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关于大学英语“教”与“学”的再思考

论关于大学英语“教”与“学”的再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论关于大学英语“教”与“学”的再思考

【论文关键词】大学教学;关系;能力;素养

【论文摘要】基于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分析,本文旨在论述三个关系的重要性:听说与阅读、写、译的关系;打好基础与提高文化素养的关系;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目的是有助于大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一、前言

大学英语是本科教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经过二十多年的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不仅表现在每年通过

四、六级考试的人数在大幅上升,而且学生的语言能力也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从和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来看,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还明显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认为,明确21世纪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处理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几个关系是使大学英语教学上一个新台阶的关键。

二、21世纪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

1 、大学英语要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1世纪呈现国际化、全球化发展趋势。国际性、地区性、区域性的科技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跨部门、跨行业、跨公司的商贸活动日益增多,国家间、间的友好往来与日俱增。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对外交流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大学毕业生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意味着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 、大学英语要适应深化改革的需要

21世纪面临新经济,需要新观念和新方法。大学英语和其他课程一样,应该从当代高等教育思想观念和发展趋势来认识。当代高等教育提倡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寻找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大学英语要打破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真正解决“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问题。

3、大学英语要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对大学英语“教”与“学”的几点思考

1、听说与阅读、写、译的关系

2004年教育部出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成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这一目标也正反映出社会对人才外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总体要求。 Kresen的输入理论认为“可理解输入”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教口语的最好途径就是提供可理解输入”(Krashen 1982:22),“写作能力来自大量的自发的兴趣阅读”(Krashen 1985:19)。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包括信息的接受、发展和反馈,必然涉及听、说、读、 写、译各项语言技能。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要学生掌握听、说方法,提高听说速度和准确度,增加课堂及课外听、说量,鼓励学生多听、多说,做到积极主动地听和说。同时,要加强阅读、写、译技能的训练,努力做到“输入”和“输出”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

2 、打好基础和提高素养的关系 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文化生活的工具,各种文化特征都在其语言的词汇里留下它们的印记。如:形容词“胆小”,英语用"as timid as hare"(胆小如兔),而的对应成语是“胆小如鼠”。在汉语文化中,“鼠”代表“胆小”,而“兔”却是“敏捷、迅速”的象征。再以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为例:英美人常视狗为“人之良友”,许多谚语都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生活和行为,常有善意,如"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但狗在汉语文化中的形象恰恰相反,往往带有贬义,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挂羊头,卖狗肉”,“救了落水狗,反被咬一口”等。

同样,人们的语言行为与其文化不可分割,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思维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语言行为。对一个民族来说是天经地义、习以为常的事,对另一个民族可能会显得完全陌生、不可思议。在汉语文化中,两位朋友在路上相遇,他们会问:“你到哪里去?”如果是吃饭时间,常用的客套话是:“你吃过饭了吗?”然而,你用这种方式与西方人打招呼,就会产生误解,使对方感到奇怪,甚至不安。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3、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外语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往往处于主动的、居高临下的地位,他们讲解生词、解释课文、示范例句、教授规则、评判正误,等等,把许多应该让学生自己做的事情都做了,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地位,养成了过分依赖教师、等待“喂食”的习惯。事实上,外语学习是以学习者接受目的语语言输入为起点,通过进行各种类型的运用目的语活动,内化该语言体系的发展过程。Allwright (邹为诚 2000:

5)指出:“可理解性输入”必须与“交际”(interaction) 相结合,学习者才能获得习得的条件。也就是说,仅有理解性输入还不足以产生语言习得,学习者必须将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在一个有意义的环境中组合,语言习得才能真正有效。这里所指的“有意义的环境”可以理解为课堂教学。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场所,是教师控制学生情感因素、协调学生学习行为、保证语言输入质量的地方;同时也是学生获得主要的可理解的目的语输入的重要场所。

Harmer把课堂教学进程从总体上分为输入、练习和输出三个环节。输入是起始阶段,目的是让学生接触和理解语言的结构、意义和交际价值。此时教师要善于利用新材料与学生现有水平间的差距,引起学习期待和掌握新材料的动机。练习是将输入的语言材料在多种活动中进行反复加工,内化入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中的过程。输出则是在交际性的活动中运用语言有效传递信息,把握语言的交际功能的阶段。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是知识的传授者外,更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交际活动的促成者和参与者。他应该能够巧妙地重新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并精心设计新的语言输入,他应该能够使学生已有的语言认知通过自我发现、自我诱发、自我提醒、自我补充而得以确认和提高。

夏纪梅教授曾介绍将课文讲解和提问融于一体,以提问导入讲解与讨论的方法,其目的在于:在提出问题与解答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学生们能有意识地、积极地运用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方法,把已有的知识运用到新的知识点上,通过问题的解决,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而且,要提出问题,学生必须会用分析的方法理解句子的语篇,必须借助于各种语言知识和认知方法,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当然,外语课堂教学中的活动类型和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这样一种观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传授的知识要由学生加以理解,吸收。能力的培养要靠学生的实践,要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动学习者,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至关重要。

总之,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率”有待我们每一位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脚踏实地的实践,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能符合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2]束定芳, 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3]夏纪梅. 坚持符合客观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路子[J]. 外语界. 1999,

(4).

[4]徐玲. 大学英语的文化素质教育[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1).

[5]张向阳. 试论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1996,

(1).

[6]邹为诚. 语言输入的机会和条件[J]. 外语界. 2000,

(1).

[7]Harmer, J.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 London: Longman. 1983. [9]. 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xford: Pergamon. 1982.

[10]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New York: Longman. 198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终于会滑雪了
梦想成真
买瓜记
与外公下五子棋
一个陌生人
削梨的启示
我期待的暑假
挖荠菜
钓鱼
《男子汉行动》观后感
传球比赛
让我后悔的一件事
赶海
DVD及相关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领域的应用浅析(1)
未来电视台摄录设备分析(1)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开展广电技术的科技情报工作(1)
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
浅谈对体育系新生学习动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浅析现代幼儿性别教育的基本问题
基耶斯洛夫斯基及其影片简评
正确教育和引导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性别观
一部婚外恋题材电影 《一声叹息》的结构主义分析(1)
浅谈小学数学体验学习的应用
后现代的英雄神话(1)
浅谈小学教师教育科研
浅谈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几点看法
浅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成因及对策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与反思
勇敢飞翔──改编自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自己去吧》
自己去成长 自己去成功(前言)
正确理解父母的爱
《自己去吧》教学杂谈
给学生创造“激情、对话、展示”的空间──《自己去吧》教学课堂实录及反思
我会成为那只海鸥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与反思
《自己去吧》教学实录
蓝天和矮墙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自己去吧》教学案例与反思
《自己去吧》课堂实录
鸭子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与评析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