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环境中的英语语言测试
摘 要:教学的重要环节语言测试,借助多媒体的发展而完善其语言测试的功能。本文阐述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当前及未来的语言测试中的不可估量的运用价值。
|
关键词:多媒体;;语言测试
随着语言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进步,语言测试的发展也不甘落后,其测试的手段有了长足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影响了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也使得语言测试的技术手段和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语言测试在经历了前科学或传统测试的第一阶段,测量/结构主义或现代测试的第二阶段后,现已进入心理语言学/语言学或后现代测试第三阶段的发展。这一阶段的关注范畴是考试效度;也就是说更关注考试目的、考试用途、考试效果;关注被考试能力与实际语言运用的关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确保语言测试科学属性方面显示了如下的优势:
一、解决大规模标准化考试的效度、信度和可行性之间平衡问题
信度和效度是英语测试具备的两个质量特征。考试效度是衡量考试质量最重要的标准,是考试最基本的出发点。语言测试界对考试效度的传统定义是“考试是否或多达程度上测试了测试者想要测试的内容”一个测试只有具有要准确测量的内容时,才能称得上有效度。信度表示测量结果的内部一致性的程度。考生在同样能力下的不同测试结果非常接近,这样的测试即称为有信度。根据现代语言测试理论,质量合格的测试首先要有效度和信度。
以国内的
四、六级考试为例,标准化考试以其测试过程、手段和评价标准的科学性、有效性而适用于
四、六级测试中。但是,由于标准化考试较多地采用客观题形式的考题,从而常常被简单地等同于多项选择题。测试界普遍认为客观题具有信度高、效度低的特点,而主观题具有效度高、但信度低的特点。作为大规模标准化考试中使用的多项选择题目前仍是语言测试界争论的焦点之一。科学的多项选择题可以保证测试采样面的宽度,而且信度很高。但多项选择题的效度很难达到十分理想的状态,对教学的后效也因此受到影响。而作文、口试、回答问等主观题效度很高,教学后效特别好,但需付出很大代价才能取得基本满意的评分客观一致性。目前,信度和效度之间平衡问题的根本解决受到大规模标准化考试可操作性的制约。所以有专家指出:在加强标准化考试的理论和时间的研究,完善
四、六级考试系列措施中,开发利用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主的高科技手段,实现考试手段和的现代化,从长远来看,这也许是解决大规模标准化考试的效度、信度和可操作性之间平衡问题的最终出路(金艳,2005)。
二、体现认知语言测试理论观点
20世纪70年代以来,外语教学的研究中心从教学方法的研究转移至学习过程的研究,尤其是外语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学习策略、情感因素等个性特征与学习效果之间关系越来越多的语言测试研究者开始对影响测试行为的认知特征感兴趣,并开展了一系列理论与实验研究。
计算机适应性语言测试是一种技术上受计算机管理的先进的测试语言能力的方法,其理论基础是项目反应理论。它采用项目反应理论为模型建立题库,从题库中选取符合受测者语言水平的题目进行测试。考生可以全部在电脑上做答,每答完一道题,电脑都能即时进行评分,从而可以迅速准确地估计受测者的语言能力水平,直到达到预定的测试精度要求即可结束考试,考试结束后电脑给出对考生能力的评价分数和测量误差。
计算机适应性语言测试实现了个性化语言测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它实现了项目难度适应与受试的能力水平,而且在认知心理上适应于受试的个性特征,使语言测试更具个性化。同时也更加符合认知科学的规律,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测试。全国大学英语
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已完成“计算机化的大学英语适应性语言测试”的理论研究,并已启动实用系统的开发工作。
三、提高交际语言测试的真实性和交互性
四、研究开发更具有可操作性、能适应不断扩大的考生规模、且能降低考试所需的和物力的考试
以英语测试中的面试型口语考试为例,口语考试的最大特点是能够让考生之间、考生与考官之间开展互动的交流,因而是最具真实性的考试,其理想的测试效度和对教学的后效使其它任何形式的口语考试相形见绌。但参加
四、六级口语考试的考生人数大幅度增加,那么从实施上来说困难不小,如缺乏足够的合格考官、合适的考场以及有关部门考试设备。因此,研究开发一个更具可操作性、能适应不断扩大的考生规模且能降低考试所需的人力物力的口语考试已势在必行。因此,大学英语
四、六级委员会正在积极研究开发计算机化的
四、六级口语考试,以进一步扩大口语考试规模,推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五、结语
在语言测试中使用计算机出题、考试、评分、进行试卷分析及成绩反馈,已成为计算机在测试领域里运用的基本功能,它在平衡测试的信度、效度、提高语言测试的真实性及关注考生特征等方面已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计算机在研究考试方法对考试成绩的影响、考试成绩分析、及对考生特征的研究方面,也都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身处计算机时代的外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计算机化语言测试,充分利用其在语言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更好地为语言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2]韩宝成,语言测试:理论实践与发展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
(1)。
[3]邹申,试论口语测试的真实性 [J],外语界,2001,
(3)。
[4]李清华,论交际测试的“真实性”[J] 外语界,2001
(6)。
[5]Bachman L F, Palmer A S.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 [M].Oxford:OUP.1996.
[6]Canal M. The Promise and threat of computerized adaptive assessment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A].Washington, DC: TESOL Publications, 1986.30-45.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喜欢粉笔
- 我的铅笔盒
- 我的小手表
- 做灯笼
- 我家的电冰箱
- 我的书包
- 我的心爱之物
- 让钱飘香
- 我最喜欢的一个积木玩具
- 取暖器
- 家乡名吃
- 加油!奥运百变小人
- 我与字典
- 华锦铭
- 大扫除
- 试论大学生就业与专业关联性的探究
- 试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
-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及其应用研究
- 试析高等音乐院校钢琴伴奏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
- 关于传统文化的缺失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
- 试论高校和谐校园中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寝室文化建设
- 关于高职高专院校学风问题探析
- 试析普遍性原则下的高校共青团工作分析
- 试析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建构
- 试论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实践与认识
- 关于高校创业教育师资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 关于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建设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
- 试析高校师生关系及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 简析孝文化特色的高职德育体系构建
- 试论普通高校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我的叔叔于勒》同步达纲练习
- 《我的叔叔于勒》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 《我的叔叔于勒》重难点讲解
- 《我的叔叔于勒》问题探究
- 读《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 《我的叔叔于勒》强化练习
- 《我的叔叔于勒》疑难解析
- 《我的叔叔于勒》习题精选
-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
- 续写《我的叔叔于勒》
-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
- 改写《我的叔叔于勒》
- 改写《我的叔叔于勒》结局
-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