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论高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浅论高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论高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 影响因素 教学策略和模式

论文摘要:知识、信息化、全球化的到来与发展,使英语的世界通用地位渐次得以确立。随着我国加入WTO,奥运的逼近,对英语,特别是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利用口语交际能力的已有研究成果,结合高职中的具体目标,分析影响高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因素,并根据口语交际的特征,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以期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得体的交际的能力。

表明,全世界63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世界1/3的人讲英语,75%的节目是英语,80%以上的科技信息用英文表达,几乎100%的软件源代码用英文写成。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应该具有语言阅读能力,而且具有语言交际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适应社会的需要。但传统的英语教学将英语作为陈述性知识来传授, 以掌握语法规则为目的,忽视语言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在使用语言时缺乏灵活性, 缺乏真实情境中的交际能力。如何解决学生的现状和社会的需求这一尖锐的矛盾,成为英语老师研究的热点。

一、交际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well Hymes针对Chomsky的语言能力提出的。他认为,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对一种语言的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包括对在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对谁恰当使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到语言、修辞、社会、、等多种因素,包括一个人运用语言手段(口头语或书面语)和副语言手段(身势语)来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的能力。

交际能力可细分为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语交际能力。本文主要阐述口语交际能力。所谓“口语交际”是人们在交往中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达到理解与协调,进而影响和调节相互关系的活动。而口语交际能力则是在这种交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敏、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未来的社会是合作的社会,合作就离不开思想、情感的交流。而口语交际是所有交流手段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所以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我们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文明、和谐、个性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学生现状分析

高职学生来源复杂,水平参差不齐。高中毕业生经过三年系统学习,基础较牢。但由于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讲解多于学生操练,课中和课后使用英语的比例较低,教学侧重于语言本身知识的传授,故而学生组织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亟待提高。中职、中专和技校的毕业生面临的困难似乎更大,因为在这类学校,英语课只开一年甚至不开,他们在入大学前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听说训练,有的既听不懂又讲不出,词汇量严重不足,能积极使用的词汇则更少。根据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若要达到高校英语能力考B级,入学词汇要求为1000个,A级为1600个。可是,不少学生入学时还远没达到此标准。词汇量匮乏就是问题的瓶颈,严重影响了他们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三、影响高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因素

1.“恐说心理”的影响

很多高职学生不愿开口说英语,怕说错,怕受到老师的责备和同学的嘲笑,这种恐惧心理常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显得焦虑和紧张,影响他们正常的思维和顺利的表达。而造成恐惧心理的原因就是学生平时缺少足够的口语练习机会,在平时没有一种自信感,同时又过多考虑所说句子的对错,因而阻碍了口语训练的顺利进行。

2.缺少英语交际的氛围

交际教学思想的倡导者欧莱特认为,语言学习的成功在于将学生放在一个需要用目的语交际的之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与否做出判断的能力和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能力。但是我们高职学生接触真实英语交际情景的机会非常有限,他们的语言学习和习得的主要环境就是课堂,并且口语练习也局限于书本上的操练,缺乏师生和学生间思想上、信息上、情感上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3.重视程度不够

在高职学校,许多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以笔试的成绩来衡量英语学得好坏,甚至有的还说“反正不出国,好不好无所谓”。尤其在我们这种内陆地区,学了英语,似乎找不到用武之地,甚至连使用的氛围都感受不到。因此,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动力不足也情有可原了。

4.学生的“惰性心理”

英语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具有其独有的特点,需要学生课后花时间去听、去说、去练,要勤奋好学。但有部分学生懒学,课后对英语不闻不问,只是局限于课上的一点时间,口语训练受到了严重的局限性。

5.交际策略的缺乏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高职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比起其他的基本技能来讲要相对滞后,影响因素之一就是交际策略不足。而交际策略正是在语言知识不足以达到交际目的时所采用的一系列补偿性措施,是帮助学生实现交际目标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四、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

1、明确英语口语教学的目标和口语交际的评价标准。

口语教学应以准确、流利、得体为目标。准确就是语音、词汇、语法正确。流利就是话语流畅,没有过多的停顿、中断、犹豫、错漏或更正。得体就是符合的准则和交际原则,知道在什么场合对什么人该说什么话。准确、流利和得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准确是流利的基础,流利是准确的体现,得体是交际成功的保证。三者有机结合体现了口语教学上对发展学生交际能力的要求,即流利+准确+得体=交际。具体口语交际评价标准,则如图所示:[

A 敢于开口,乐于表达

B 注意交际礼仪正确

C 面向交流者,大方自然

D 保持与交流者的目光交流和感情交流

E 声音清楚,表达的语速和节奏自然

F 面部表情能随着句意、音调的变化而变化

G 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使对方听懂

H 用词基本准确且达意,基本信息得到有效传递

I 表达流畅,注意停顿,语句及其意义基本完整

J 能围绕主题选择交流内容,表达明确,富有实用性

K 能使用恰当的交际策略,如重复、澄清、恰当使用态势语等

目标明确就为学生的努力提供了方向和。

2.有准备的说与无准备的说相结合

(1)有准备的说

交际在很大程度上由符合惯用法的组成,语言符合惯用法这一事实对口语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对说话人的某些表达方法给予限制,表现出独有的特征。如请人寄信时可以说:“Please post this letter for me.”,或“Would you mind posting this letter for me?”其他的表达不如上述两句妥当。因此授以学生若干会话规则与结构,促使他们掌握会话策略,在会话之前或之中有准备显得非常重要,使学生在经历窘境时有用,使他们有额外的时间和余地来掌握对话。

A.会话开端习惯性开场白和套话,诸如问候,引起话题,谈天气、、评价某物、礼仪等。 如How are you? Excuse me, do you know...? Great party, isn’t it? At least some sunshine! The traffic in this city is poor.

B.轮换谈话让学生知道何时在会话中发言,以便使他们不都同时讲话。这些关于何时讲,讲什么,讲多久等隐秘的规则和信号被标为“轮换机制”。这需要通过视听真实会话,告诉学生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有时是能说什么就说什么。

C.打断谈话告诫学生太多的打断谈话或不当地打断会显得没有教养。如为了弄清问题或有急事一定要打断是允许的。打断谈话的固定引入为Sorry to interrupt, but...或sorry, but did I hear you say...?

D.话题转换若不想再谈论某一话题,想转入一个新话题来改变原有话题时,或者回到原来话题时,常用语为“By the way...”、“That reminds me of...”、“Going back to...”、“As I was saying...”、“Yes, well, anyway...”等

E.毗邻语对毗邻语对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一个人说完后,另一人应迅速作出回答或反应,这种反应有两种,一是说话者预期的,有礼貌的反应。另一种是意外的,不常见的或“困难”的反应(如拒绝邀请)。这要求说话者机智,能转弯抹角,避免听起来生硬。如以下对话。

—Please come to my office, let’s discuss the plan.

—I’d like to, but I have an appointment.

F.结束会话人们用一些预备结束和结束谈话的惯用话来作为准备结束会话的依据。如“It’s getting late...,It’s been nice talking to you...,Well, I don’t want to keep you from your work..., We must get together sometime...。”

(2)无准备的说

有准备的说乃是无准备说的基础,真正的交际活动绝大部分是无法事前准备的,双方传递信息时会有信息差距,即信息沟。没有信息沟,交际实际上是不能发生的。正如即席性交谈一样,交际产生于自然情景中,学生们与伙伴开始交谈,对将要得到的信息一无所知,要即兴接受并反馈。如在英语讨论课上,学生各抒己见,及时调整,大部分内容和表达方式是根据当时情况作出相应的改变,“讨论犹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刃,两相砥砺,将使思想锐利”。教师要启发即兴的、随意的交谈,使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衔接相互间的谈话,增强协调语义的能力,真正学会使用语言,发展思维能力和条理性,创造性地发挥,在多向的交互作用和信息差中使好奇心得到满足。

3.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说是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言语活动,语言的表达方式由思维方式决定。在进行口语训练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习惯用英语思维,加强英语思维能力训练。加强以习得为主要形式的英语思维能力训练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用英语思维是指排除本族语的干扰,用英语直接理解、判断和表达的能力。没有经过英语思维能力训练的人,大都是把听的东西译成自己的母语后再储存在记忆里,在表达前,再把语义信息,即他想说的,在脑子里下意识地寻求母语的表达式,然后再把它译成英语。这种做法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母语的干扰。这样借助于母语表达出来的言语是不可能地道的,大都是Chinglish(中式英语)。

还要引导学生想象实物情景与语言的结合。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听地道的英语,培养他们边听边直接用英语表达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一系列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理解和表达思想,接受和输出信息。正是在这种积极的思维和表达过程中,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4.模仿性的说与创造性的说相结合

模仿性的说是创造性说的准备阶段。如

教学输入→复用性练习→系统为学习者吸收→自发性话语

它为技能性训练,强调通过训练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教学通过明确而有系统有步骤地传授语音、词汇、语法、句型、语言表达、背景知识和交际策略,并通过大量练习使学生口语达到熟练运用的地步。创造性的说为高级阶段。如

创造性构造模式:

来自接触的输入→内部处理→语言系统为学习者控制→自发性话语

教师应具备高度的创造激情与毅力,不为教材、教参所束缚,敢于别出心裁,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寻求一问多答或一答多问,而创造性活动便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5.因材施教,分层训练相结合。

按学生的程度分为 A组(尖子生):基础扎实、兴趣大、习惯好,语言表达能力强、敏锐;B组:较有兴趣,能力中等,不太稳定,学习认真但有时方法欠佳;C组(学困生):学习习惯有待改善,语言表达能力不太强,不善于监控口语学习。以此来进行组合编组,座位浮动变化,使学生间开展学习研究,互相合作与监督,对三组学生口语训练任务不一,“满足优生,促进中游生,带动差生”。在口语训练时,三组学生都配备充分的训练量。对于A组或B组,匹配大训练量,培养其耐性及反应速度;匹配难题,锻炼其洞察力和乐于思维的求索精神,如单词造句、根据所听内容用提出问题并回答、根据对话内容概述中心大意、编对话、表演、讲故事、做口头作文等,培养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对于C组,给适量的、难度低的训练任务,但务求掌握基础知识,准确率高,让其有喜悦感、成就感。鉴于其动力性差,暂时不宜急于激励他们向高水平攀登,只要求他们准确朗读或跟读生词、对话及课文、复述句子、回答简单的问题等。在呈现新的内容时,通过A组→全班-B组或C组的方式教授新的语言知识。在复习巩固阶段,A组,运用语言知识;B组,强调掌握教学重点、难点;C组,着重检查基础知识。这样可以提高训练的量度和密度,节省时间,做到“培优辅差”,逐步缩小两极分化。

6.反馈、调节、补救、 相结合。

反馈是控制论的灵魂,是对课堂教学活动实行控制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活动教学中应动、静观察相结合,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获取反馈信息。小步反馈讲究“快”,教师评价应简洁明了。整体反馈稍有难度,如遇卡壳等尴尬场面,讲究诱——循循善诱,耐心启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给予暗示或适当的提示。如遇出错,则讲究“导”——正确引导。教师不必立即打断学生,急不可待地纠错或干脆当替身演员。而应等学生答完或表演完后,先给予鼓励与肯定,再给出答案,正确引导,再施强化。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善于根据课堂学生反馈的具体情况,随时修正教学目标,灵活调控活动时间及方式,把握好“火候”,真正做到反馈的“适时性”、“启发性”和“激励性”。学生在执行各种学习路子、方法、技巧中,应随时监控自己的主体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评价,遇到疑难不懂的随时求助于教师和同学,注意巩固和落实,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自我。每位学生应该准备一个口语训练笔记本,上完课后作自我评估,对适当的词语、习惯语和准备口头报告大纲等悉心记录,把教师的表扬鼓励与自我的不足结合起来,吸收他人的各种好方法,逐步提高口语能力。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要求我们英语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学习最新的外语习得理论,并用这些理论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适合学生和自己的一套教学方式,从而向目标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 龚正民,陈矩. 现代理论与实践.湖北出版社,1990.

[2] 李观仪. 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3] 李庆,孙麒译. 成功教学的策略. 中国轻出版社,2002.

[4] 王笃勤. 英语教学策略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 夏纪梅. 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6] 熊川武. 学习策略论. 江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星星
我好想吃忆苦饭
班上的“小博士”多了
我的妈妈
争吵以后的觉醒
0的联想
游玩的趣事
调料师傅
春雨
冬天是什么
我参观了金沙博物馆
叠被子
妈妈,我想对您说
去给动物们一个家吧
五块钱的考验
长沙租房合同
杭州租房合同
标准版租房合同范本
宁波租房合同
青岛租房合同
商业用房合同
商业用房租赁合同范本
重庆租房合同
如何写租房合同
门面房租房合同
公寓租房合同
广州租房合同
简易租房合同
商铺租房合同
简单租房合同
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学校体育竞赛的改革
地理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
谈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
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室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构建多元化语文课堂
实践新课标感受新景观
“问”出新天地——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之我见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
指导朗读人物对话的艺术
如何说课
“研究性学习”在大学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谈中学生篮球比赛中影响罚球成功率的因素
《口语交际》教学建议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可贵的沉默》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教你学一招》教学设计3
《语文园地四》阅读训练
《可贵的沉默》公开课教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可贵的沉默》教案
《口语交际·教你学一招》教学设计2
《口语交际·教你学一招》教学设计1
《口语交际·教你学一招》教学设计
《可贵的沉默》精品教案
《语文园地四》教材简说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2
《绝招》教学设计
《可贵的沉默》课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