义,便是学习写作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这个名词就如影随形伴随着我们孩子们从小学步入中学,跨进大学,走向人生。习作难成为有从学经历所有人的共同心声。尤其是小学生,习作难,难在孩子们没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冲动;习作难,难在孩子们缺少“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体会;习作难,难在孩子们缺欠“厚积才能薄发”的动力,习作难,难在孩子们没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受……对于从教者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众说纷纭,见智见仁,我认为: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关键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培养学生对作文兴趣的重要性,要使小学生感到习作是一种享受,是为师者终极目标。那么从何入手?

1、从观察认识中培养

情感是和认识过程紧密联系的,客观的事物只有当它被人认识的时候才能引起人的情感。根据这一特点,平日间我在意指导学生观察,提炼物外之趣。比如学校举行班级之间拔河比赛,让学生仔细观察双方比赛过程,如各自队员以及拉拉队员的动作。表情乃至角逐后的场面,活动结束后我立即让大家回顾一下刚才的情景以及感想,让大家畅叙欲言,各抒己见于是乎,一个热闹的场面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把自己的所见所想托盘而出,此时我因势利导让大家把刚才的场面用笔写在作文本上,于是兴趣便油然而生。

2、从课堂教学中培养

能够编入课文教材的必定有它的特点,不是语言优美,便是文理俱佳,结构规范,从教学的角度来讲,这些文章既是读的精典,更是写的典范,因此在教学中我筛选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加以推荐,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品味。欣赏并要求对文中的好词好句优美片段,熟读背诵,并及时在课堂上进行小练笔。如学习《可爱的草塘》,有一段细描“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茫茫的跟蓝天相接。”于是我便及时的问:“这段话还可以用来描写什么景物?”“绿油油的麦苗”学生们的回答透着一种欲望,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以“美丽的田野”为题,要求在描写春天的田野用上这一段话,如此练笔,有现成的范文作依托,兴趣由衷而发,写出来的文章也就言之有物了。

二、丰富素材,突破写作内容关

叶老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习作难,难在学生写起文章来内容空洞,语言干瘪,毫无情趣。因此,丰富素材突破写作内容关是根本。

留心生活,引生活之泉溉写作之水

“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生活之泉”引入“写作之渠”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丰富多彩的人类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我们肯做生活的有心者,留心身边经常发生人与事我们写起文章来自然文思泉涌,下笔有神了。为此,我经常在作文课前带领学生去广泛地接触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湖光山色,并教给学生观察事物要集中目标,抓住特点,于是一篇<可爱的祖国>便瓜熟蒂落了。

参加实践,让习作之花开得更艳

叶圣陶先生说过: “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要使小学生有感而发,言之有物,就必须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其最好方法莫过于给学生参与的机会,让他们亲身实践,多深入生活,平时结合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一些实践作业,如妇女节帮妈妈做家务,重阳节给老人送温暖,春天去欣赏湖光山色,夏天,来观赏一池荷花,秋天,采撷山间菊花,冬天指点朵朵梅花。这样既培养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又为写作提供了第一手素材,如为了写<我的第一次>这一篇文章,我预先让学生替妈妈做家务,学骑自行车,动手拖地板,让他们记下所做的点点滴滴以及切身感受,增强学生的感受力,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内容具体,情感真挚;又如我教完<师生情>这篇文章让学生懂得感恩,在此基础上我因势利导问学生:你爱妈妈吗?为什么爱妈妈?妈妈怎么关心你?从而激起学生的天性,再让学生以<我爱妈妈>为题写下妈妈如何关怀自己的事,来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此外,还布置了诸如<学骑自行车 >。<烧菜>。<包粽子>一类的作文,都可让学生先亲身实践,有所体验后再写“做到以我之手写我所做”。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为学生获取大量的写作素材。

重视积累,使习作有话可说

我让学生每人自备一本词语。佳句摘抄本,随身带,起初指导学生从课本中抄录一些佳词好句,,讲清语言环境,并作一些简单的分类。如:动词。名词。形容词。比喻句拟人句等,待学生习惯养成后,便放手让学生从课外书报刊中去分类摘录,同时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观察班上。校里。社会上的人,事。物。挖掘值得记下的意境和情趣。记载在专门备用的笔记本上,并把这种本子起名为<生活的浪花>。有时带领学生到社会去,到大自然去,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拓宽视野,培养观察能力,记载能力,积累能力,创新能力。如有一次,班队课带领学生去牛头山看海边的岩石,先登上山头俯视岩石的全景,再从山头下来漫游一周,近看各种岩石的形状。姿态。特征,启发他们进行适当地比拟和想象,接着把所见所感记在本子上,然后写一篇观察文章,由于学生有了生活素材,大多数学生都能写出具体。生动的文章。

当然对学生来说,有佳词好句和生活素材还是不够的,扩展习作信息源,可在写作中作适当的借鉴,这就是引导学生剪贴书报的用意,于是我教育学生养成课外多看报刊的良好习惯,必要时剪贴一些报刊上的有关材料,而后分类装订成本子,并指导他们着力用好这些亲手建立起来的”材料积累宝库”,从而厚积而薄发,作文时就不再苦思幂想,无话可说了。

三、好风凭借力更上一层楼

鸟没有翅膀就不能翱翔蓝天,文章没有想象就会失去了魅力。有了写作兴趣那只是拨动写作欲望的一根心弦,有了写作素材那不过有了“下笔如有神”的前提。只有放飞写作的翅膀,才能产生无穷的魅力,由此可见,指导小学生习作,培养其想象力是一项系统工程。

生活毕竟象万花筒,学生通过感知,储存了众鸟的表象,那只是写文章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学生有了大量的感知材料,未必能把文章写好。因为学生作文并不是简单地把过去已感知的人。事。物的形象,通过语言文字再现出来便可以了,而是需要在大脑中对感知的事物形象进行“艺术加工”即运用想象来再现形象,这不存在自觉不自觉的问题,而是人思维的一种本能。对我们语文老师而言,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大量丰富学生对事物表象的感知。例如组织学生到野外去观察动植物的形态。形状。色彩等,引导学生由看到的形象去想象未见到的可能出现的景象。其次要采取多种形式启发学生大胆想象事物的表象。例如结合生活实际的需要(便于放置。摆设。携带。包装等),想象事物在不同环境中可能出现不同形状。神态。色彩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综上所述,兴趣。素材。想象力是我所谈的提高小学生习作指导有效性策略的三个接触点,虽然老生常谈,毕竟毕生实践。是为投石问路。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争吵以后的觉醒
0的联想
去给动物们一个家吧
调料师傅
我好想吃忆苦饭
冬天是什么
叠被子
妈妈,我想对您说
我参观了金沙博物馆
春雨
班上的“小博士”多了
小星星
游玩的趣事
我的妈妈
五块钱的考验
商业用房合同
杭州租房合同
宁波租房合同
简易租房合同
商业用房租赁合同范本
商铺租房合同
标准版租房合同范本
公寓租房合同
广州租房合同
长沙租房合同
重庆租房合同
青岛租房合同
如何写租房合同
门面房租房合同
简单租房合同
关注情感体验,焕发课堂活力
《西湖漫笔》语言漫说
浅谈中等学校经济学教学的困惑和改革
自疑•自释阅读教学模式漫谈
抢篮板球的技术、配合、及训练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深化自然科学的创新教育
关于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语文教学中应处理好十种关系
优化课堂结构,实施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浅谈
对初中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开启课堂宝库的金钥匙——浅谈语文导语的设计
把握三条线,抓住三个点——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体育教育事业如何适应全民健身计划需求
《可贵的沉默》板书设计
《绝招》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教学建议
《口语交际·教你学一招》教学设计1
《可贵的沉默》课文原文
《语文园地四》教材简说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可贵的沉默》教案
《语文园地四·教你学一招》教学设计3
《语文园地四》阅读训练
《可贵的沉默》公开课教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口语交际·教你学一招》教学设计
《可贵的沉默》精品教案
《口语交际·教你学一招》教学设计2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