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谈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论文关键词] 导入 中职 教学
[论文摘要]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决定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英语学习包括许多方面,如语法能力,交际能力等,同时也包括学习者对于本族文化及另一种文化的态度。适当地导入文化在中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论述了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原则、内容和方法,目的在于通过文化导入教学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 引言
学会一门的语言、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真正掌握了这门外语,并能顺利地进行交际。交际的有效性已经不仅取决于语言形式的正确与否,更要考虑语言形式所涉及的背景和文化内涵。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重语言形式,轻文化导入及跨文化交际的培养,导致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低下。因此,在当今国际交际需求的新形势下,适当地导入文化对中职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一个多元而复杂的概念,它涉及很多领域,如人、和语言学等。英国人类学家Tylor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是一种广义的界说,在学术界被誉为“经典定义”,引录如下:“文化或文明,就其广义的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现象,它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语言与文化互为渗透。第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通过社会习得的知识,而语言则是人类特殊的语言能力通过后天社会语言的触发而习得的一套知识系统。第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人类形成思想和表达思想的工具,人类思想的形成借助于语言,同时人类的思想又常用语言的形式进行表达,因此,人类思维的过程或结果又体现在文化的词汇和语言结构里。
3 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已经成为工作者的共识。我们学习一种语言是在感知一种文化,接触一个民族的历史,这就涉及到目的语民族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历史沿革、法律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因此,英语的学习是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英语教学同时又是在引导学生阅读一个陌生而奇异的世界。对于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学生来说,英语文化背景应该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资源。
文化教学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悠久文化,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导入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对异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学习与借鉴别国的优秀文化,提高本民族的文化素质。在与别国文化进行比较中,学生也能够加深对祖国优秀文化的学习和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并有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如基础职业英语Unit 11 Holiday为例,文中重点介绍中国的春节。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忽视对本国优秀传统节日的宣传和介绍,因为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不少人崇尚过洋节,而本国的传统节日常受到冷遇,教师就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讲清楚一些重大的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愚人节、万圣节等的由来和意义,使学生不致盲从。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介绍洋节,对中国传统节日一笔带过或只字不提,本身就会给学生造成一种不好的心里暗示。
4 导入的内容
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包括英语国家的、、、、科技、文教等方面的知识: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的价值观念、政治信念、宗教信仰、准则、风俗习惯、标准和思维特征。
词汇是对文化反映最为直接的要素。教学英语词汇必定要伴随对英语文化的接触。由于不同国家的自然、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学习者对词义的联想各不相同。比如,英语中的颜色词颇具特色。下面这段文字,你乍读起来可能有些费解。一旦你懂了这些颜色词的用法和文化内涵,就能明白其真正含义了。
Mr Brown is a very white man.He was looking rather green the other day.He has been feeling blue lately.When I saw him, he was in a brown study.I hope he'll soon be in the pink again.(布朗先生是一位忠实可靠的人。那天他脸色不好。近来他感到闷闷不乐。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显得心事重重。我希望他早点振作起来。)
词汇教学中文化知识的讲解是文化导入的重要内容。又如在教学Unit 2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时,文中接触到一些颜色词,教师可通过对话练习,补充一些习语。习语是经过人们长期使用、千锤百练而成的语言形式,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习语比词汇更富于文化内涵。习语产生于文化,反过来,习语又反映文化的各个方面。习语正像一面镜子,我们可以透过它清晰地看到色彩斑斓的文化。习语不仅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而且也是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差别最为显著的地方之一。
例如:
white or black? 加奶咖啡,还是不加奶咖啡?
the black sheep (of the family)败家子,害群之马
a green old age 老当益壮
be green with envy非常嫉妒
a red-letter day重要的日子;值得纪念的日子
be in the red透支;赤字;负债;亏空
a white elephant累赘无用的东西
a white lie无害或无恶意的谎言
5 文化导入的原则
文化导入指的是在教学中适时适量切合实际地导入一些目的语所属的文化知识,以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束定芳,庄智象(19
9
6)认为,英语教学阶段的文化导入必须遵循实用性、阶段性和适合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流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文化教学结合语言交流实践,使学生不至于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与文化的兴趣。
阶段性原则要求文化内容的导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
适合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适度,教师对文化内容的讲解要有选择,对于主流文化的内容,或有广泛性的内容,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举一反三。由于文化内容本身就广而复杂,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实践,增加文化的积累。
6 文化导入的方法
6.1 加强篇章文化背景的讲解。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话题。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意联系课文所反映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知识,使学生领会作者的意图和观点,如对历史性的课文要进行适当的文化方面的补充,补充一些政治背景、名人评说、历史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6.2 教学中注意对比中的差异。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涉及面非常很广,如礼貌与禁忌、恭维与赞扬、委婉语、乃至身势语言等。教师应该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及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从而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
6.3 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跨文化知识的传授。现行大量的外语教学资料,如光盘、录像带、、,图文声兼有,为传授文化知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文化知识的传授是英语教学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到来,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推进,高等国际化的加快,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必须引起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英语教学中,教师有效地导入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语言知识的获取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乃至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2] 黄远振. 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3] 郝瑞英,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
(2).
[4] 刘莉,浅谈高职高专英语课堂上的文化导入[J]. 辽宁学院学报,2007,
(6).
[5] 张必刚, 夏宏钟.试析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7,
(10).
[6] 束定芳,庄智象.语言与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 外语界, 1996.
[7] 何师迅,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 滁州学院学报, 2006,
(8).
[8] 赵雯,基础职业英语[M]. 北京:出版社,2004.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烧饭
- 为什么会这样
- 今年空调到我家
- 流动科技馆
- 我家的院子
- 买书
- 学游泳
- 包馄饨
- 奥运和我
- 我的小钱包
- 我的表哥
- 我心中的国戈里大街
- 干活挣钱
- 香港海洋公园
- 爱中华奔小康强国防
-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实践教育的关系探讨
- 试析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研究
- 浅析微博文化及其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研究
- 浅谈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设计的专业化本土化进程研究
- 浅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 试论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效的对策
- 试论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 浅析影响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 浅析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与创新的思考
-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 浅析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灵道德阶梯构建与探索
- 试析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 试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 浅析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 论东北三省区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分析
- 让学生品尝合作的快乐──《山中访友》教学随笔
- 《山中访友》重难点突破
- 《山中访友》写作特点
- 《山中访友》学法导引
-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 《山中访友》中心思想
-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 让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融为一体──《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 《山中访友》教学杂谈
- 拜访古桥朗读体验──《山中访友》教学片段
- 《山中访友》第六自然段的锦上添花
- 又逢春天──《山中访友》教学案例
- 珍奇胜景 难忘之旅──《山中访友》浅析
- 《山中访友》课文导读
- 人树相融感受情境──《山中访友》教学片段