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语文教学要走向“会意得言”的统一

语文教学要走向“会意得言”的统一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语文教学要走向“会意得言”的统一

东岱中心小学 林煐勇

摘要:语文教学改革行进的经验与教训让我们更加明确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该指向让学生具有运用语文进行生活的能力。基于这样的目标,语文教学应该注重语言文字的言与意的结合,并且将教学的重心指向语文的运用上。因此,不论在教材的解读上,还是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注重语言的积累、理解以及语言表达形式的模仿、学得与创造。

关键词:解读 语言 句式 模仿 表达 创造

语文课程改革经历的这些年,告诉我们:只有真正关注学生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确立的语文内涵才是有效的。正如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语文课要做语文的事;小学老师要做小学老师的事;这节课要做这节课的事。”任何非语文的行为都将阻碍孩子的发展。所以,语文教学必须要走向“得意”又“得言”,让学生真正提高运用语文进行生活的素养。

如何实施呢?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个人的观点。

一、解“准”读“正”语言的目标——走向“会意得言”的前提

文本需要解读,而且需要将文本放置于单元组教材、年级组教材、阶段教学目标的大背景下的解读。因而,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关键要解“准”读“正”语言,确立有效的训练目标。以往语文教学教师在解读文本时有的浅解,浮在文章表面;有的偏解、误解,致使教学内容不明确、不准确,耗费了大量时间;有的由于教学理念的偏颇,侧重感悟情感、而忽视语言形式的积累与获得。因此,现在我们要将文本解读的语言目标确立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上,让学生“会意”又“得言”,为学生的语文运用创设切实有效的“场”。

1、文本的阅读群从入手,确立适当的语言训练点。

小学语文的阅读群是小学未成年的儿童。由于特定的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的差异,相同的阅读内容在不同的年级中所体现的语言教学的价值也就不同。甚至同一阅读材料安排在相同的年级中也会有不同的语言教学价值。因此在解读文本,确立文本的教学价值时,应考虑阅读群体的水平,制定适当的语言教学目标。

如:巴金的散文《鸟的天堂》,由于其写作上语言亲切,线索明晰,有明显的脉络;内容上贴近孩子的生活经历,容易为孩子接受。因此在五年制人教版十二册有收入,在人教版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也有收入。但是,由于学习阶段的不同,同一教材的语言使用价值却也不相同。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提出阅读的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我们可以将文本语言学习的“点”安排在揣摩并积累作者描写大榕树近景和众鸟纷飞的美丽词句,感受先总写后具体写枝、根、干、叶的表达方式。再拓展欣赏写景的文章或者素描静景的文章,达到进一步积累的目的。最后,描写一棵树或盆栽的片段创作。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提出阅读的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我们要抓住作者描写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的不同写法,第一次按从远而近的方法描写榕树的静态,第二次则写了众鸟纷飞的动态,表达上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教学时引导学生循文章的思路边启发边讲解,体味作者表达的精妙,学会“首尾呼应”的篇章写作手法,并且进行拓展性写作训练——“描写一处你熟悉的景物。”

可见,着眼语言,根据不同阅读群体解“准”读“正”教材,才能让教材发挥出最大的教学价值。既做到了感悟积累语言,又有效训练了语言的表达,达到“会意得言”的统一,提高了语文教学实效。

2、从文本自身的语言特点入手,确立有效的语言训练点。

文章的体裁不同,如散文、小说、诗歌等,语言特点也就不同。从文本自身的文体语言特点入手,就可以发现语言训练点,从语言入手解读文本,将教学目标定位在语言与语言形式的学习迁移,达到“意”与“言”的统一。

如苏教版第十一册的《姥姥的剪纸》,该文是散文文体,“形散而神不散”。著名特级教师刘仁增老师在执教的时候就抓住其“神”不散的特点,拧一发而动全身。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展开教学。他安排了揣摩关联词语的句式表达效果:“无论……无论……,只要……就……”,然后再体会“声”与“色”在文章中分别是哪里?接着抓住特色凝练的语言点进行有效的训练:“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的“剪……像……”的句式仿写;“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牛,耕地的牛……”的省略号的空白补充;通过对于文章第四自然段中“刁难 挑剔 耍赖 调皮蛋”这四个带点贬义词语的运用所产生的表达效果的辨析等,体会姥姥的“神”与对我的爱相融相生。这样学生通过语言的阅读,迁移,模仿,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同时升华了对文章内涵的感悟,读与写相得益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效。

二、教“足”落“实”语言的运用——走向“会意得言”的保证

会意得言,顾名思义就是既要做到理解意思,还应该学到语言的一般规律。一堂语文课,有了明晰的语言训练的目标之后,关键是如何展开语言的训练,将语言教“足”,教好,落实“会意得言”的目标。

1、从词语的构词方式入手,积累并优化语言。词语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教学中,让孩子学习、积累,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在自主表达的时候,能自觉优化语言。对于教材,我们要精心分析语言特色,从语言的角度解读文本,展开扎实有效的言语教学,使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

案例:人教版第七册《火烧云》(笔者所教过的一个片段)

出示句段:“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师:这段话你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天上的火烧云颜色变化真多:有“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你真会读书。是呀,多少颜色呀,引读——并变化着出示在大屏幕上:

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组都是ABB的词语。

师:真好。像这样的颜色,你也看到了吗?

生:白茫茫、绿油油、黑乎乎……

生:第二组的词语都是“半什么半什么”的,仿佛是一半一种颜色。

师:你也会说这样的颜色吗?

生:半红半黄,半紫半黄,半绿半淡红……

师:第三组的颜色呢?

生:……(沉默)

师:将板书变成:(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生:我发现了,它们都是像什么一样的颜色。“葡萄灰”就是像葡萄一样的灰色。……

师:你太聪明了,你有一双火眼金睛。葡萄还有什么颜色?你可以说……

生:葡萄紫

师:就这样想,你还有哪些色彩?生:苹果绿。

生:桃红,鸽子紫

师:鸽子紫?太厉害!这颜色不但可以用水果来比喻,还可以用动物来比喻。

生:玫瑰紫。生:石榴红。生:杏黄。生:秋叶黄。……

师:怪不得,怪不得作者说(引读)……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拓展描写“还有些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以上案例中,教者将描写颜色的词语立起来编排,便于学生观察并发现,接着引进学生已有的词语库存,组成新的词语,加以积累、运用。这样学生不但揣摩了语言的美妙,内化了语言,得到了优化语言的训练,实现了语文教学中的“言意”的融合,最后设计“写下来”的训练中,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场”,真正教“足”落“实”了语言的教学,实现了“意”与“言”的统一。

2、从句段的表达特色入手,迁移并运用语言。

任何一篇文章在句式表达上都有自己的特色:从句子的修辞手法上看,拟人、排比、比喻、反复……;从篇章的段落关系上看:总分、并列、转折、递进、因果……这些句、段在表达上的特点,让学生去比较、去积累、去揣摩,体会表达效果上的不同,再进行仿、续,扩、缩等训练,迁移并运用语言,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案例:人教版第七册《秦兵马俑》中描写兵马俑“神态各异”的片段:

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这段话的“中心词”——“神态各异”,然后,围绕中心词,让学生进一步细读课文,思考:作者笔下的兵马俑,都有哪些丰富的神态呢?学生潜心会文,找到了“微微颔首”、“眼如铜铃,神态庄重”、“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凝视远方”等,然后,我出示:“仔细端详,他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有的凝视远方……”引导学生读并发现。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作者不仅看得仔细,而且展开了想象,领悟到了这些语言表达的“秘妙”。接着我让学生尝试模仿课文中的写法,也来展开想象,说说兵马俑还有哪些神态呢?同学们静思默想后,有的说:“有的张大嘴巴,好像在喊:‘为秦国统一天下,冲啊!’”,有的说:“有的高高擎着利剑,正指挥军队奋勇向前。”……

以上片段教学,由于注重了文本语段构段的特色,(排比句式下的想象描写),展开对文中的特点语言进行感悟、积累,进而通过自己的想象,思考表达,把课文的语言方式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方式,积累和表达获得了“双赢”,“会意”与“得言”在和谐中达到了统一。

3、从篇章的结构形式入手,模仿并表达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去理解才透彻。”“作者的思路”就是篇章的整体架构。有的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谋局布篇,有的采用并列的结构,有的注重首尾呼应等。教学中抓住篇章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理性地掌握写作的一般知识。这样,学生不但感受了文本思想内涵,还感受了篇章结构的张力,提高了整体感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的《梅花魂》时,就紧紧抓住“借物抒情”文章的表达特征——先用描写性的语言深情状物;进而回忆物与人相联系的若干小事,最后照应开头再状物。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发现并总结文章的结构特点,接着引进教师下水文《小木船》,阅读感受表达形式;最后以《----,让我想起了他(她)》为题,拓展模仿创作。接着,继续在单元组教学中,以同主题整合教学模式,继续发现并总结这类文章的一般表现形式,加强片段及篇章的习作训练,形成描写种类文章能力。

这样一来,学生在雷同“头脑风暴”式的专题训练中,得意的同时,又得到了表现形式的模仿训练,在课堂为学生搭建的语言实践的平台上,学生实现了“意”与“言”的统一,提高了品赏文章与自主写作的综合素养。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心中的亮点
四季银杏苑
听话——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
读书的快乐
石头的梦
今天,我哭了
钢琴五级考试
万年的神农宫
挂在我家墙上的蜘蛛
一滴墨水引起的风波
我爱上了读书
读《马背小学》有感
我是小小售货员
网络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声音王国的纠纷
标准的普通房屋租赁合同
安徽省房屋租赁合同
天津市房屋租赁合同
工矿企业产品购销合同
青岛市房屋租赁合同
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
房屋租赁委托合同
重庆房屋租赁合同
简单房屋租赁合同书格式及模板
三方房屋租赁合同
房屋租赁合同表范例
常用城市房屋租赁合同
货物商品购销合同样本
杭州市房屋租赁合同
房屋租赁合同的概念
借助形象思维教好说明文
在语文教学中尝试新课改
《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运用网络技术改革物理教学模式
试谈初中物理投影教学的功能
作文训练与临场发挥
打造高中生的语文情结
中学英语教学改革二十年之回顾
也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
语文教育与生活——重温叶圣陶语文教育与生活关系的论述
古文教学如何化难为易
教育学院普通体育课程设置方向刍议
如何在疑读中指导学生“发现问题”
文言文试题解题思路之略析
两种策略教学观点的对比研究
《争吵》教材分析
《争吵》教材简说
《检阅》教学建议
《检阅》教学设计3
《检阅》教学设计5
《检阅》教学设计2
读写结合教《争吵》
《检阅》教学设计4
《争吵》教学设计12
《检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检阅》片断设计
《争吵》课文原文
《争吵》教学设计11
《检阅》片断赏析
《争吵》精品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